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街镇,位于穗莞深经济黄金通道中段,是粤港澳大湾区和广深港澳科技走廊的核心区段、滨海湾片区的重点节点,区域中心位置突出;面积125.7平方公里,下辖24个社区,常住人口约55万,是广东省中心镇、全国出口创汇十强镇、中国会展名镇;2023年地区生产总值480.39亿元,2024中国综合竞争力百强镇排名第14位,经济总量位于全市前列。

拼经济、抓项目、促发展!2024年是省市“头号工程”——“百千万工程”全面突破、全域铺开、全面见效的关键一年。今年以来,厚街镇围绕东莞“投资年”主题,坚持制造业当家,主动担当作为,奋力攻坚克难,大力实施“投资扩能、产业提质、城市更新”三大行动,持续推进“‘百千万’、民生提升、平安建设”三大工程,助推东莞经济高质量发展。

近日,“奋进百千万”东莞报业全媒体基层行活动走进厚街镇,深入了解该镇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全面实施“百千万工程”,大力抓好“百千万工程”省典型镇、典型村培育,加快构建镇强村兴的生动格局,推动镇村融合发展的思路举措和进展成效。
民生添光彩
活力厚街产业强劲投资火热
商贸繁荣,宜居宜业。沿着东莞轨道交通二号线一路向南,厚街成了东莞市中心繁华的延伸,道路两侧住宅小区集聚,万达广场、万科生活广场、汇景城、明丰广场等商圈分布密集,厚街时光、黄金小镇等文商旅街区也迅速崛起,成为市民争相打卡的网红地标。

每当夜幕降临,一栋外墙由橙色脚手架搭建的建筑物格外引人注目。这里是斥资2亿元打造、厚街新晋网红地标——厚街时光,一个集展览演出、时尚消费、非遗体验、创意设计、艺术旅居、潮流体育于一体的文商旅街区,是厚街“时髦精”与“潮咖”必去的新晋网红打卡点。这里的夜生活愈发曼妙多姿,有声、有色、有形,前来打卡拍照的年轻人络绎不绝、熙熙攘攘,交织出一幅烟火气十足的生活画卷。

厚街时光总经理陈嘉威,今年34岁,来自香港,祖籍厚街。近年非标商业火热,陈嘉威带团队考察国内外的成功项目后,决心将标杆的项目经验带回东莞,打造大湾区的文商旅新地标。厚街时光外立面大范围采用橙色的脚手架,通过拉铝网将厂房包裹起来成为了整个项目的视觉标志。

他告诉记者,“脚手架是城市化进程中常见的产物,代表了无数奋斗者积极向上的精神,橙色代表年轻,并取谐音‘橙心诚意’,这个设计代表项目诚意向城市的奋斗者致敬。”

为盘活社区资产、提升社区经济活力,厚街镇以实施“百千万工程”为契机,以“文化+”为突破方向,由香港青年陈嘉威牵头负责,投资2亿元将老旧工业园区活化改造为集社交美食、潮流零售、文化体验、公共空间、产业居住于一体的理想人文街区。项目一期已于2023年10月开放运营,二期也将于2024年10月开放。
“四季有花开,处处有色彩”的S256省道厚街段,入围广东十大最美公路。绿树成荫、碧波荡漾的涌口社区,入选广东省“百千万工程”典型村,成为厚街城市品质提升的生动缩影。

厚街涌口社区党委委员张秀兰介绍,厚街镇涌口社区因在龙尾涌之口而得名。地处厚街镇的西南面,面积3.98平方公里,户籍人口约6200人,常住人口约3万人。2023年11月,涌口社区入选省“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村。这里交通纵横、民风淳朴、古迹众多、景色优美,拥有良好人文生态资源。如今,涌口社区焕发全新活力,环湖跑道、滨水广场、飞瀑古庙、绿草垂榕……公园与社区相融,生态与人文相促,涌口正向宜业宜居公园社区蜕变。

近年来,厚街以实施乡村振兴、“百千万工程”为契机,推动镇内主要道路全要素升级改造,全域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全力打造省“百千万工程”典型镇和东莞市城乡融合综合片区,让整座城市实现颜值和内涵“双提升”,也让居住在这里的人们更有家的感觉。
产业立新柱
工业投资同比增长46.5%
作为“产业重镇、会展新城”,厚街产业链齐全,伴随改革开放大潮,逐渐形成以电子信息、家具、纺织服装鞋帽等为支柱的产业集群,以及以现代会展服务、酒店住宿餐饮为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统计数据显示,厚街目前拥有制造业企业近2万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459家,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127家,上市企业7家,雄厚的产业基础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了活水源泉和根本保证。

今年以来,厚街扎实开展“投资年”行动,全力以赴扩大有效投资、推动重大项目建设,切实把全镇的产业优势、资源优势转化为投资优势、发展优势。7月14日,厚街举行项目集中动工仪式,新开工投资项目100个,总投资超54亿元,主要涉及产业发展、民生保障、基础设施建设、工业技改等多个方面;同日,5个市重大项目集中签约,总投资额近25亿元,进一步优化厚街产业生态布局,提升产业发展能级。

