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今年是“百千万工程”加力提速推进、实现全面突破的关键一年。以“头号力度”推进“头号工程”,是市委吹响的总号角,也是全市广大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展现责任担当,推进各项工作的总抓手。在市委全面动员推动下,大批基层党组织、党员干部奋战在“百千万工程”一线,加速将“施工图”转化为“实景图”。
即日起,在市“百千万工程”指挥部、市委组织部指导下,东莞日报推出“党建引领‘百千万工程’·一线观察”系列报道,展示基层党组织、党员推进“百千万工程”的好经验好做法,希望广大基层党员干部积极学习先进,借鉴经验,创新创造,比学赶超,营造党建引领“百千万工程”的浓厚舆论氛围。

6月的天气,时晴时雨,在东坑镇“丁彭黄”片区,银都市场厂房火热建设中。彭屋村党委委员彭植强放心不下,隔三岔五就来到施工现场巡查。
彭植强说,“最近经常下暴雨,要提醒施工方时刻注意安全。项目计划在今年8月收尾,也得加快进度。”目前,该工程已经完成80%。银都市场厂房的有力推进,是东坑以党建引领“丁彭黄”片区建设的又一重要成果。
“丁彭黄”片区是省、市“百千万工程”的“双料”典型村,包括丁屋、彭屋和黄屋三个村。近年来,东坑镇坚持以党建引领,统筹协调镇、村、企等多方力量,突出“乡村韵味”,侧重在村集体经济、人居环境管理、基层治理效能等方面下功夫,逐渐将“丁彭黄”片区培育成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具有人气、烟火气的城市“桃花源”,带动片区集体效益、群众收益、群众幸福感“三提升”。
如今的“丁彭黄”片区,已从昔日杂乱的“城中村”蜕变为优美的“城中景”,是东坑党员干部主动攻坚克难推进“百千万工程”、推动基层党建与项目建设深度融合的一个生动实践,更成为东莞“百千万工程”大局中一张亮丽的名片。

成立临时党支部
做通群众工作拆除千家闲杂房
走进彭屋村,一个美丽的小型湖泊映入眼帘,水草青绿,夏花烂漫。沿着湖边步道继续前行,很快又看到一个同样环境优美但面积更大的湖泊,而这里已经是丁屋村地界。
两个村的湖泊水流互通、连成一体,这放在以前不敢想象。
原来,虽然丁屋、彭屋、黄屋互相接壤,但村与村之间矛盾重重,“黄屋、丁屋两个村100多年前就有矛盾了,村民不来往、不通婚。”黄屋村党委书记黄旭芬回忆说,两个村的水塘紧挨着,却不通水,水都流不出去,每当遇到下暴雨两个村就严重水涝,村民的生产、生活受到极大影响。
考虑到丁屋、彭屋、黄屋三村地缘相近、山水相依,具有良好的生态基地,东坑镇党委决定抢抓乡村振兴、“百千万工程”的重大机遇,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对丁屋、彭屋、黄屋进行连片开发,促进“丁彭黄”三村共同提质升级。
东坑镇党委在“丁彭黄”片区成立一线指挥部,并设立临时党支部,派驻党员干部下沉工作一线,为片区的加快建设提供了坚强组织保障。
“首先是整治三个村的池塘,腾出空间,改造成湖泊,活化水体。”“丁彭黄”一线指挥部临时党支部相关负责人黄国洪表示,在镇党委的有力统筹下,三个村党委发动党员干部带头,挨家挨户做通村民的工作,拆除1000多家老屋闲杂间。
把三个村的池塘接通后,水体“活”起来,不仅解决了长期困扰三个村的水浸难题,而且化解了三个村长达100多年的历史矛盾。“水塘通了,村民的心也就通了。”黄旭芬笑着说,现在三个村的干部和村民经常坐在一起话家常,关系变得很融洽。
依托水系的畅通,东坑以党建联建为抓手,结合机关党员“双报到”,发动村里的党员干部群众,通过修复山水生态、整治综合环境、建设“美丽庭院”、完善基础设施等,有效推进“丁彭黄”片区人居环境整治提升。
东坑城管分局党支部党员、东坑环卫所所长李伟深表示,目前还把三个村的环卫清洁统起来管理,全域提升片区人居环境品质。

