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万公里之外,有一个叫布基纳法索的国度,那里的人们长期在医疗资源匮乏的困境中挣扎。而在青藏高原和蒙古高原交汇的河西走廊中部,河西学院附属张掖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主治医师冯光朝,怀揣着对生命的敬畏和对医疗事业的执着,踏上了这片充满挑战的土地……

前不久,医院接收了一位名叫BAFIAN Georges的小男孩。孩子自两个月前,就一直被反复发热的症状所困扰。心脏彩超清晰地提示室间隔存在缺损,缺口达到了11毫米,同时二尖瓣呈现重度反流的状况,并且还有赘生物的存在。而血常规的结果也表明小男孩存在细菌感染的情况。然而,令人揪心的是,由于家庭经济条件的窘迫,再加上迟迟没有血培养的结果,小男孩始终未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只能在病痛的折磨中等待。


当冯光朝为小男孩进行身体检查时,孩子那纯净眼眸中所流露出来的无助和渴求,令冯光朝心头一颤。他立即与当地的同事展开讨论,并极力建议,即使没有血培养结果,也应当尽快开始经验性抗感染治疗。两天之后,孩子不再发热,家人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
在查房时,小男孩BAFIAN Georges希望能和冯光朝一起合影留念。
出院时,冯光朝反复向小男孩的家人叮嘱一定要按时服药,不能疏忽。6周后,小男孩依照嘱咐前来复查,所有的检查指标都显示出令人欣喜的结果,孩子的感染性心内膜炎已经完全痊愈。当天中午,在下班回家的途中,冯光朝再次与小男孩和他的爸爸不期而遇。原来,他们在复查结束后并没有直接回家,而是一直守在这里,等待着冯光朝。只为了能够再与冯光朝拍一张照片,留下这珍贵而美好的瞬间。那一刻,语言不再是交流的障碍,他们之间的情感交流无需任何言语的修饰,那真诚的眼神、温暖的笑容,已然传递了一切。

出发前,冯光朝对这次义诊活动并没有太多特殊的感受,只是将其视为一次普通的志愿服务。然而,当他真正踏入孤儿院的那一刻,眼前所呈现的景象,让他深受触动。这座孤儿院的设施简陋,屋内几乎没有任何装修的痕迹,空荡荡的房间里摆放着破旧的桌椅和床铺。


当天气温38度,但医疗队员们从未有过一丝抱怨。义诊现场,他们认真地为每一位孩子们进行身体检查,耐心地解答他们提出的各种疑问。同时,他们还向孩子们捐献了大量的学习用品,这些学习用品对于孩子们来说意义非凡,每一本书、每一支笔都可能成为他们改变命运的钥匙,每一个玩具都可能为他们带来温暖和快乐。

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中国医疗队的成员们用实际行动传递着关爱和友谊,让孤儿院的孩子们感受到了来自远方的温暖和祝福。


犹记得那次令人惊心动魄的手术。一位心绞痛患者,在冠脉造影后,发现前降支存在高度狭窄的状况,计划置入支架。术前已给予足量的抗栓药物口服,并再次向巡回护士确认“已口服”。然而,支架植入数分钟后,患者竟出现胸痛症状,造影结果显示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再次询问护士才知晓,原来是少给了患者一种抗栓药物,并且未向术者汇报。手术室里的设备极为简陋,器械也不齐全,仅有的非口服抗栓药物只有肝素钠。

冯光朝临危不惧、沉着冷静,凭借着多年的临床经验,迅速制定了抢救方案。没有先进的辅助工具,他就凭借着一双巧手和敏锐的判断力进行操作。在手术过程中,患者多次出现危险状况,但他手中的动作未有丝毫慌乱。经过近2小时的紧张奋战,他终于成功地将患者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
除了治病救人,冯光朝还肩负着培养当地医疗人才的重任。他深知,只有提高当地医务人员的技术水平,才能为布基纳法索留下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因此,他经常组织培训课程,将自己的所学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当地的医生们。
在与同事的合作中,冯光朝也展现出了无私的精神。当地的医生对心内科的一些新技术了解有限,冯光朝便利用业余时间,耐心地为他们讲解,手把手地教他们操作。
一次,当地医生在处理一位复杂的病例时遇到了难题,冯光朝主动放弃休息,与他们一起讨论,共同制定治疗方案。他们对冯光朝医生充满了感激和敬佩。

援助期间,应驻布基纳法索中资企业华为公司的邀请,第6批援布基纳法索医疗队在驻布华为公司总部成功举办了心肺复苏(CPR)培训。在模拟CPR场景实操演练环节,冯光朝现场展示标准的心肺复苏流程及操作方法,以及操作自动体外除颤器。华为员工们纷纷参与模拟现场演练。

“因为和很多为国家默默付出的人相比,我只做了一件小小的事情……”今天是冯光朝远离家乡和亲人远赴布基纳法索的第140天,他的爱人也是一名医务人员,在冯光朝援外期间,老人和两个孩子都是爱人在照顾,家人的理解和支持,是他能够在那里安心工作最坚强的后盾。
在非洲,有一种坚韧顽强、生命力极其旺盛的生石花,中国医疗队也将在这片沃土上种下一棵杏林的“生石花”种子,一起经四季,历风雨,共成长,最终开出美丽灿烂的花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