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ty不city啊?”
“好city啊~”
最近,你刷到过这个网络热梗吗?一名外国博主和妹妹在中国旅游时频频发出的感叹在社交网络上走红,也让“city”也成为大家感叹某个地方城市化、洋气、新颖、活力等的代名词。
在东莞这座好“city”的城市,有一个特色十足的垃圾分类宣教基地——东莞市“莞香花”生活垃圾分类宣教基地,它坐落在石碣镇檀香岛上,不仅可以学习垃圾分类知识、体验生活垃圾从产生到处理的全过程,还可以领略独特的生态田园风光,让垃圾分类这件事都变得超“city”的!
▲石碣镇檀香岛
把垃圾分类宣教基地建在岛上
为什么要把宣教基地建在一个小岛上?这是不少人在登岛前都会产生的疑问,但在登岛后很快便能找到答案。
檀香岛位于石碣镇沙腰村东江北支流,南临石碣,北临广州增城,素有“东江上的日月潭”之称。走进小岛,就仿佛走进了一处世外桃源,这里自然风光旖旎醉人,花鸟植物独具特色,一年四季瓜果飘香,曾先后获得“广东省环境教育基地”“广东自然学院试点学校”“东莞市社会科学普及基地”等称号,光是荣誉牌匾就挂满了入口处的一整面墙。
▲檀香岛入口的荣誉墙
“优美的生态环境是我们选择檀香岛的原因之一,更重要的是,这里具有良好的垃圾分类基础。”现场,东莞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市垃圾分类办”)工作人员介绍道。
▲在通用版本基础上,岛上垃圾分类细化到了四大类八小类
秉承着“亲情、环保、健康、文化”的理念,岛主赖澂筠和父亲赖翰霆从2010年开始就推行起了垃圾分类,2012年确定岛内实施7种分类方法,2013年还引进了台湾环境教育体系课程,展开了“动手做环保”“鱼菜共生”“环保酵素”等环境教育活动。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下,这里的工作人员几乎都形成了垃圾分类意识,有的还能化身“自然导师”为登岛游客讲解科普。
▲自然导师讲解垃圾分类知识
2021年,在市垃圾分类办的指导下,石碣镇首个生活垃圾分类宣教馆在岛上正式启用。随后,市垃圾分类办又联合东莞市垃圾分类协会、石碣镇垃圾分类办在岛上拓展建立了一条集前端分类、中端收运及末端处理等环节的线下体验宣教路线。
2022年底,在政府力量和民间力量的通力合作下,一个融合了教育拓展、生态环保、科学技术与垃圾分类的垃圾分类宣教基地呈现在人们眼前。
让垃圾在岛内实现循环再利用
为了让垃圾分类知识简单易记,在市垃圾分类办和东莞市垃圾分类协会的指导下,檀香岛融入本土特色打造了分类IP公仔“袁小焕”和“檀小凤”,结合岛上宣传栏、指引牌等形象生动地开展宣传教育。宣教路线则围着岛上的一方池塘而建,分为前端分类宣传、中端收集运输和后端分类处置及再生三大部分,沿着路线行走,就能了解垃圾分类的全过程。
在前端分类宣传中,可以通过沿路的立牌了解垃圾分类政策指引,也可以走进宣教馆游戏互动,这里的宣教馆常年对外开放,让每一个来到岛上的人都可以近距离体验垃圾分类。
▲分类IP公仔“袁小焕”
中端收集运输环节则设置了活动照片墙、分类乐园、分类运输车等,在分类乐园内,设有可回收物回收实物展示和垃圾分类游戏区,让垃圾分类寓教于乐。
▲分类乐园
最为有趣的是后端分类处置环节,这里设有堆肥试验田,岛上产生的厨余垃圾基本都会放置到田里与泥土混合发酵,制作出来的肥料则用于园内有机蔬菜和花草的施肥。
▲堆肥试验田
“岛上的垃圾分类目前已经在通用版本基础上细化到了四大类八小类,每天除了‘其他垃圾’送往岛外处理,其余种类都可以实现在岛内循环再利用。”现场工作人员介绍,在岛上,可回收物还细分为玻璃类、废纸类、木材类、铁铝类和塑料类,玻璃瓶可以用来捕虫子,废纸可以再生,塑料等则可以制作成艺术品,不禁让人感叹垃圾的不可思议。
▲废物改造成的座椅
“基地启用以来,我们还经常提供环保课程、社会实践、专题培训等公益服务,受到了大家的广泛喜爱。”据市垃圾分类办有关负责人介绍,檀香岛与垃圾分类的深度融合,生动诠释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截至目前,东莞已建成36个垃圾分类主题宣教馆和2个科普实践基地,它们广泛分布在每个镇街(园区),各具功能特色,接下来将进一步完善宣教阵地建设,推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深入开展,为“无废城市”建设贡献更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