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者按:
今年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作为“双万”之城,东莞的新质生产力在哪里?东莞报业传媒集团全媒体采访团队深入东莞各园区、产业园、重大项目、企业生产车间等一线,挖掘报道我市在培育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最新情况、主要做法、阶段性成果等,全面展示东莞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精气神。敬请垂注!

蛟龙飞舞、水花四溅,锣鼓阵阵、呐喊震天……6月,龙舟季来临,从繁华都市到宁静水乡,龙舟竞渡活动的鼓声与欢呼声此起彼伏,这是水乡这片古老土地上的劳动人民不甘落后、奋勇争先、团结协作、拼搏进取的真实写照。
12年前,东莞市统筹水乡地区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的成立拉开了水乡地区统筹发展的序幕。这是东莞以经济区域概念加强资源要素整合、推动“行政区经济”向“经济区经济”转型的试点。
从此之后,如同龙舟精神形容的那样,东莞水乡人“抱团”走到了一起。
12年征途,从10镇1港到核心5镇,从“水乡特色发展经济区”到“水乡功能区”,“统筹增效”和“水乡特色”成为东莞水乡发展两个绕不开的关键词。
12年来,水乡功能区正为新质生产力培育更肥沃的土壤,发展合力持续增强、经济发展跨越提升、土地整备增量提质,并成为省级重点发展平台、上榜央视的5个国家级专精特新“年度高地”之一。
重大项目加速落地应验“高效水乡”
东莞水乡功能区,位于东莞市西北部,属于东江北干流和南支流流经区域,范围包括中堂、望牛墩、麻涌、洪梅、道滘等五镇,面积约270平方公里,占全市10.8%,2023年GDP为828.34亿元。
2012年,东莞市统筹水乡地区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的成立拉开了水乡地区统筹发展的序幕;2013年,“水乡特色发展经济区”的概念首次被明确提出,将发展相对落后的水乡地区作为探索跨区域统筹发展的新尝试;2019年5月,水乡功能区优化市直管镇体制改革正式启动,水乡党工委、管委会揭牌。
水乡功能区的发展目标,是努力打造成为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新增长极,建设高质量统筹发展示范区。
这当中,项目建设是统筹发展的动力源泉。
从水乡大道驶入望沙路,便进入了东莞水乡河西数字产业区。近3500亩的河西片区是东莞最大的连片“工改工”片区,也是全市首批“头雁计划”更新单元之一。
6月24日,在多台挖掘机同时启动的轰鸣声下,莞台高新产业园项目正式开工启动。该项目将成为继“台商子弟学校、台心医院、台商大厦、台博会”后的第五张台商闪亮名片。这是东莞深化两岸创新发展合作的生动实践,也是“投资年”水乡招商引资的又一重大成果,更是莞台两地经济合作的重要里程碑。
而在一个多月前,水乡河西数字产业区点燃了“双响炮”——光博士智能激光装备数字制造总部项目、佰特照明数字智造总部项目先后举行奠基仪式,标志着两大专精特新总部项目正式动工。据了解,这两大专精特新总部项目从签约、土地摘牌到动工,仅用了不到半年时间,成为“高效水乡”的生动例证。
新质生产力在结构承载上表现为由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等主导发展形成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据统计,目前水乡功能区在建重大产业项目就有60宗,年度计划投资达60亿元,今年一季度就已完成投资目标的37%以上,项目涵盖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高品质园区等领域,一大批龙头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在水乡这片创富热土上,相继实现“摘牌即动工”“完工即投产”。
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新热土”
新质生产力作为生产力发展的质变跃迁,是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动力之源。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作为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关键,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阵地。
产业更替,是水乡功能区统筹发展的重要目标,也是水乡功能区实现转型发展的重要途径。
众所周知,东莞拥有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分别是指:松山湖生物医药产业基地、东部智能制造产业基地、东莞新材料产业基地、东莞数字经济融合发展产业基地、东莞新能源产业基地、临深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基地、银瓶高端装备产业基地。
其中,东莞数字经济融合发展产业基地、东莞新能源产业基地都位于水乡功能区。近年来,水乡功能区抓住东莞市打造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的大湾区先进制造中心的契机,全面建设两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加速承接广深产业溢出要素资源,推动数字经济、智能制造、现代服务业等快速聚集发展,推进传统制造业往高端化、绿色化、数字化转型升级发展,以先进制造业为根基的现代产业体系逐步构建。
数据显示,2021—2023年,水乡两大战新基地产值分别为130亿元、143.4亿元、210亿元,平均增长率达28%,固定资产投资分别为35亿元、40亿元、45.6亿元,平均增长率达13.6%。
自水乡两大战新基地成立以来,已实现新增产业项目32宗,协议投资近300亿元,项目投产后预期产值350亿元/年。同时,基于产业资源优势,东莞去年以来还在水乡成立了东莞数字储能技术产业联盟、东莞氢能产业联盟、武大东莞水乡储能技术研究中心等重要平台,战略性新兴产业蓄势勃发。
两大战新基地也让水乡迅速成为东莞的产业新高地——今年1月,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创新引领新型工业化 2023专精特新·制造强国年度盛典”在北京举行。
东莞水乡特色发展经济区成为上榜的5个“年度高地”之一。
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12月,水乡已引进培育221家专精特新企业。仅2023年一年,水乡就引进10家专精特新企业,培育64家专精特新企业。
投资东莞的“水乡样本”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应扩大新型要素供给、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强化新质生产力系统功能取向,通过继续深化改革塑造与新质生产力发展相适应的生产关系。
记者在采访上述项目时,一种声音始终徘徊心中:国内招商引资越来越“卷”,这些新型要素为何会聚集在水乡?这个曾经被认为东莞“落后”的片区,是如何成为“投资高地”的?
