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2日,东莞市农业农村局举办东莞市观赏鱼产业高质量发展交流会,来自观赏鱼的科研单位、高等院校、企业代表、行业专家150多人汇聚一堂,为东莞观赏鱼产业高质量发展出谋划策,激发观赏鱼产业新质生产力,助力东莞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
本次交流会得到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和广东水产学会的指导,由东莞市农业农村局主办、东莞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承办。省农业农村厅、市农业农村局、珠江水产研究所、广东水产学会,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省休闲渔业与垂钓协会、省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等单位领导,全市各镇街(园区)农林水务局以及相关行业专家、科研单位、高等院校、企业代表参加交流学习。
东莞观赏鱼产业年产值突破3亿元
观赏鱼是东莞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发展乡村特色产业的重要抓手。2024年初,东莞明确提出“积极发展农村特色产业,培育壮大笋壳鱼、观赏鱼两条特色名鱼,打造高端品牌”的部署要求。
近年来,东莞加快推进渔业转型升级,引导传统养殖向现代都市渔业转变,大力培育观赏鱼、龟鳖等特色水产养殖品种。2023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6.02亿元,同比增长3.5%。其中,渔业产值11.58亿元,同比增长3.3%。
东莞观赏鱼产业发展迅猛,已成为名副其实的亿元产业。目前,全市观赏鱼养殖面积约1000亩,年产值3.76亿元,为东莞培育出一批优质企业和知名品牌,成为东莞农业高质量发展、乡村振兴的一张重要名片。
作为全国观赏鱼产业发展最早的地区之一,东莞主要养殖的观赏鱼品种包括锦鲤、金鱼和热带观赏鱼等,不少品种在全国一枝独秀,具有较强影响力。中国国际锦鲤大赛已连续多年在东莞举办,东莞市锦鲤协会在宣传锦鲤文化、促进行业交流、为企业搭建产品推介平台等方面作出了积极贡献。
目前,东莞观赏鱼产业已形成集繁育养殖、销售配送、饲料渔药、水族设备、休闲观光、文化交流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还涌现出广东俊一锦鲤有限公司、三和田养殖场、涛哥锦鲤养殖场等一批头部企业,有相当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多方合作助力观赏鱼产业发展
在交流会上,珠江水产研究所研究室主任牟希东、省休闲渔业与垂钓协会专家智库召集人叶焕强等六位专家代表对东莞观赏鱼产业当前的发展状况、市场应用前景进行分析,聚焦科技创新、政策扶持、品质提升和产业链协同等方面展开讨论。
牟希东和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正高级工程师钟小庆还分别围绕“广东休闲渔业发展现状与对策”“如何以新质生产力引领观赏鱼产业发展”作专题分享。交流环节不但开阔了从业者的视野,也为行业主管部门和技术推广部门更好地服务产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交流会还促成多项合作。其中,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与东莞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成功签约,达成意向合作共建“(东莞)产学研合作基地”;东莞市常平涛哥锦鲤养殖场、广东俊一锦鲤养殖有限公司、东莞市唯美水族有限公司、松湖水产品养殖有限公司、广东绿卡实业有限公司、东莞市绿源龟鳖养殖有限公司等6家企业被授予“东莞市渔业试验示范合作基地”牌匾;东莞市麻涌龙淇锦鲤养殖场和东莞市常平涛哥锦鲤养殖场被授予“广东水产学会科普教育基地”牌匾。此次活动促进了东莞企业与科研院校交流与合作,为观赏鱼产业科技创新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省休闲渔业与垂钓协会专家智库召集人叶焕强认为,观赏鱼产业已成为现代渔业和休闲渔业的重要分支,具有投资小、占地少、收益大、生产周期短、收入回报高等特点,在促进农民增收、助推乡村振兴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当前,东莞正以“头号力度”推进“百千万工程”。市农业农村局将扎实推进“百千万工程”,通过支持产业发展、拓展渠道市场、加强品牌建设、强化科技支撑、加强文化宣传、推动绿色发展等方面措施,大力加强“新、奇、特、稀、珍”观赏鱼品种的选育繁育、推广应用,坚持产学研一体、渔文旅融合,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努力推动东莞观赏鱼产业再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