数据显示,上半年,厚街工业完成投资20.71亿元,同比增长46.5%,总量和增速均在全市排名前列。重大产业投资项目接连实现突破今年1月,厚山现代产业园首批项目签约,以“开局就是决战、起步就是冲刺”的奋进姿态,拉开了厚街“投资年”上项目、抓投资、促发展的帷幕。

“一把手”带头招商,成功对接储备新兴产业领域的上市企业和行业龙头项目近70宗;环力智能、东创精密等12家优质规上工业企业“扎根”;永益总部项目进入完工阶段、品美总部项目厂房封顶、光达制造·厚街智慧谷项目建设加快推进……上半年,厚街重大产业投资项目接连实现突破,累计完成亿元以上产业项目协议固投23.88亿元,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1宗。全镇17个省市重大项目完成投资总额22亿元,同比增长237%,为厚街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实现“破百亿”目标提供有力支撑。

助企惠企打出“组合拳”产业项目“百花齐放”,助企惠企也打出“组合拳”。厚街完善工业企业服务机制,建立镇、社区两级服务专员服务机制,落实常态化联系沟通、全流程贴身服务,助力企业解难题、稳生产。推进惠企政策兑现,上半年帮助70家符合条件的企业争取市级规上工业企业补贴,助力企业降成本;推动275家次申报镇级扶持政策相关奖补项目,涉奖补金额合计1062.406万元,进一步提振企业发展信心。

很多在厚街扎根的企业,纷纷选择追加投资。仅泰科电子、三星视界、海富智能、鼎泰高科、创机电业等11家企业就获得市技改资金项目资助合计1142.11万元,同时,汇拓、天崇、环力等一批新技改项目落地动工。数据显示,厚街上半年技改投资165246万元,同比增长77.5%,为厚街经济高质量发展积蓄新动能。
【对话】
厚街镇党委书记谢卫东:
全力推动“百千万工程”以“头号力度”攻坚“头号工程”
东莞日报: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政治任务。“产业重镇、会展新城”的厚街镇,下来将如何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全会精神,以及认真落实全省、全市干部大会的部署要求,进一步推动厚街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

谢卫东:连日来,厚街镇相继召开多次专题学习会,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上的重要讲话和全会精神,认真落实省委、市委部署要求,动员全镇上下进一步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要抓住关键领域,深入谋划推进厚街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工作。要突出推动高质量发展抓改革,围绕经济运行、项目建设、招商引资、产业发展等重点工作,持续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要突出城乡融合发展抓改革,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围绕人居环境、乡村建设、基层治理、集体经济发展等领域,努力开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新局面。要突出增进民生福祉抓改革,瞄准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聚焦高质量充分就业、“一老一小”、社会保障、教育医疗等重点领域深化改革,持续稳固高质量发展底板。要突出加强党对改革的领导抓改革,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善始善终抓好党纪学习教育,大力加强学习型党组织和高素质干部队伍建设,持续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东莞日报:重大项目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厚街是东莞传统经济强镇、产业重镇,全镇现有省、市重大项目35个,计划总投资205亿元。下来,厚街如何坚持项目为王,以超常规力度推动有效投资?以“头号工程”力度推动哪些“百千万工程”?
谢卫东:今年以来,厚街围绕“产业重镇、会展新城”发展定位,以“百千万工程”为统领,大力实施“投资扩能”行动,上半年累计完成重大项目投资22亿元,同比增长237.4%,增速排名全市前列。下来,我们将始终将项目建设作为扩大有效投资、优化投资结构的重要抓手,强化时间表、任务书、路线图,以等不起、慢不得的紧迫感狠抓项目建设各环节。
一是强推进,跑出项目投资“加速度”。将企业和项目作为发展的“生命线”,积极发挥厚街产业综合服务中心作用,建立健全镇、社区两级服务专员长效服务机制,聚焦项目前期谋划、行政审批、建设推进、竣工投产等方面,主动靠前服务,当好企业服务“店小二”,助力企业解难题、稳生产。针对重点企业和重大项目,实行“一个专班、一套方案、一抓到底”,以优质的服务推动企业早落地、早动工、早投产。
二是强保障,拼出要素保障“新高度”。坚持一切工作围着项目转、一切要素围着项目干,统筹土地、资金等要素资源,全力保障项目建设。上半年已累计申请专项借款、专项债券、中央预算内投资以及超长国债项目21个,总资金需求17.95亿元;累计向市申报“百千万工程”自然资源要素保障项目38个,总用地面积达593.77亩,其中申报新增建设用地指标543.42亩。下来将继续加大向上对接争取力度,全力争取上级各类要素资源,全力推动“百千万工程”项目建设。同时,镇财政将安排近1亿元,通过实施“以投代补”方式,积极引导和支持社区项目建设。
三是强谋划,筑牢项目储备“基本盘”。围绕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瞄准国家大力支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方向,谋划推进一批科技含量高、产品附加值高、财税贡献率高的新项目。抢抓国家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推进新一轮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等政策机遇,策划包装一批符合政策要求、契合市场需求的大项目、好项目,最大限度争取政策支持。对标典型镇、典型村培育标准,建立“百千万工程”项目库,谋划实施356个近中远期项目,其中今年将推动215个项目建设,通过实行项目“一盯一”制度,明确时间表、路线图、责任田,全力推动项目加快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