党员带头干事创业
集体经济三大产业协同发展
在黄屋村青年创业街,数家咖啡馆造型休闲精致,不时飘出浓郁的咖啡香味。这些乡村咖啡馆,不仅极大地刺激着年轻旅客的味蕾,而且也圆了多位年轻人的创业梦想。
建强壮大村集体经济,让村民的腰包“鼓起来”,是“百千万工程”的一项重要任务。
东坑镇党委把“强村组”作为推进“百千万工程”工作的重中之重,由东坑镇东晟集团党总支牵头,在“丁彭黄”片区创新镇属企业与村联合开发运营的模式,成立“东坑文化旅游投资有限公司”,发展“农旅+文旅”新业态。
东坑对“丁彭黄”片区既统筹连成一片,又实行错位发展,在黄屋、丁屋、彭屋三村分别主打“有好味、有好戏、有好梦”三大品牌。具体是,黄屋打造青年创业街发展“潮流文化”,丁屋发展“民俗文化”,彭屋发展乡村田园民宿。
作为其中的首个先行项目,黄屋青年创业街进展良好。“难点是对村里的老房子统租改造。”东晟集团党总支党员曹晔表示,集团和村的党员干部一起做村民的思想工作,取得村民同意,对老屋统一升级改造、包装出租,实现镇、村、民、企多方受益共赢。
房子统租回来后怎么利用?曹晔介绍,集团召集党员干部一起出谋划策,最后将青年创业街的主题定为“XIN屋村”,并衍生推出“XIN咖啡”“XIN茶饮”“XIN轻食”“XIN活动”等系列IP,共同构成青年创业街“XIN屋村”的创业生态圈。
目前,青年创业街已经打造出“坑味特产店”“邓师傅理发店”“无逸小院”“程意咖啡”4个样板店铺。“以前三个村主要靠工业,现在发展农文旅等新业态,是一个新突破。”黄国洪认为,这有利于推动村集体经济多元化发展。
在“丁彭黄”片区,东坑鼓励党员带头通过“工改工”“提质增容”等手段,升级改造集体厂房,探索物业回购模式,盘活土地、空间等要素资源,走工业为主、一三产业协同的发展路线,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2023年,“丁彭黄”三村两级总资产达7亿元,同比增长26.2%。

片区党员走街串巷
排查隐患化解纠纷共建和美乡村
3月26日,在“丁彭黄”片区榕兴路,某店铺员工涉嫌对群众进行消费诈骗。黄屋村第二网格党员、基层治理员黎婉碧获悉后前往调查。经核实后,黎婉碧立即联系市场监管、公安等部门处置。
东坑网格中心党支部委员、副主任黄德和介绍,去年东坑全域铺开“多员合一”,组建一支153人专职基层治理队伍,充实到132个微网格中,从多部门分头监管转变成镇智网中心垂直管理,日常安全巡检更加全面高效。
作为一名党员,黎婉碧在片区网格中处处发挥先锋作用。她每天带领同事深入大街小巷,摸排隐患信息,并调解矛盾纠纷。在她的带领下,黄屋村第二网格获评为全市五星网格,有力地维护了片区的和谐稳定。
东坑党建办相关负责人表示,在“丁彭黄”片区深化运用“多员合一”“红格善治”“星级出租屋”等东坑治理经验,建立健全微网格党小组、红格党群志愿服务队定期走访、线上沟通等联络机制,持续深化小区“红色会客厅”“楼长有话说”等特色议事品牌,搭建“出租屋楼栋长议事会”“本外居民共建议事厅”等议事平台,实现片区本外人口融合共居共建共治。

品上一杯醇香的咖啡,免去了排队取号,在聊天的间隙,还把需要办的事情办妥了……近日,市民温淇钧在“程意咖啡”馆内,体验了一把莞家政务便民自助服务,直呼太方便了。
东坑镇政务服务中心党支部、工作人员谢展鹏介绍,该中心不仅在“丁彭黄”片区推出“政务+咖啡”新模式,而且在一线指挥部内设置便民服务点,结合青创街招商服务工作,市民可就近办理营业执照、食品经营许可证等业务。
该中心还发挥党员作用,组建了一支“红领莞家”志愿服务队伍,围绕片区群众在咖啡馆、便民服务点反映的办事难点、堵点、痛点问题,开展“莞爱”上门服务,方便群众办成事。
目前,东坑正进一步完善片区的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配套,加快推动全镇首个日间照料中心、多功能党群服务中心的建设,打造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标杆示范点。

[声音]
黄屋村党委书记黄旭芬:
党群合力加快典型村培育工作
近年来,黄屋村党委通过加强党组织建设,不断增强凝聚力、提高战斗力。2023年以来,黄屋村紧盯省委、市委、镇委关于实施“百千万工程”部署要求,通过党员干部带头,引导动员全体村民积极参与进来,合力推进“百千万工程”取得更大的成效。
黄屋村党委全力配合镇属企业打造特色亮点,通过统筹村里沿湖泊和公园边的房子,进行统一设计改造,打造青年创业街项目,整合资源带动集体经济发展。围绕“潮趣生活”主题,目前已有多家新潮店铺亮相,推动旧物业实现新价值,助力片区经济发展。
结合“红格善治”、机关党员“双报到”,黄屋村党员干部主动干在前,带领村民常态化开展环境整治再提升行动。同时通过“微改造”、见缝插绿、建设“美丽庭院”等方式建设绿美片区,提升全村人居环境。
黄屋村党委将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凝聚起党员群众干事合力,聚焦重点难点问题,齐心协力加快推动沙涌工业区“工改工”项目,打造高品质产业空间,并逐步完善乡村基础设施及停车功能配套服务等,促进基层治理效能提升,真抓实干推动典型村培育工作,以新担当新作为奋力走好高质量发展新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