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母手中线/缝补春和秋/一曲游子吟/未唱泪先流/游子枕边泪/离人杯中酒/一弯故乡月/勾起多少愁……”7月13日晚,“记住乡愁——刘哲与冼海力中国艺术歌曲音乐会”在东莞玉兰大剧院小剧场举行,青年男中音刘哲携手青年作曲家、钢琴伴奏冼海力演出,并特邀了青年女高音刘志芸、青年大提琴演奏者盛心露等嘉宾参演,以一首首动人的中国艺术歌曲,唱响乡愁之音,以此回报家乡父老的养育之情。

青春之声呈现听觉盛宴
中国艺术歌曲是二十世纪初黄自、青主等一批作曲家借鉴欧洲艺术歌曲形式创作形成的,后经一代代作曲家、歌唱家的创作演绎发展壮大盛行起来的一种抒情歌曲艺术形式。

当晚,刘哲的父亲刘汉超在钢琴伴奏中挥毫,写下“记住乡愁”四字,拉开了音乐会的序幕。紧接着刘哲、冼海力、刘志芸等先后合作献上黄自的作品《玫瑰三愿》《春思曲》《思乡》《踏雪寻梅》、青主的作品《大江东去》《我住长江头》,以及歌剧《林徽因》《一江春水》等精彩选段。
刘哲的演绎如泣如诉、嗓音里感情充沛,极具个人魅力,其中还邀请了父亲刘汉超以箫相伴,献上一曲《春花秋月何时了》,唯美动听,获得现场热烈掌声;冼海力的钢琴伴奏细腻如流水、表现力强,还特别演奏了由自己作曲的作品《彼岸花》《那一晚》,讲述其背后的创作故事,动人心弦。

据了解,刘哲与冼海力同是“00”后,四年前相遇在东莞玉兰大剧院,在青春奋斗路上相互支持鼓励,这一次刘哲携手冼海力回到原点,以全新的自己,用青春和才华诠释经典的中国声乐作品,向家乡的朋友们展示他们的艺术历程,让观众领略到中国艺术歌曲中西文化合璧的别具一格的美感,畅享听觉盛宴。
在梦开始的地方继续追梦
刘哲出生在东莞,岭南大地的山川河流风土人情滋润了他,早期的基础教育培养了他。2018年起他师从于著名女高音歌唱家、上海音乐学院博士生导师李秀英教授、著名艺术指导冯佳音副教授。在两位专业老师的悉心指导下拓展了其作为一名青年男中音的职业艺术生涯。2023年他以第一名的成绩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本科,并且保送继续攻读硕士研究生学位。

他在本硕学习期间成绩斐然,在最近两年中刘哲在全国各地上演了精彩演出,与上海歌剧院交响乐团、上海爱乐乐团、宁波交响乐团,昆明国际交响乐团等交响乐团多次合作独唱曲目。2024年4月他受宁波交响乐团邀请在“人才之夜”交响音乐会演唱,并在5月“中国—中东欧国家音乐会”受邀与宁波交响乐团再度合作。刘哲还致力于新作品的演绎,他首唱和录制的单曲《那一晚》,在上海音乐厅、云南省大剧院,郑州大剧院、湖北剧院等多家国内音乐厅演唱,深受大家的喜爱和欢迎。今年6月份,他在国际A类赛事“德国新声音”国际声乐比赛中,从来自全世界千名选手中脱颖而出并且进入决赛,将于今年10月在德国进行最后决逐。

《记住乡愁》是刘哲在上海音乐学院策划并参与主唱的中国艺术歌曲音乐会的主题,这次是《记住乡愁》第二期。刘哲表示,希望能与他的青春好友们,在东莞举办一场“记住乡愁”个人中国艺术歌曲专场音乐会,向家乡的父老乡亲和培养他的父母老师们汇报展示他的一段歌唱艺术成果,以美的歌声歌唱土地歌唱祖国,唤醒美好记忆,记住乡愁。冼海力也表示,非常感恩能在东莞举办音乐会,为两人在音乐路上的相互扶持留下见证,也为继续追梦积蓄力量。
最后,两人返场为观众最后送上歌曲《灯火里的中国》,带动全场合唱,为音乐会画上圆满句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