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在莞邑|“非遗女书传承弟子”庄香如:让女书文化在东莞村镇落地生花
东莞+ 2024-07-11 22:01:57

“戚戚阁楼语,亲亲姐妹嘘。”永州潇水悠悠千载,四面群山环绕边陲,暮霭连绵的村落间,不时传来女孩子的轻声低语,这里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女书的发源地。

女书作为一种由女性创造、只传授给女性使用、具有很强加密功能的文字,承载了古代女性的生命体验和情感。庄香如作为这项非遗文化的传承者,从潮汕来到东莞,近十年来,她身体力行,通过教授课程、制作文创,带动新业态女性就业,让女书在东莞村镇落地生花,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通过一件件文创作品,甚至是手中一杯柠檬茶的品牌LOGO,让古老、神秘的柳叶文体女书走进现代化的村镇,融入村民的日常文化生活,甚至漂洋出海。这一古老山间的闺阁密语必将跨越山海、时空,连接过去、现在与未来。

非遗女书传承人庄香如

结缘女书10年,希望更多女性实现自己的价值

7月9日上午,雨后的东莞带着几分凉爽,沿着常平镇漱旧村的村委会,国家级非遗女书习俗传承弟子、广东省非遗促进会会员、非遗高级智库专家客座教授庄香如一路把记者引到她的工作室。

室内茶香袅袅,竹帘掩映墙面,屋中挂满带有女书元素的扇面、立轴和条幅,棕黑色台案上的瓷器晶莹剔透,上面点缀着女书的柳叶文体。

庄香如向记者讲述了自己和女书的故事。2016年,做茶叶生意的庄香如从广东前往宜兴,请专业老师帮忙定制茶器,受限于当时的市场环境,她想要寻找一个新的突破口,以差异化的特色,为产品赋能更多价值。在这个过程中,庄香如接触到了女书。在了解之初,学艺术设计出身的她被这种文字中蕴含的美学符号和独特的艺术呈现所打动,在后续的学习中,她在这种极具勇气和突破性的文字里,感受到了女性在表达自我和姐妹情感交流中的强烈诉求,同时也激励了她继续深入学习。

庄香如在茶杯上书写女书

“女书是属于女性的文字,意义和能量都非同寻常,面对这项濒临失传的文字,我想要尽力把文字展现在大家眼前。”本着对美学符号的喜爱以及想要传递女性力量的初心,她笑着说。

为更深层次地学习女书,在此后10年时间里,庄香如在老师蒲丽娟、李学莉的指导下,早晚各练字一个小时,如今女书在已被收录的一千余个字中,有数百个常用文字的书写庄香如早已习得,并视如珍宝。

作为一名非遗传承人,“择一事,终一生”是庄香如的态度,她始终秉持工匠精神,把弘扬女书,传承非遗文化作为使命。“我们所做的女性文化并非为了独立或者创造,而是为了实现女性自己的价值。”

女书正转化为村民“指尖的经济”、精神的食粮

女书作为一种古老的文化,如何让现代人接受和认识,是其能被保留并传承下去的关键。庄香如坦言,传承女书“任重而道远”,她常会面对各种质疑——“女书到底是什么?”“传承女书到底有什么用?”

面对这些声音,庄香如在常平妇联的指导下,以公益课程的形式,让大众直接、客观感受到女书的艺术和美,通过举办主题女书作品展,展示女书的项目成果,来向现代社会传递自立自强的女书文化内涵。庄香如说:“女书文化不局限于女性,她生生不息,薪火相传,已经成为一种文化瑰宝。”

庄香如介绍,近年来,她在漱旧村根据不同节日,开展美育活动,同时“翰墨生香女书文创项目”入选“党群公益汇”项目,通过形式多样,接地气的方式,让当地新业态女性接触女书、绘画等美育活动的熏陶。刚开始,村民们对这项艺术感到陌生,觉得和自己生活关联不大,但是在定期开班的公益课程中,女书带动了越来越多的孩子参与。村民张姨的女儿小敏就是在这个过程中成了庄香如的得意“徒弟”,正是在孩子们的带动下,村民父母们也放下“偏见”,逐渐喜欢上这项艺术,“女书能让人感受到美和力量,自己动手练习,心就能非常平静,感觉很投入!”张姨认真地说。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通过体验式教学,人传人、户传户,村里一些新业态女性学会了技艺,也尝试开拓创业新路径。她们靠着女书元素非遗文创的制作,开始售卖相关文创产品。“我身边很多人,在庄老师的帮助下,从麻将桌前走向书法台案,从算牌高手成为艺术爱好者。”村民陈姨笑着说,学女书带给大家的不仅是增加女性创业的热情和收入,更激发当地村民对艺术生活的热爱和追求。

