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防融合“横沥策”:全病程健康管理迈向整合新模式
东莞+-横沥视窗 2024-08-01 15:43:40

■横沥镇社卫中心定期进入企业开展各种健康服务活动 横沥供图

“送医上门,既方便又省心!”不久前,半仙山村的朱婆婆由于行动不便,不慎烫伤左下肢,当时未及时就诊造成了伤口感染。其家属得知横沥社卫中心恒泉站有伤口护理,随即联系家庭医生请求上门服务。经过伤口造口专科护士16次上门精心护理,朱婆婆的伤口现已基本痊愈。

为行动不便的老年人送医上门,并提供全流程、全周期的健康管理服务,是横沥镇社卫中心将“医”与“防”切实融合在一起,筑牢基层公共医疗卫生“网底”的重要举措之一。当前,横沥镇社卫中心深入推进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卫深度融合、相互促进,形成了“诊前、诊中、诊后”全病程健康管理的工作机制,有效提高基层群众的健康水平与素养,让更多像朱婆婆这样的患者享受到优质的医疗和公卫服务,全力做好群众健康“守门人”。

诊前

做好全人群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

面对面为企业员工提供健康咨询,现场开具中医养生处方,并提供了血压、血糖测量和中医理疗服务……不久前在维科新能源、万好食品、高文内衣制品等企业开展的义诊活动,经过“健康副厂长”的耐心指导,企业员工进一步了解自身的健康状况,认识到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性,也学会了科学防病,做好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

在横沥,由健康副厂长领衔的保健团队,对接首批30家规上重点企业。意拉德电子(东莞)有限公司现有员工500人,“企业生产任务较重,员工平时忙于上班,有点头疼脑热也顾不上去医院,他们的健康是我们企业得以长期正常运转的保障。”该公司经理李跃说。

如今,这里的“健康副厂长”、横沥社卫中心全科医生江涛每次下厂前,都会反复沟通,量身定制员工最需要的服务。员工无论是糖尿病筛查、妇幼健康、心理咨询、中医养生理疗,还是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足不出厂就能享受到。

横沥拥有1.7万家工业企业,规上企业5000余家。然而,受限于教育程度、观念认知等因素,很多企业职工对自身健康关注不够,小病挺、大病拖,生活方式、健康观念亟待扭转改善。

“为扭转企业员工的健康管理缺失的情况,横沥镇社卫中心组建了30支‘保健团队’。”横沥镇社卫中心副主任万勇说,“保健团队”由一名全科医生担任“健康副厂长”,配备护士、公卫医生、药剂师等医务人员,定期进入企业开展各种健康服务活动,服务于华庄科技、富利凯医疗用品、万好食品等重点企业,以“一企一团队”“固定动作+自选动作”的服务模式,打通医企沟通渠道。

“健康副厂长”进企业,相当于为职工配上专属“健康管家”,既能够增强职工的健康意识,又能让职工足不出厂就享受到专业的服务,织密了健康防护网。越来越多的企业员工参加各类健康活动,开始关心、调理自己的身体。“之前对慢性病没概念。现在我知道,一来要让自己少生病;二来生病了不要拖,要抓紧治。”企业员工王晓萌说。

企业员工更懂健康的背后,是横沥镇社卫中心推进医防融合真正落地,探索员工健康筛查、长期监测管理、中医“治未病”新路径的具体做法。“现在通过‘健康副厂长’,这些工作就有了抓手,让我们更直接深入到服务的‘最后一公里’。”万勇表示,“多点实践”的基础上,我们也在探索如何形成长效机制。

在诊前阶段通过健康管理降低疾病的发生率,是维护健康的重要手段之一。事实上,横沥镇社卫中心把全人群健康管理摆在诊前的重要位置,全力构建覆盖全人群“防、治、管、教”一体化的“医疗+预防”健康管理服务模式。真正让“健康管理”的理念深入人心,为推进医防深度融合打下良好的基础。

截至目前,全镇累计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和电子档案近28万份,家庭医生重点人群签约率为91.45%。针对纳入管理慢性病重点人群,高血压患者提供诊前血压测量服务,糖尿病患者享有免费血糖检测等服务,每名慢病患者享受每季度一次随访评估、每年一次免费体检服务。

诊中

“引进来”“走出去”提升诊疗能力

“专家入驻后,呼吸检查变得规范了,我很安心。”“以前经常要出远门就医,很不方便。把专家请到家门口,我们可以就近享受优质的医疗服务。”……位于横沥镇社卫中心二楼的名中医工作室,时常能听到患者对医疗水平、就医环境的点赞。

