文化强市|东莞市文广旅体局:锚定目标要求,为全市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文化支撑
东莞+ 2025-01-11 12:47:11

1月9日,东莞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召开局党组(扩大)会议,传达学习市委十五届九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全市“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部署推进暨旅游发展大会精神,研究部署贯彻落实工作。

会议要求认真贯彻落实市委部署要求,锚定高质量发展要求,全力以赴抓执行、抓落实,以文化强市建设和旅游高质量发展赋能“百千万工程”、经济稳增长、提振消费等中心工作,为全市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文化支撑。

延伸阅读

以“四个坚持”抓好执行、抓好落实

一、坚持创新引领,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树立全域旅游、主客共享发展理念,将旅游作为推进我市“百千万工程”建设的重要内容,促进资源要素有效衔接,协同高标准打造宜居宜业宜游城市环境,以文旅深度融合促进镇村风光风貌、内涵底蕴提升。

围绕“湾区潮流生活休闲集聚地”的东莞旅游新定位,加快构建“一圈三区三带”旅游空间格局,发挥“百千万工程”文旅产业专班作用,做好文旅重点项目招引育,推动景区、酒店、乡村民宿等建设运营水平提质增效。

提振旅游消费,串珠成链打造精品旅游线路,健全“吃住行游购娱”旅游产业链条,引进高品质的演唱会、音乐节、展览、演出,让“跟着展演节赛去旅行”成为东莞文旅的新动能。

打造“湾区周末IN东莞”文旅活动品牌,策划推出覆盖全年52个周末的文商旅体主题活动,带动构建“一镇一品”文旅品牌矩阵,营造周周有活动、月月有主题、季季有热点、全年都精彩的文旅发展氛围,让东莞成为湾区城市双休日、小长假休闲度假热门首选地。

二、坚持以文润城,丰富面向全年龄和职业人群的高品质文化供给

推动重大文化设施建设提速提效。持续打造虎门炮台旧址公园、市博物馆新馆等重大文化设施。配合“一心两轴三片区”建设现场指挥,围绕“黄金双轴”规划建设黄旗南麓新型文化场馆集群、国际商务区艺术中心、市级奥体中心等一批地标式高品质文体设施。

高质量建设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完善公共文化服务分众化、分层次供给机制,重点加强面向产业工人、年轻人、科技人才、“一老一小”的精准供给。健全东莞文艺精品创作全链条生产机制,抓好音乐剧《东莞东》、粤剧《最是女儿香》等精品创演,培育本土艺术名片。

深入推进公共文化服务现代化治理机制创新。以文化场馆联盟、全民艺术普及联盟、新型文化空间等为载体,打造多方共建、全民共享的现代文化治理格局。健全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机制,深化“大湾区文采会”“全国文化主理人联盟”等机制创新,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

三、坚持守正创新,保护传承城市历史文化遗产

构建莞邑文化标识体系。以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为契机,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加强莞邑文化研究阐释工作,擦亮近代史开篇地、虎门销烟、红色东纵、东莞记忆、可园等东莞特色历史文化IP,打造东莞文化IP集群。持续推进莞邑名贤传承计划,擦亮伦明、容邓家族、莞籍“坪石先生”等一批莞邑名人IP。

打造高质量“博物馆之城”。完善博物馆体系,完善市镇村三级、国有和非国有两类博物馆设施网络。构建市民终身教育平台,打造全民型博物馆,利用现代技术打造更多沉浸式精品陈列展览,打响“博学东莞”品牌。

完善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机制。贯彻落实新修订的《文物保护法》,加强城市更新中的文物保护和活化利用。推动新出台的《东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落地实施见效,传承弘扬莞香、龙舟、醒狮等优秀传统文化,争创广东省水乡文化(东莞)生态保护区,推动非遗融入现代生活。

四、坚持全民健身,加快建设体育强市

打造更加响亮篮球城市名片。积极引进和承办国际级、国家级、大湾区顶级篮球赛事,支持宏远俱乐部做大做强、培育球星,发展街头篮球,构建全民参与的篮球赛事活动体系,打造球迷友好型城市。

构建更高水平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构建多元主体参与机制,推进体育赛事“进景区、进街区、进商圈”。把更多城市“金边银角”变成群众举步可达的健身场地,办好全民健身日、市民运动会、莞马等品牌活动,让运动健身成为市民美好生活标配。

建立更高质效竞技体育发展模式。推动新东莞体校建设,优化竞技体育布局,构建高水平运动员人才梯队,支持网球、斯诺克、小轮车、滑板等优势体育项目发展。高质量办好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东莞赛区赛事,展现体育强市新风采。

文字:赵水平 图片:市文广旅体局 编辑:郭小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