“今年元宵节,我们通过组织活动进行售卖,给很多新业态女性展现了创业新路径,为她们提供参考,打开思路。”庄香如介绍说,元宵节的售卖活动从年前开始准备,一共持续了一周时间。活动现场,村民们不仅可以免费体验写女书,还可以制作书签、扇子以及进行相框、摆件、卷轴等文创产品的售卖。活动吸引了老人、小孩,不少年轻的志愿者也加入进来,甚至有从其他镇街、周边城市开车慕名前来“打卡”的“粉丝”。

此时正值东莞夏日时节,每当夜晚,在庄香如工作室的院落前,村民陈燕珍就会早早支起摊位,在她的柠檬茶店面中,摆满了女书元素漆扇、杯套、瓷器……就连店面品牌LOGO的设计也充分融入女书元素。在为顾客们制作一杯清香、解暑的柠檬茶的同时,她也通过自己这间小小的店面,打开一扇女书文化之窗,向更多人介绍、讲解有关女书的古老文化和故事。

“希望通过庄老师的驻点,一方面对孩子开展教育,一方面带动妇女就业。”漱旧村党总支委员、村妇联主席袁雅丽介绍说,曾经脚下的这条村路,晚上很少有人经过,如今吃过晚饭,大家汇聚于此,借助女书工作室的小庭院做生意、聊天、学习,还会通过参加公益课程,学习简单的女书文字,创造更多文创产品。村民们闲来制作,还可以拿到满意的报酬,女书这项“指尖的技艺”正转化为“指尖的经济”、精神的食粮,在村民家门口灵活创业点展现出勃勃生机。

沿村中小路拾阶而上,天色微凉中,可以看见孩子们相对而坐,三五成群,在老师们的口授相传中,手拿纸张,或写生作画,或凝神书写女书文字,仿佛打开一幅宁静而美好的画卷。

乘风出海,女书从陈列馆走向世界

“如今非遗女书已经乘风出海,走出国门。”庄香如介绍说,从去年开始,团队加强创意设计,让写着女书文字的团扇、折扇通过手艺人的精心手制,不再局限于陈列馆展示柜的一隅,而是以各种活态的形式走入市场。

为了更好助力非遗女书文化“走出去”,从2022年开始,庄香如的老师李学莉前往法国开班教学,希望以女书文化为桥梁,让更多人了解和认识中国非遗女书文化。两年来,李学莉通过公益教学,定期开班,在法国教授女书文化。目前,学习女书的当地团队已从最初的几人,发展到数十人,班级规模也不断扩大,吸引了当地的法国人和华侨的踊跃参与。

“他们很积极地参与到女书学习中,也渐渐对中国悠久的历史和深厚文化底蕴产生了兴趣。”在庄香如展示的照片中,可以看到李学莉正和一位法国友人拿着一张写着女书文字的红色斗方,开心地向镜头展示。

庄香如高兴地介绍,如今,非遗女书不仅在国内各地落地生花,还走出国门,走到美国、印度、法国等国家,“见于人、见于物、见于生活”,向世界展示中国女书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无限创造力。

近年来,庄香如将精力放在女书的传承上,积极推动非遗活动广泛开展,并通过“乡村+文化+非遗”结合的方式,让非遗女书因时而变、向新而行,让群众近距离感受非遗文化的魅力。在最近的一次聊天中,她开心地和记者说,暑期已至,她新开设的,面向儿童的公益学习课程招生公告公布不到一天,40个名额就已被抢报一空。而接下来,她还将继续致力于促进女书文化产业与文旅康养产业互惠共生,充分将女书文化融入当今社会生活的更多场景中,为展示乡村振兴新成绩、新面貌增添美丽的一笔。

/相关链接/

何为女书?

据了解,女书是人类迄今为止发现的唯一现存性别文字,它不局限于文字,围绕着女书还有女歌、女友、女红,深入到社交、祭祀习俗、婚嫁礼仪等中,已经形成了一种文化生态,近年来,随着国家保护、发扬力度加大,女书正从扇面、纸张、绢帛中走向更广阔的人世间。

文字:冯静 刘瀚擎 图片:张伊琳 视频:张伊琳 编辑:王宝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