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在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当中的赋能效应有几何?7月30日,由东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指导,香港浸会大学人力资源策略及发展研究中心、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香港人才管理协会(HKPMA)、广东省人才开发与管理研究会主办,智通人才集团、东莞市人力资源服务产业促进会等单位承办的《聚焦湾区人力数据,共论AI赋能薪酬探索》主题研讨会,在广东东莞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为众多东莞企业和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解出了答案。
活动邀请了香港浸会大学教授黄旭、中国北京彼得·德鲁克学院认证讲师李文莉、员工关系在线(ER Club) 联合创始人叶燕三位业内大咖进行主题分享,吸引了东莞逾百家企业和机构报名参与。
“AI会不会取代HR?一定不会!”
三位分享嘉宾围绕AI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运用和发展这一主题,为参会东莞企业和机构代表细致地剖析了当前全球AI在人力资源领域的最新成果和效能,并立足东莞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现状,与国际、国内先进城市进行了对比分析,为行业发展提出了宝贵的建议。
尤其是黄旭的《AI:人力智源管理的未来》主题分享,重点介绍了在2024年新加坡“SIOP”学术会议上全球各大专业研究机构AI模型大赛的十大获奖团队。包括:评估面试者的“共情”能力的AI大模型(已经达到人类的7成功力)、检测胜任力、测试员工的工作激情(预测并分析员工的原因)、智能工作分析并创造测试任务、高效总结员工建议意见及建设“公司社区”等。
“AI会不会取代HR?一定不会,AI只会把HR从当前繁琐低效的工作中解脱出来,让HR做更价值和创造力的工作”!研讨会上,黄旭还明确回应了这一众多东莞人力资源服务业从业者最为关心的核心问题。
三位行业大咖的分享引起了参会代表的强烈共鸣。比如,前来听讲的广东智通人才连锁集团研究院院长姜允萍,不仅全程认真记录了黄旭的分享内容,在会后还组织团队成员一同学习提炼;东莞市人力资源服务产业促进会秘书长徐星则表示,研讨会带领东莞企业HR管理者拓展了视野,进一步加深了AI在人力资源管理领域广泛应用的理解。
莞港人力资源行业互动机制效能显现
这场高质量的研讨会开进东莞,并非偶然。自去年在第二届全国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大会打通与香港方面建立互动交流渠道后,莞港两地不断强化互动合作,包括香港组团积极参与支持东莞市人力资源开发节,东莞组团赴港参加第二届粤港澳大湾区人才高质量发展大会等。
“除了双方职能部门层面的联动外,两地行业组织、机构等层面的互动协作也越来越频繁,比如这场研讨会开进东莞,香港浸会大学人力资源策略及发展研究中心、香港人才管理协会与我们的促进会就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市人社局相关负责人说。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已有不少东莞的机构和企业开启了“AI赋能人力资源管理”这一课题的探索,市人社局还指导行业协会连续举办了两届东莞市人力资源服务优秀创新项目大赛,以大赛为抓手引导、鼓励东莞企业和行业机构积极探索。比如,2024年4月智通人才集团在广州大数据交易所上架的“智通数研粤港澳大湾区重点产业急需紧缺人才指数报告”数据产品,就获得了中国人力资源服务领域的第一张“数据资产登记凭证”,同时也成为广东省首家人力资源服务业数字产品服务商。
“接下来,我们将继续通过东莞市人力资源开发节为抓手,进一步强化莞港协作,积极对接国际国内最前沿的优势资源,引导和推动东莞人力资源服务业科学地进行转型升级,为东莞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赋能。”市人社局相关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