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东莞深化两岸创新发展合作实施方案》出台 打造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
东莞+ 2024-07-10 20:40:57

东莞与台湾地缘相近、人缘相亲。时至今日,东莞已成为台胞台企投资最密集、交往最频繁的地区之一,是台商们的“第二故乡”。

2023年9月,国务院正式批复《东莞深化两岸创新发展合作总体方案》(下称《东莞两岸方案》),东莞正式成为国务院在广东批准设立的首个对台合作重大平台。

近期,东莞出台《东莞深化两岸创新发展合作实施方案》(下称《实施方案》),以五大行动为抓手——产业深度融合行动、科技创新赋能行动、打造共同市场行动、优化营商环境行动、共建美好家园行动,全面铺开两岸合作新画卷。这一系列举措,旨在通过政策红利、项目牵引、资源整合和环境优化,推动莞台交流合作日益热络、人员往来频密。

值得一提的是,《实施方案》还规划了1+6政策体系,即在总体方案的基础上,金融、商务、科技、工业、自然资源要素保障、共同家园等六大领域将陆续出台配套子方案。这一体系的构建,为莞台合作提供了全方位、多层次的政策支撑,确保了各项合作举措能够精准落地、高效执行。

东莞正锚定方向,勇闯“新路”。

构建1+6政策体系 深化两岸创新发展合作新举措

《实施方案》明确提出五大行动路径,旨在到2026年实现台资企业在莞稳定发展,提升莞台产业链供应链合作水平,并推动莞台人文交流迈入新阶段。此外,《实施方案》构建1+6政策体系,标志着东莞在深化两岸合作方面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为台胞台企在莞创新创业、居住生活提供了更加明确和全面的政策支持。

据了解,《实施方案》在充分落实《东莞两岸方案》的基础上,增加了实施科技创新赋能行动、实施优化营商环境行动两方面举措,为持续深化两岸科技交流、优化市场环境注入新的生机。

对此,中山大学岭南学院经济系教授林江认为,东莞具备两岸经贸交流、人员往来的良好基础。去年出台的《东莞两岸方案》对东莞提出了“四个新”的定位,即两岸产业创新发展的新引擎、两岸科技创新合作的新高地、两岸社会人文交流的新枢纽、海峡两岸暨港澳地区交流合作的新平台,聚焦产业、市场、民生三大关键领域,具体部署了12项重点任务。

此次出台《实施方案》的新举措、新部署将进一步推动东莞深化两岸创新发展合作,有利于加快建设两岸共同产业、共同市场、共同家园,提高两岸优势互补的效能,两岸经贸合作会发展得更快更好,台胞台企会分享更多大陆发展机遇和成果,有力促进两岸同胞心灵契合。

“此外,将大力推进探索深化两岸创新发展合作有效路径,及时总结推广经验做法,将带动其他地区提升对台创新发展合作水平。”林江说。

优化营商环境 培育在莞台企发展新动能

自1988年台胞张铭烈在虎门龙眼社区创立东莞第一家台资企业——万泰光电以来,东莞便以其独特的“三来一补”模式和高效政务服务,吸引了无数台商的目光,开启了台企在莞投资兴业的篇章。

从最初的电子、制鞋、塑胶、家具等传统产业,到如今在新一代信息技术、半导体、新能源等前沿领域的深耕细作,东莞与台企的合作已跨越了多个时代,共同编织了一张覆盖全球的经贸网络。

站在“双万”城市的新起点上,东莞正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力度,聚焦“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的城市特色,全力打造大湾区科创制造强市的新名片。台达电子、骅国电子等领军企业在新兴产业中的卓越表现,彰显了台企在莞发展的强劲势头,也为深化两岸产业链合作树立了典范。

随着《实施方案》的正式印发,一系列旨在优化营商环境、推动台企提质增效的务实举措正逐一落地,为台胞台商在莞投资兴业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和更加坚实的保障。

