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天|东莞高温缓解,转频密雷雨天气,小心局地“倒水”!
东莞+ 2024-06-25 12:48:32

△昨日(6月24日),塘厦上空乌云密布,可以看到局地在下雨

“刚刚从天上倒了一盆水下来,现在又没事了,太阳又出来了”“把地晒热,再给你点水,让你妥妥地免费蒸桑拿”“头顶着大太阳,还下着雨,东莞这天气真爽歪歪”……今早,熟悉的“上班雨”又来打卡了,有市民表示:“我全副武装上班,它停了,刚雨衣脱了出门,暴雨就来了!”东莞市气象局提醒,今天我市是多雷雨天气的一天,大家出门一定要记得带好雨伞。另外,受到降雨的影响,今天我市高温情况相对前几天会有所缓解,白天最高气温预计在32℃左右,东莞市气象台已于6月25日08时30分解除高温黄色预警信号。

这两天,雨过天晴后,不少人都看到了东莞的彩虹,你知道彩虹是怎么形成的吗?彩虹的形成是气象中的一种光学现象,由于雨后空气潮湿,空气中布满小水珠,如果太阳马上出现,此时阳光照射到水珠上,从射入到射出发生两次折射,不同色光波长不同,折射率不同,形成五颜六色的彩虹。

△这两天,有东莞人出门就遇见彩虹

高温缓解,转频密雷雨天气

但紧接着,雷雨大风黄色预警和水面强风警报生效了!东莞市气象台于6月25日10时31分对全市发布雷雨大风黄色预警信号,目前我市已出现分散雷雨,预计未来4小时,我市大部分镇街有较强雷雨,局部伴有8级左右短时大风,请注意防御。东莞市气象台6月25日10时对珠江口内河面及市内水面发布强风警报:预计未来4小时,我市珠江口内河面及水面有较强雷雨,并伴有8级左右短时大风。请上述水域航行、作业的船舶和人员留意我台发布的最新预报警报,注意航行安全。

△今早(6月25日)10时42分左右,塘厦突然“倒水”,下起大雨来

“现在已经可以看到市区乌云密布,怎么又要下雨了?”“塘厦这边已经开始倒水了!”有市民问:为什么这几天降雨又变频密了?据广东天气科普,因为副高减弱,南风上岸,所以这几天广东降雨逐渐频繁起来。记者将具体科普文字摘录如下:“霸总”副高不跟西南季风搓“涡旋”了,真是“落花有意流水无情”啊,因为它还是要听“高层”意思,江南强梅雨释放潜热,吸引着南高持续东进,“霸总”也跟着加强了,不但把“涡旋”往北部弯推,还不给它东方补给,所以“胚胎”发育不起来了,不过扰动带上来的西南季风,叠加副高边缘的偏南气流,上空从底层到高层都是较为一致的南风,容易出现降雨的列车效应,这就是24-26日雷雨更加频密的原因。而且季风雨的性质较明显,很多朋友昨天就遇上了“上班雨”,这期间注意防御局地的强降水和强对流天气。

小心局部“上班雨”,随身带好晴雨伞

预计我市25日雷雨频繁,累计雨量有中到大雨、局部暴雨,气温26℃-32℃;26-27日有阵雨或雷阵雨,气温28℃-34℃;28-29日以多云为主,午后局部有阵雨或雷阵雨,气温28℃-34℃;展望6月30日-7月3日雷雨天气频繁,气温28℃-34℃。天气炎热,请注意防暑防晒;请注意防御局地短时强降水、雷电、短时大风等强对流天气及其引发的灾害。

“今早就是,阳光与暴雨并存。”“昨日11点下了半小时大雨,然后出大太阳,下午两点多又一场20分钟的大雨,又出大太阳,妥妥地免费蒸桑拿。”“按照上班路上下雨,下班路上下雨的不变定律,建议办公室备套衣服,上下班拖鞋。”最后提醒大家,今天主打晴/雨天来回切换,所以出门必须带上晴雨伞,遮阳挡雨两不误!

预计受偏南气流持续影响,25-26日我省中南部有较明显降雨,局部还会出现暴雨天气。关于暴雨,这份科普小贴士请转发收藏!

1、产生暴雨的主要物理条件:充足的源源不断的水汽,强盛持久的气流上升运动,大气层结构的不稳定。我国暴雨的水汽来源:偏南方向的南海和孟加拉湾,西太平洋,江河湖泊等。

2、我国暴雨的分布特征:我国年暴雨日数分布从东南向西北减少;淮河流域及其以南大部地区以及四川东部;重庆等地普遍在3天以上,华南大部及江西等地达5-10天;黄河中下游、海河流域、辽河流域等地一般有1-3天;西部地区偶有暴雨发生。

3、暴雨的3个等级:暴雨:12小时降雨量30毫米至69.9毫米,24小时降水量为50毫米至99.9毫米。大暴雨:12小时降雨量70毫米至139.9毫米,24小时降水量100毫米至249.9毫米。特大暴雨:12小时降雨量≥140毫米,24小时降雨量≥250毫米。

4、我国七大江河主汛期:由于地理位置、天气系统等差异,我国七大江河的汛期时间不一。七大江河主汛期分别为:珠江5-7月,长江6-9月,淮河6-8月,黄河7-9月,海河7-8月,辽河7-8月,松花江7-8月。

5、什么样的雨是暴雨:暴雨是指短时间内产生较强降雨的天气现象。暴雨按累积降雨时间有12小时和24小时两种规定。12小时降雨量30毫米以上、24小时降水量为50毫米或以上的雨统称为“暴雨”。

6、暴雨有多“暴”:暴雨阻碍交通,可能导致地质灾害、城市内涝、漏电触电、食物中毒……

文字:莫凤英 图片:陈栋 编辑:张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