“以前看病总想着去大医院,现在把专家请过来,看病也挺准的,花费相对来说也比较低,感觉在这里就能把病看好,心里特别舒服。”家住村尾村的叶和亮感受很深。在全市持续推动医防融合的背景下,百姓在社区卫生机构就能享受三甲医院同质化、规范化的高质量医疗保健服务,托起家门口稳稳的“医”靠。

这一切,源于横沥镇社卫中心以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建设为重点,通过深化医疗改革、夯实医疗服务水平、优化医疗服务环境、加强培养引进医疗人才等措施,持续推进卫生强镇建设。如今,“百姓看病不发愁,小病不出大医院”正逐渐成为现实。

群众的就医需求就是医防融合改革的指针。自2023年起,横沥镇社卫中心通过与广东省中医院、东莞市中医院、东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建立名中医工作室分站,15名来自呼吸科、甲状腺、乳腺专科的名中医专家长期轮流坐诊。其次,与东莞市东华医院、横沥医院建立区域医联体,定期邀请东华医院内分泌科、神经内科及心血管内科的3名专家坐诊带教。

我们也清楚地看到,当前医疗人才匮乏的“困局”仍十分突出,医防融合仍处于“医”强“防”弱,更面临医防分裂和预防专业人才流失的困境。为破解这一难题,横沥镇社卫中心通过拓宽引智渠道,全力营造引才聚才“强磁场”,并启动了全科医生“亚专科”培养计划,近三年选派了17名青年骨干医生到浙江大学附属邵逸夫医院、东莞市人民医院等市内外知名医院进修。

在金牌诊室、人才队伍建设基础上,已有16人完成香港金牌家庭医生及护士培训并获得证书,金牌家庭医护人才储备在全市社卫机构系统靠前。其中,田饶步站站长刘波医生以东莞片区第一名的成绩获得了“香港金牌家庭医生”培训的最高奖项——“星耀奖”。随后其得到培训方的认可,被邀请成为香港金牌医生培训的考官,实现了从学员到教员的蜕变。

依托共建名中医工作室、区域医联体建设,有力推动了省、市、镇三级优质医疗资源下沉,不断改善群众看病就医的急难愁盼问题。加之“走出去”提升医生诊疗能力,为诊中阶段积累宝贵临床经验,让慢性病“尽在医患掌控中”。

系列举措下,医务人员临床技能有了较高提升,比如对患者病情诊断准确率和健康状况评估和处置大幅提高;针对慢病患者提供更有针对性的生活方式干预建议,等等。

诊后

建立慢性病自我健康管理新模式

“最近您在按时服药吗?”见到前来就诊的邓女士,横沥镇社卫中心接诊护士打开血压仪,一边为邓女士量血压,一边询问身体状况。“血压还是有点高,我建议您日常多做些运动。”接诊护士为邓女士制订合适的运动计划,鼓励她坚持运动并监测身体状况。之后,邓女士通过合理运动、饮食调整、坚持服药,血压指标得以控制。

强化慢性病管理是做实医防融合的第一步。横沥镇社卫中心探索设立专门慢性病随访和体检工作间,将慢病管理检查项目全部整合到工作间,诊前一站式提供慢性病随访和体检服务,并对随访控制不满意的患者进行跟踪随访,将随访及年检工作落到实处。

以中心站为试点,设置了慢病干预门诊,专门接诊慢病患者,提高服务质量;设置糖尿病健康教育室,针对特殊需求患者开展专科护理义诊,让患者享受更专业、更有针对性的护理服务。

在慢性病专业团队建设方面,横沥镇社卫中心创建“医护+社工+社工助理+护工+义工”多专业服务团队,提供有针对性、多种形式健康干预指导。制定慢病诊后服务记录表,运用护理程序进行延续护理,针对存在问题制定个性化护理计划,定期进行评估,解决患者的护理问题。2023年以来,开展上门胃管及尿管护理、伤口换药、行动不便老年人体检等延续护理服务308次。

不仅提供个性化护理赋能指导和全程跟踪,该中心还组建了10个慢性病(高血压、糖尿病)自我管理小组,目前已覆盖全镇18个村(社区)。自我管理小组根据组员的健康危险因素和具体需求,采用小组讨论、学习、示范与操作练习、小讲座等方式每月开展活动,调动慢病患者主动参与康复,逐步实现自我管理,切实做到“医中有防”“防中有医”。

以实施慢性病一体化管理为基础,在诊后提供个性化延续护理,横沥镇社卫中心多措并举推进慢性病管理与医防融合取得一定成效。目前,辖区规范管理高血压患者任务完成率达到106.50%,糖尿病患者任务完成率达到94.59%。

将疾病防治、及时诊疗、健康教育等工作融合渗透,让越来越多的疾病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早康复、少复发……横沥镇社卫中心的医防融合之路,正越走越稳健。

 

 

 

 

文字:记者 袁健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