莞工学子接力援藏支教 青春因历练而火热
东莞+ 2024-08-06 15:28:22

今年年初,一批东莞理工学院学子跨越数千公里,前往西藏林芝,支援祖国边疆教育事业。7月,这场援藏之旅暂时告一段落,在这场“心灵奇旅”中,来自莞工的支教队员们,种下了一颗颗茁壮成长的种子,也收获了一颗颗饱含幸福的果实。8月,新一批支教队又将出发,接过师哥师姐的旗帜,为藏区带去“东莞的青春力量”。

“在西藏支教,我看到教育的意义”

今年2月下旬,东莞理工学院法律与社会工作学院(知识产权学院)2021级社会工作1班的谷伶俐到达林芝,开启了为期四个半月的援藏之旅。

支教期间,谷伶俐主要在西藏林芝市巴宜区百巴镇小学负责科学与道法的授课,备课、写教案、上课、批改作业成为了她的日常。

在西藏的四个多月里,谷伶俐深刻地感受到了教育的力量与意义。

“老师,要不是有你,我根本不可能写作业。”一位名为晋美格桑朗杰的学生对谷伶俐说,眼睛里尽是感激的目光。起初,这位性格腼腆害羞的学生上课不专注,作业完成质量也不高。为了改善他的学习态度,谷伶俐想了很多办法,例如:借上课提问之机,让他回答简单问题,并带动全班为他鼓掌;他认真完成了作业,便在全班面前表扬其进步,并给予小奖励……经过引导和鼓励,晋美格桑朗杰课堂表现有了显著变化,上课逐渐专注起来,会主动举手回答问题,作业也认真完成。

随着对晋美格桑朗杰的了解逐渐增多,谷伶俐还发现他喜欢跳舞,于是让他担任儿童节演出活动的领舞之一。“虽然他肢体不算协调,但很认真,我希望他能在舞台上尽情展现自己。”谷伶俐笑着回忆道。

在谷伶俐的努力下,晋美格桑朗杰不仅成绩有所进步,性格也变得自信开朗起来。“在他身上,我看到了教育的意义,也见证了我付出的回报。”谷伶俐说。这也是她一直坚持着的教育理念,不仅要把课本知识教给同学们,也要把诚实、勇敢、自信、善良、正直这些美好品格“种”在孩子们的心田,让他们的心灵茁壮成长。

错过毕业典礼,支教经历是最好的毕业礼

2023年底,经济与管理学院2020级物流工程1班的吴佳颖结束了新疆支教工作,返回学校。今年春初,她又踏上了前往西藏支教的旅途。她说:“一直对教育和公益事业怀揣热情,了解到偏远地区教育资源比较匮乏,我希望通过支教,帮助当地的孩子获取更多的知识。”

在百巴镇小学,吴佳颖主要负责英语教学、材料撰写等工作。刚到西藏时,吴佳颖产生了比较大的高原反应,适应不了当地气候和环境。但她没有因此放弃,及时调整作息和饮食习惯,慢慢地完成了过渡,并全身心地投入到支教工作中。

再赴边疆支教,吴佳颖教学经验更加丰富,也使她能够更快地进入工作状态,有技巧地与学生沟通、互动,和他们建立起信任的关系,适应不同的教学环境。“第一次支教时,我把重点放在新环境适应和基础教学上,第二次支教,我则更加注重深入学生生活,设计真正符合他们需求的教学内容和活动。”吴佳颖分享道。

吴佳颖还跟着当地的老师们为残疾儿童开展了送教上门工作。她们带着日用品走乡串户,把教育送到残疾儿童的家中。看到老师们走进家门,孩子们都展露了笑颜。

因为支教,吴佳颖还错过了自己的毕业典礼。在支教前,她就知道可能错过这个大学重要的节点。但经过内心的挣扎后,吴佳颖还是选择了前往西藏。因为她知道,不管对她自己还是当地孩子们来说,这都是一次难得的机会,她希望自己能够把握好这个机会,为孩子们带来一些实质性帮助。吴佳颖相信,真正的成长和收获是在实践中获得的,而这份珍贵的经历也会是她最好的毕业礼物。

两次支教后,她考虑参加西部计划

很早以前,法律与社会工作学院(知识产权学院)2021级社会工作1班的郭胤彤就萌生了去西藏看看的想法。再加上,她对教书育人有很深的情怀,希望自己能拥有一次站在讲台上讲课的体验和经历。因此,当看到学校志愿服务中心发出的西藏支教实习报名通知时,郭胤彤立马下定了参与援藏支教的决心。

