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返青春!68岁老员工眼中的太平手袋厂
东莞+ 2024-06-23 18:36:26

46年前,中国第一家“三来一补”企业太平手袋厂在东莞虎门创办。该厂加工生产的手袋走出国门、热销欧美。这些当年生产的手袋样品在太平手袋厂陈列馆展出了数十款、过百个。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手袋样品

6月23日,十余名来自全国各地、曾经参与东莞城市建设的劳动者,一齐走进太平手袋厂。值得一提的是,68岁的胡华喜曾经在此工作。

受邀故地重游嘉宾合影

老家江西九江的胡华喜作为太平手袋厂第一批农民工领队,亲身参与了这家企业的蓬勃发展。他说:“回到东莞,我仿佛又回到了那段最青春的时光。太平手袋厂不仅让我获得了宝贵的工作经验,更让我深刻感受到改革开放给这座城市带来的巨变。”

据胡华喜回忆,太平手袋厂最初的一批员工,主要是从二轻局下的太平服装厂和太平竹器厂抽调人员组成,到上世纪80年代末,还有大批通过与江西瑞昌市劳动就业服务局签订协议,由当地组织输送进厂的外来员工。

胡华喜介绍当年的情况

作为队长,胡华喜亲历了太平手袋厂的发展,也见证了改革开放以来东莞从农业县一跃成为国际制造业名城的历程。

从最初只有几十人的小作坊,到后期拥有上千名员工的大型企业,太平手袋厂的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产品远销欧美市场。胡华喜表示,生产一线员工用自己的双手和汗水,编织出一个个精美的手袋,也编织出了自己的青春梦想。

胡华喜演示机器

据介绍,太平手袋厂的生产工序繁杂,从裁床、冲床到质检、包装等,每个环节都需要员工们精心操作。而为了保障员工们的生活和工作需要,后勤部门也配备了司机、厨师、托儿所保育员、幼儿园教师、保洁、安保等人员。正是这些默默奉献的人们,共同支撑起了太平手袋厂的辉煌。

讲解员向大家介绍太平手袋厂

在胡华喜看来,太平手袋厂的员工们都是改革开放浪潮中不可或缺的力量。他们立足本职、辛勤耕耘、砥砺奋进,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责任和担当。据记载,在建厂的第二年,太平手袋厂年利润就达到了95732元,超额计划219.1%。

当年来自瑞昌的员工合影

随着时间的推移,太平手袋厂也在不断发展壮大。胡华喜因工作调动,回到家乡工作。“虽然离开了东莞,但我的心永远留在了这里。我希望以后有机会还能再回来看看,看看这座我曾经奋斗过的城市。”再次回到曾经工作过的地方,胡华喜感慨万千,太平手袋厂承载的不仅仅是一段历史记忆,更是一代人的青春梦想和奋斗精神。

今天晚上,作为“寻找2亿分之一:《东莞东》邀您故地重游”受邀嘉宾,胡华喜将现场观看音乐剧《东莞东》。音乐剧《东莞东》是2023年度广东省文艺精品(文艺人才)专项资金扶持项目,同时是2022年度东莞市文化发展专项资金资助项目,由中共东莞市委宣传部、东莞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常平镇人民政府与开心麻花共同出品。

《东莞东》海报

深植于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之中,《东莞东》的创作灵感正是来源于东莞独特的城市历史和社会现象。在过去的46年,全国有2亿多人涌入东莞,并在这里成长为产业工人。他们在这片热土上挥洒汗水,用自己的双手和智慧,铸就了东莞的繁荣与辉煌。

该剧以“东莞东”为名,从农村来到城市的务工人员的视角展开,讲述东莞最典型的产业——皮包皮具制造行业中的工人们在此间不断奋斗的故事。

东莞则是以城市之名,致敬为东莞发展贡献力量的劳动者。

《东莞东》剧照

对此,胡华喜充满期待。“我虽然是这次故地重游团队中年纪最大的,但回到东莞,脑子里浮现的却是最青春的记忆。”通过此次故地重游,胡华喜深刻意识到,无数在东莞奋斗扎根的平凡人,以青春和汗水,浇灌了这座海纳百川、厚德务实的“双万”城市。

不管是敢想敢拼的王雪英,还是飒爽果决的罗招娣,一个个奋斗的故事,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万千劳动者的个体缩影,也是东莞这座“梦想之城”“奋斗者之城”的生动写照。

文字:记者 杨梓跃 图片:记者 欧珠措姆 编辑:符德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