在产业深度融合方面,《实施方案》精准施策,全面覆盖产业升级、集群建设、招商引资及企业梯度培育等多个关键环节。当前,东莞正努力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核心的现代产业体系,《实施方案》积极引导台资企业参与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建设。

同时,通过实施企业梯度培育计划,东莞将推动现有亿级企业(集团)巩固提升,重点培育一批十亿级潜力企业持续壮大,力争在百亿级大企业上取得突破。与此同时,东莞还将鼓励引导更多台资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不断提升产业竞争力和市场影响力。

科技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实施方案》明确提出,要实施科技创新赋能行动,为台资企业在科技创新领域取得新突破提供全方位支持。通过打造两岸科技交流与合作平台、提升企业核心技术攻关能力、加快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及保护知识产权等措施,东莞将进一步激发台资企业的创新活力,推动两岸科技交流与合作迈向新高度。此外,东莞还将积极推动台资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的产学研合作,支持符合条件的台资企业申报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并为其提供研发资助和奖励,助力其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

产业立新柱,激发新动能。展望未来,随着《实施方案》的深入实施和营商环境的持续优化,东莞将成为更多台胞台商投资兴业的首选之地,台胞台商将与莞邑大地共创美好未来。

扩大合作发展领域 探索两岸融合发展新路径

6月24日,莞台高新产业园项目开工活动暨入园企业签约活动在洪梅镇水乡河西数字产业区、莞台高新产业园区工程项目现场正式启动。据悉,该项目将成为继“台商子弟学校、台心医院、台商大厦、台博会”后的第五张在莞台商的闪亮名片。

作为台商进入大陆时间最早、投资最密集的地区之一,东莞一直都是广大台企发展的福地。据了解,去年国务院批复同意《东莞两岸方案》后,水乡管委会迅速与台商协会深入对接,共同规划建设“莞台高新产业园区”。为了加速这次的园区开发,东莞创新采取了厂房定制、招商前置等模式,项目仅用短短3个月的时间,就实现了在水乡落地建设。

《实施方案》进一步指出,为深化两岸经济交流与合作,东莞还将积极打造共同市场。通过加大国内市场开拓力度、积极培育外贸新业态、提升进出口通关效率及增强对外开放通道优势等举措,拓宽两岸经济发展的新空间,促进两岸经济的深度融合与互利共赢。

据悉,东莞多措并举,努力将东莞台湾名品博览会提升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台资企业产品展销平台,通过展会期间的专题研讨活动,聚焦海峡两岸先进制造业的深度融合与合作。东莞还将积极参与口岸与属地协同监管试点,优先将台资企业纳入“白名单”试点企业名单,享受更加便捷的通关服务,为在莞台资企业搭建更加广阔的国际贸易平台。

为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促进台资企业在东莞市的繁荣发展,方案还将实施优化营商环境行动,涵盖政务服务、财税支持、产业空间、金融支撑、社会信用体系及涉台法治建设等多个方面。

据了解,东莞将对标广州、深圳等先进城市,在审批事项、办事流程、服务效率等方面进行全面优化。为支持台资企业在东莞市的创新发展,东莞将研究设立东莞两岸创新发展基金,重点在创业投资、技术改造、研发创新等领域给予资金支持。

值得一提的是,东莞高水平谋划建设的“莞台高新产业园区”,将以“一区多园”方式打造台资企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同时,支持和引导台资项目在原址重建改建及“拆旧建新”时同步办理用地批准和规划许可手续,为企业转型升级提供有力保障。

安居方可乐业,在共建美好家园方面,东莞将依托东莞台商子弟学校、市台商协会、台心医院等特色载体平台,积极开展文化、教育、经贸、医养等领域的交流对接。同时,东莞还将加强在文化、艺术等领域的交流合作,推出更多品牌人文交流活动,促进两岸同胞的心灵契合与情感交融。

文字:杨梓跃 图片:程永强 郑家雄 赵浛锐 编辑:张东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