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持续深化,公立医院的运营管理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经济管理对医院的整体运行发挥着重要作用,提高经济管理水平是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必经之路。
11月25日—26日,东莞市2024年公立医院领导干部经济管理培训暨经济管理智库人才论坛在麦洲岛举行。这是围绕东莞卫生健康系统业财融合、医保、物价、基建、设备、采购等业务举办的系统性、全面性的经济管理培训班,旨在提升公立医院主要领导人员经济管理能力,进一步提高公立医院运营管理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巩固增强以公益性为导向的公立医院运行机制,促进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
省卫生健康委财务处一级调研员何伟明致辞,市卫生健康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袁伟芬作开班动员,市卫生健康局三级调研员陈少基主持开班仪式。市卫生健康局相关科室负责人,市公立医院运营服务中心主任和相关负责同志,以及全市公立医院党委书记、院长、分管副院长、总会计师、相关业务中层干部等约600人参加培训,共同学习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公立医院的经济管理策略。
东莞创新实践,具有标杆示范意义
公立医院作为承担公益性医疗服务保障的主力军,是我国医疗服务体系的主体,集医教研防等职能于一身,其经济活动非常复杂。
近年来,东莞卫生健康系统坚持问题导向,不断创新思维,创新实施的总会计师派驻制度、医保联动制度等取得积极成效,公立医院经济管理水平走在全省前列,不局限于财务管理,还融合了医保、物价、基建、设备、采购和业财融合等医院运营管理内容,提升到医院经济管理的高度进行统筹。
“这是十分难得的创新实践!”何伟明对东莞的创新实践深表赞同。他说,东莞模式强调政府、个人、社会组织和市场在个人卫生健康的公民事务中发挥各自作用,实现从政府管理到社会治理的转变,推动公立医疗卫生机构经济管理从会计核算、财务管理向运营管理和社会治理转变,在新型城镇化和现代化建设中具有标杆示范意义。
何伟明表示,期待东莞公立医院继续坚持公益性目标、坚定社会治理运营、坚守学习型医院理念,抓住机遇,继往开来,推动医院经济管理工作更上一层楼。
“卫生健康经济管理对于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推动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东莞市卫生健康局党组书记、局长张巧利多次指出,随着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卫生健康经济管理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加强卫生健康经济管理人才培养,提高管理水平和能力,是我们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任务。
“公立医院经济管理人才的培养对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推动东莞市卫生健康事业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袁伟芬强调,加强经济运营管理是防范公立医院运营风险的有效工具,全市公立医院要持续开展“公立医疗机构经济管理年”活动,通过系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传授,有效提升公立医院经济管理人才的专业素养,更好地将理论与实践结合,推动全市公立医院经济管理更加规范化、精细化、智能化,从而持续提高公立医院的医疗质量、运营效率及满意度评价,实现高质量发展。
培训收获满满,感到意犹未尽
面对高质量发展新要求,在新医改不断深入的背景下,公立医院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提升经济管理水平势在必行。
本次培训及时必要,培训课程针对性强,围绕公立医院的业财融合、医保物价、基建管理、设备采购四个专题构建课程体系,基本涵盖卫生健康经济管理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邀请省市公立医院、发改、城建等部门的专家学者,结合理论研究、政策解读和工作经验,传授先进经济管理理论、方法和经验,为学员提供科学、全面、实用的教学指导。
在为期两天的培训时间里,授课专家围绕公立医院运营管理实践与思考、新形势下医疗卫生系统政府采购存在的问题及风险防范、公立医院降本增效、经济运行、审计监督、精细化管理等方面开展深入探讨,为东莞公立医院经济管理提供了理论精髓、管理良方、实战经验。
本次培训班同时举办了经济管理智库人才论坛,共同探讨医院运营的前沿理念、管理结构以及高效的运作模式,获得了参训人员的一致好评。
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一直是国家重点支持的工作。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东莞卫生健康领域申报完成三个批次超长期特别国债申报项目,4个“两重”项目共获批国债资金1.88亿元,为全省获批项目最多的地市。随着超长期国债资金到位,相关医院项目也将加快建设。
因此,本次培训还专门邀请市发展改革局叶慧敏四级调研员现场指导,并邀请广东省国际工程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高级工程师张李明讲解超长期特别国债的申请要点,帮助各公立医院把握机遇,吃透政策动向,结合医院发展需求,提前谋划项目,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支持。
随着培训圆满落下帷幕,东莞公立医院领导干部纷纷表示课程内容充实、实用,收获满满,感到意犹未尽,将在工作中学以致用,以全局观念和系统思维谋划推进改革的务实举措,有效提升经济管理质量和医院运行效益,支撑公立医院规范平稳运行和高质量发展,为健康东莞建设做好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