而这个决心,指引着她两次前往西藏。去年8月,郭胤彤第一次前往西藏支教,当地独特的风土人情和难忘的支教经历给她留下了美好的回忆。今年2月再返回林芝,郭胤彤又被分配到了百巴镇小学,担任同一个班级的综合老师。故地重“教”,这里的一切对郭胤彤来说并不陌生,身边还有熟悉的老师、同学,大家见面就相谈甚欢,这让她十分开心。

再回教学岗位,郭胤彤以十二分的用心投入。不仅认真进行课前备课,还会根据学生学习进度有意识强化考试和习题讲解,及时且耐心地跟进落后学生的情况,帮助他们跟上教学进度。有时候学生们的成绩达不到预期,甚至还会退步。她难免气馁,但她很快就调整好自己的情绪,在教学上加倍下功夫。

郭胤彤的付出获得了当地师生的“双向奔赴”。在离开前一周的晚自习上,她收到了音乐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准备的巨大惊喜。当晚,她像往常一样到教室去了解学生晚自习情况。刚刚走近教室门,她便听见了音乐响起。推开门后,郭胤彤看见黑板上写满了学生对她的祝福,那一刻,郭胤彤心中感动又幸福,世界的美好在她眼前得到了具象化。

“我希望未来还有机会回到西藏。”下个学期,郭胤彤将成为一名大四学生,她也正在考虑参加西部计划,继续扎根基层,让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组建当地小学第一支国旗护卫队 

“人的一生就是经历的总和,只有经历过不可思议,才会觉得一切都可思可忆。”法律与社会工作学院(知识产权学院)2023级行政管理专升本1班的陈润鹏一直认为,行万里路和读万卷书同等重要,若读万卷书而不行万里路,将永远不知道书中真正的含义。抱着这样的想法,陈润鹏参加了第七批援藏(林芝)支教志愿服务队,开展为期一个学期的支教。

在这里,陈润鹏与孩子们相处得分外和谐。他认真上课,为孩子们讲授知识与技能,去丰满每一个孩子的羽翼;也在课外和同学们广泛交流,用他自身的经历去扩展孩子们的思维和视野。他说:“我希望能告诉大家,西藏不是全部,要走出去。走出去不是不回来,是为了更好地回来。”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也是广东对口援藏30周年,在这个特别的时间节点来到西藏,陈润鹏思考着要做更有意义的事情。

在一次学雷锋活动上,陈润鹏注意到同学们在唱国歌和敬队礼上并不熟练。有过当兵经历,也曾担任过学校国护队队员的陈润鹏萌发了要在百巴镇小学组建一支国旗护卫队的想法。随后,他把这一想法向学校汇报。在得到肯定的答复后,陈润鹏开始组建百巴镇小学第一支国旗护卫队。

护卫队主要由12名少数民族学生组成,陈润鹏和队员们规定每天下午训练1个小时,风雨无阻。每一个站位、每一个动作,队员们都练得专注认真。“最难的是踏出整齐划一的步伐,但是陈老师很有耐心,他教导我们如何正确升降国旗和踏出整齐划一的步伐,更重要的是理解了国旗背后的意义和责任。所以我们最终也咬牙克服下来了。”护卫队队员次仁拉姆说。在西藏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仪式上,国旗护卫队首次展示了风采。

陈润鹏还组织了同学们学习手势舞,以简单有力的动作抒发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录制的短视频也迅速“出圈”,获得当地媒体报道。陈润鹏说:“我们要做的不仅是传授文化知识,更要帮助藏区的孩子们感受到成长在祖国阳光下的幸福,也以实际行动促进民族大团结。”

陈润鹏是支教队队长,是队伍中唯一一位男生,在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的同时,陈润鹏还会主动照顾队员们。他经常利用课余时间走访队友们的宿舍,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关心关照大家。

在陈润鹏的用心陪伴、队员们的用心付出下,这支队伍在7月初顺利完成支教任务,返回莞工。8月,新一批支教队又将出发。他们将接过师兄师姐们的旗帜,与各族人民群众像石榴籽一样紧紧团结在一起,将青春播撒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文字:肖郅朋 莞工宣 图片:受访者供图 编辑:段利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