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非遗在校园传习基地巡礼③:东坑中学、石龙镇实验幼儿园
东莞+ 2024-07-06 13:23:02

东坑中学

构建“1+2+2”传承模式

2003年,东坑中学即在学校初一年级建立木鱼歌教学实践班,开始尝试采用木鱼歌双导师制,之后分阶段有序推动木鱼歌进校园:第一阶段,探索初中音乐木鱼歌教学的实施路径;第二阶段,探寻木鱼歌高效传承的新路径;第三阶段,探索木鱼歌跨学科歌词创作模型;第四阶段,创设初中音乐木鱼歌教学系列化课程,第五阶段,探索非遗木鱼歌活态推广的渠道。其间,构建起独具特色的“1+2+2”木鱼歌进校园传承模式,形成“授课+实践+表演”体系,实现高效传承。“1”即至少1个展示平台,“2”即两个阵地(课堂阵地、社团阵地)和双导师制(非遗传承人、学校音乐老师)。

21年来,东坑中学持续推动木鱼歌进校园,经历“现状调研→探索教学模式→构建系列化课程→创建推广模式→推广总结”等环节,有效挖掘、保护、传承、发展、创新东坑镇木鱼歌,有效地促进东坑木鱼歌走进校园,走出东坑,面向全市,有效地宣传、保护、激活、传承木鱼歌,唤起广大青少年了解、熟悉、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石龙镇实验幼儿园

育文化兴趣,润幸福童年

儿童时期是培养兴趣和价值观的关键阶段。立足“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石龙镇丰富的非遗资源,石龙镇实验幼儿园选取“醒狮头”“泗洲灯笼仔”“木屐”“新昌鼓”为研究对象,开展园本课程研究。以生动有趣、贴近孩子生活的方式传承非遗,让传承文化成为一种兴趣和爱好。

基于“醒狮头”“泗洲灯笼仔”“木屐”“新昌鼓”特色园本课程开发研究非遗主题活动课程——历奇游戏。以幼儿感兴趣的问题作为切入点,通过适时的教师支持,形成高质量的师幼互动,帮助孩子们在游戏中习得并巩固新的经验。石龙镇实验幼儿园通过馆园共建模式推进课程建设,初步形成了“文化场馆+幼儿园”及“儿童+教师+家长”的“2+3”馆园家校协作,共学、共育、共成长的新型教育模式。项目形成了以“寻、享、玩、品、闯”(寻历史古迹—享非遗体验—玩奇趣游戏—品特色活动—闯历奇游戏)为主要实施路径的非遗历奇游戏活动,制定了课程目标、教学大纲、课程计划,实施方案,开发了课程实施教学指引、非遗体验活动32个、奇趣游戏活动24个。

其中,学校的特色活动——非遗庙会是每年由全园家长、幼儿、教师共同参与的大型传统文化活动,包含节目展演、创意游戏、亲子体验、传承体验等内容,深受欢迎。

下来,石龙镇实验幼儿园将积极探索,让非遗与现代教育理念融合,打造出既有趣又富有教育意义的课程体系。

文字:赵水平 图片:东莞市文化馆 编辑:王晨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