“这体现了东莞速度和东莞效率。”全国台湾同胞企业联谊会荣誉会长郭山辉谈到。去年9月,国务院批复同意《东莞深化两岸创新发展合作总体方案》,水乡管委会迅速与台商协会深入对接,共同规划建设“莞台高新产业园区”,短短3个月便完成了项目的签约到动工。
“这一次投资水乡、进驻洪梅,让我们深切感受到了水乡高质、高效的投资环境,从项目对接、到签订协议,从土地出让到动工建设,短短几个月时间,水乡管委会和洪梅镇政府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为我们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和政策支持,为我们企业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佰特照明董事长王金刚对记者说。而同日动工建设的光博士智能激光装备数字制造总部项目也向记者透露,项目于去年11月签约落户,再到5月9日实现奠基动工,仅用了半年时间。
水乡党工委委员、管委会总工程师刘巧莲表示,围绕项目落地建设,水乡功能区成立了“区-镇”两级联合服务专班,合力为企业提供全过程、多方位、高效率的服务保障,协同推进项目顺利摘牌动工。
据介绍,2019年以来,水乡管委会实际每宗审批平均用时为1.87天,比承诺时间效率提升51.3%;政府投资项目平均立项审批时间由4个月缩短到1个月,水乡政务服务提质增效——为什么投资水乡?这组数据体现了过去五年来水乡功能区“高质量统筹”的有效成果,也间接回答了记者心中的疑虑。
【“新”中有数】
水乡这五年,多项发展指标跑出“加速度”
2018—2023年,水乡功能区在GDP、规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多项发展指标跑出了新速度。其中,水乡功能区GDP从648.07亿元提升至828.34亿元,年均增长5.0%;水乡五镇的GDP均分别超100亿元,实现了历史性突破。2018—2023年,水乡功能区的规上工业增加值从355.09亿元提高到434.96亿元,年均增长4.1%;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从172.94亿元提高到260.09亿元,年均增长8.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361.82亿元提高到525.88亿元,年均增长7.8%。
【“新”观察】
水乡“龙舟精神”的生动体现
朱旗画楫万龙竞,东莞龙舟千般景。端午的龙舟盛景,是东莞民间相传近300年的习俗,更是东莞水乡人不可缺少的情怀。赛龙舟不仅是深受水乡人喜爱的一项竞技运动,还是水乡人的一种精神传承,它是水乡人深藏在脑海中的印记。齐心协力,不甘人后,同舟共济,奋楫争先,这也是水乡人的性格基因。
省级重点发展平台、东莞西站、“摘牌即动工”,“完工即投产”,专精特新“年度高地”,每宗项目审批平均用时为1.87天……这些标签,某种程度上,便是这不甘人后、奋楫争先的“龙舟精神”的生动体现。
近年来,水乡功能区着力在发展规划、区域开发、产业发展、重大项目建设、政务服务效能提升五个方面统筹增效,让外界逐渐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水乡。特色统筹提效破局、产业经济快速发展、生态环境持续提升、美丽村居不断升级……对于水乡居民而言,水乡统筹增效不仅看得见、摸得着,更带来了获得感和发展信心。可以预见,在不甘人后、奋楫争先的“龙舟精神”基因孕育下,伴随着水乡功能区的统筹发展和产业提升,一个更美,更宜居,更现代化的水乡正逐渐从蓝图走入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