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高考题带来的学习启示,请Get起来
东莞+ 2024-06-12 20:41:20

2024年高考虽已结束,但高考试题给师弟师妹留下的学习启示不容忽视。今年广东高考仍采用全国新课标I卷,且听听专家老师们怎么说。

数学:减少死记硬背和“机械刷题”

今年高考数学没有“难到哭”。卓越教育高考数学研究团队专家老师认为:今年广东高考试题难度设置友好,题型排布去常规化,多以新课标教材例题为基础延伸变形。这有利于考查各层级水平学生的知识体系完整性、数学应用能力及学科综合素养。

今年数学考卷解答题部分,整体分值提高,聚焦主干知识内容和重要原理、方法,突出数学教学本质,回归教材,重视基础概念。解答题第2题为解析几何,数列结合新定义安排在最后一题,打破以往的模式,打破教学中僵化、固定的训练模式,测试学生的应变能力和解决各种难度问题的能力。

今年高考六大模块占比相比去年变化较大,函数占比增加,概率统计占比减少,并且今年的高考增加了创新题,侧重考查的是学生数学的思维方式和核心素养,符合高校选拔顶尖创新型人才。

对比2024年新高考I卷和九省联考数学卷,由数据所知,两卷总体都注重基础,压轴题强调学生创新意识与思维能力。这次试题总体呈现低起点、多层次、高落差的特点,有较高的区分度。各个题目的排列顺序进行了大幅调整。命题人想通过改变相对固化的试题形式,减少死记硬背和“机械刷题”的效益。

/复习建议/

根据今年高考数学的特点和命题趋势,卓越教育高考数学研究团队对高一、高二的同学们提出建议:立足根本,巩固基础,注重定义、定理、公式之间的联系和本质。

1.基础为本,回归教材。在本次高考试题中,以教材例题为背景改编的基础题型占比较高。高二升高三的同学们,在即将到来的一轮复习中,一定要深挖教材例题,重视基础概念及通法通解,搭建框架完备、逻辑清晰的知识体系。

2.题组多练,一题多解。高考数学题量大,时间紧。近年来的考题计算体量变大、解法繁多,要求考生在题型积累过程中,尽量尝试一题多解,一题秒解,多题一解,掌握不同题型的通解及特殊背景的速算解法。

3.主动创新,化繁为简。在新高考改革背景下,试题考查越来越多地结合生活实际,更加注重考生数学学科的核心素养。在搭建复习框架的过程中,留心不同板块知识点的关联及考查方式,在面对考题时能拆解不同数学模型,化繁为简,真正做到熟练应用。

语文:跨学科与开放性是未来语文的趋势

今年的语文试题总体而言以阅读理解、信息整理、应用写作、语言表达、批判性思维和辩证思维六项关键能力为突破点。试卷结构及考点占比相对固定。

据广东省教育考试院有关专家老师分析,今年广东高考语文试题有两大显著特点。一是阅读材料体现出跨学科的综合性,意在引导基础教学进一步打破学科壁垒,注重各类基础知识的融会贯通,培育学生跨学科的意识和视野。

二是试题答案体现出多角度的开放性。多道试题给出了多种答题的可能,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表达自己的真实见解,将学习重心放在提高思维的严密性和表达的准确性上,而非对答题套路的机械记忆。

第9题要求学生分析作者是否做到了文中所说“不愿在回忆往事时为放牛‘赋予意义’”,第22题要求学生分析“恢复疲劳”的说法是否符合逻辑。参考答案都给出了两种不同的观点,并特别说明,学生还可以有其他观点,只要言之有理,都可以得分。

这两个特点既是对往年命题思路的延续和发展,也是未来语文的发展趋势之一。

/备考建议/

1.回归教材——教材中学习单元任务;

2.关注优秀传统文化,注重积累;

3.关注社会热点,强调语文实践;

4.提升阅读思维能力、审题能力。

物理:拒绝题海套路 拥抱核心素养

今年广东高考物理试卷贯彻了“无情境不入题”的命题思路,约80%题目的设计都依托于真实的物理情景,重点考查了使用知识,结合物理思维,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些国之重器、航空航天等社会科技热点也入题。如第12题实验题通过对卫星光电板转向问题的探究分析考查学生在科学探究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卓越教育高考物理研究团队分析,考题注重知识的迁移应用,引导培养学生的构建模型的能力,例如第14题取材生活中的安全带和安全气囊,要求学生灵活应用物理的三大观点分析建构动量模型。又如第11题包含测量加速度、用双缝干涉实验测波长两个基本实验,要得到正确答案学生需切身经历这两个必做实验的基本操作。

考题同时考查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要求学生将信息进行充分整合提炼,如第13题虽然考查学生熟悉的热学模块中的活塞气缸模型,但情境信息丰富,对考生从图像、文字等多种信息中整合提取物理过程的要求较高。

总之,从日常生活、科学前沿、学习探究等问题情境出发,考查学生各方面的综合能力,要想“高分”,必须“高能”。

/备考建议/

高二的同学现在基本完成新课的学习了。建议在接下来的一轮复习中,同学们要注重回归教材的思维过程,夯实必备知识,加强知识的理解和关联。其次,要提升情境信息的提取能力,正确理解情境是迁移物理模型的关键,最后要在错题中深入挖掘问题,在题目训练上重质减量。

结束中考升入高一的同学则必须打好运动学与力学的基础,改变初中的学习策略,更注重物理学习的思维过程,搞清来龙去脉,定期做好自主归纳总结。同时,要关注物理过程的规范表述,在学习过程中使用图像、文字、式子等多种方式进行表述,通过思维输出来提高物理学习的成效。

历史:学贯中西,筑牢根基

卓越教育高考历史研究团队的专家老师介绍,本次高考历史题目中并没有太多为难学生的材料,题目整体注重广度和深度的结合。

选择题以基础知识为落点,主要考查主干知识,没有偏难知识点,但选择题的选项陷阱较多,对学生提炼材料主旨和基础知识的掌握能力要求较高。所以做选择题要注意较多的细节。

与选择题相比,非选择题部分难度适中,论述题有2道,题量上与2023年广东高考一致,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要求较高,且题目与历史核心素养息息相关,材料结合文字和表格的形式呈现,对学生的阅读速度、理解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要求较高,学生基础不够扎实的话,做题时会相对困难。

重视主干知识,偏题怪题较少。今年广东高考历史,注重考查典型的主干知识,这就提醒了同学们,在新一轮的高考复习中,不仅要注重时事热点,更要回归书本,把基础打扎实,以不变应万变。同时,题目在考查基础知识时,方式较为灵活,这要求学生在备考阶段必须搭建完备的知识体系,在学习过程中,涉及热点时事的知识点能单独提炼出来,梳理成自己更容易掌握的内容。

/备考建议/

重视基础,熟练掌握主干知识

从这次考试中可以发现,基础内容还是高考中的主要部分,但同学们要在把握基础的同时,学会更好地概括材料主旨,把材料与知识点进行融合方能更准、更快地得出答案。历史知识的运用是建立在熟练掌握知识点的基础上的,因此建议学生在备考过程中,要重视对基础知识的梳理,搭建属于自己的知识框架。

巩固技巧,处变不惊

题目材料虽然来源于课外,有一定的阅读难度,但依旧是考察历史核心素养。题目从识记、理解、运用三个维度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卓越教育高考历史研究团队建议学生在备考过程中要重视对解题技巧的学习,并通过完成历年真题和重要城市的模拟题来巩固技巧。

文字:记者 赵海霞 编辑:李世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