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注重种植,现在种植销售并重。”7月9日,东莞荔枝种植大户蔡建权回想起两次参加“广东千名农村职业经理人培育工程”的经历,感觉很实用。

实施“百千万工程”以来,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充分学习运用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启动“千名农村职业经理人培育计划”,在全省招募“农村职业经理人”,培养大量有志于投身乡村建设,在经营美丽乡村、发展美丽经济中大显身手的农村职业经理人,为强村富民注入新的活力。
乡村振兴急需产业带头人
乡村发展千头万绪,说到底是事在人为。
传统的乡村发展,农户分散、种植规模小,即使生产物美价廉的农产品,也不一定能够卖个好价钱,这些资产很难进入市场为他们带来实际收益。
“百千万工程”在广东大地深入推进,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引入现代企业制度,统筹运营乡村人钱地等发展资源,能为乡村产业规范化、专业化运作提供重要支撑。
广东启动“千名农村职业经理人培育计划”,在蔡建权看来,“非常应景,乡村振兴关键还得靠人。即使作为一名荔枝种植人员,不仅要种出好产品,更要拓宽销路,推动产品从田间地头摆上餐桌,才能真正实现经济价值。”
“我的父母在樟木头种了30多年的荔枝,我自己也跟荔枝打了20多年的交道。”蔡建权坦言:“丰收次数不少,盈利的年头却屈指可数。荔枝采摘时间较短,没有及时销售,就会坏掉,只能拿去肥田。”

▲樟木头荔农蔡建权通过合作社,带动周边农户丰产增收
蔡建权算了一下,过去,大量荔枝鲜果还没来得及上卡车就成为次品;在田间和运输途中的损失,至少占到产量的四分之一;因为大小果参差不齐,导致品质下降被迫贱卖的,至少有一半以上。
蔡建权的烦恼,折射出荔枝流通环节的短板,也是反映出农村缺少熟乡村、会策划、懂经营、善管理的人才。“果农习惯在田间地头埋头苦干,但通过培训学习,我们更能理解,作为现代农民,不仅要踏实做出好产品,更要抬头谋销路。”经过系统的培训学习,蔡建权与培训学员成为朋友,还通过他们对接城市资源,将城市圈的人流、资源和管理模式带到乡村,促进城乡要素双向自由流动,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蔡建权主动报名,参加了两次培训,对运营乡村产业经济有了较深的认识。今年,蔡建权种植的1200亩荔枝,周边荔农成了合作社的成员。他带着团队用上了荔枝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在荔园立起了田头移动冷库,通过“大冰箱”有效解决荔枝保鲜难题。
采摘荔枝,就是与时间赛跑。在没有田头移动冷库的时候,高温、挤压、密闭的仓储环境,会让果子以小时计快速腐坏。“以前,收购商临时有事,没有将果园的荔枝及时运走,耽搁了一天。结果上千斤的荔枝堆在角落里发酵,变了味。”蔡建权无奈地说:“只能重新送到荔枝树下做肥料。”
现在荔枝采摘后,到半个小时就进入田头移动冷库。除了延长销售时间,更重要的是可以利用冷库调节市场供应、错峰销售,增强农产品产地仓储保鲜、商品化处理和初加工能力,有效降低产后损失。
此前,荔枝的分拣也很难完成,更不用提价格。“怕烂在路上,直接混着卖,收购商还喜欢压价。”蔡建权说,其实,分拣好的大果、中果都能卖个好价钱,即使品相差个头小的荔枝,还可以加工成荔枝干、荔枝酒。
今年,蔡建权还引进了一台荔枝分拣机,可以分大中小果,1000斤的荔枝,30分钟就分拣好了,工人只需要简单包装一下,就可以发快递,36小时内就可以进入国内大中城市市民的果盘子里,带动周边一大批荔农实现增收,真正盘活了乡村资源。
农村急需职业经理人
破解乡村振兴人才难题,培育农村职业经理人势在必行。
东莞市委党校市情研究中心主任江炎骏认为,“东莞农村急需职业经理人。”在他的调研中,东莞农村集体经济目前正常运营的强村公司有43家,聘请职业经理人的企业并不多,主要还集中在地产和医疗等专业领域,真正带领农户丰产增收的职业经理人屈指可数。
对此,虎门镇武山沙社区党委书记周恩达深有感触:“我们社区也成立了强村公司,但目前由我担任法定代表人。”在他看来,樟木头镇荔农蔡建权的合作社,仍是当前的典型案例,对种植户养殖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但如何运营农村集体经济,推动集体资产保值增值,仍处于探索状态。
“集体经济,涉及的股东比较多。传统的社区分红,还依赖了物业出租。”周恩达坦言:“作为经济实体,在享受利益的同时,肯定要承担相应的风险。没有永远只赚不亏的买卖。”而聘请职业经理人,在收益面前,股东自然会选择跟着利益走。“赚了,有收益,能够分红,自然皆大欢喜。但亏损了,减少分红,却是每个股东不愿意面对的现实。”周恩达如是说。

▲东莞市委党校市情研究中心主任江炎骏调研东莞强村公司发展
乡村运营,人才为要。农村职业经理人不仅要具备组织管理与沟通协调、资源分析与整合、产品营销与品牌策划、产业策划经营与业态招商、资金运营管理、建设工程管理、新媒体及电子商务运营、数字乡村建设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而且要有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情怀。
在江炎骏看来,广东启动千名农村职业经理人培育计划,东莞农户还主动参加,从侧面说明“农村急需职业经理人”。事实上,“百千万工程”需要培养大量有志于投身乡村振兴战略,在经营美丽乡村、发展美丽经济中大显身手的农村职业经理人,为强村富民注入新的活力。
东莞当前正以“头号力度”推进“百千万工程”。江炎骏建议,将建设美丽乡村、经营美丽乡村、共享美丽乡村“三步并成一步走”,结合各镇街美丽乡村的实际出发,积极探索经营美丽乡村、运行美丽乡村的多种有效形式和多种路径。要大力发展多种形式的强村富民公司,持续把美丽环境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培育农村职业经理人,如何实现机制设计与基层实践的“双向奔赴”?这是东莞必须面对的现实。
周恩达认为,除了提供广阔的施展能力的舞台,激发创业新动能还要用好考核“指挥棒”。他也期待东莞不断健全农村职业经理人考核评价体系,完善考核内容,在聘用期间,通过不同镇街之间的横向比较,以及职业经理人业绩的纵向比较,科学评估“农村职业经理人”对农村集体资产和收入的增值贡献,让职业经理人干得好、留得住,真正激活农村集体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