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我建了一间漂亮的小学,下学期,我就要来这里上学了!”听着晨晨(化名)的主动分享,妈妈郑女士难掩激动,情不自禁流下了幸福的泪水。
晨晨是一名孤独症谱系儿童,在沙田镇第二幼儿园随班就读。三年来,老师的关怀、同伴的接纳,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晨晨的进步非常明显。今年9月,他将进入当地一所普通公办小学就读。
在沙田镇第二幼儿园,像晨晨一样的融合生,目前共有6名。“学前融合教育要注重‘接纳、尊重、支持、赏识’,让特殊儿童都能在幼儿园‘达到自己的优秀’,为进入普通小学和未来成长做好准备。”沙田镇第二幼儿园园长张文秀告诉记者,该园自2021年5月被评为东莞市首批学前融合教育推广园以来,一直秉承每位幼儿都享有公平优质的学前融合教育宗旨,共招收14名融合生,使党和政府发展特殊教育的政策红利真正惠及每位幼儿和家庭。
从“天塌了”到“心里暖融融的”
“莫老师快来看,我的小学校园完工了,这是教学楼,那是操场,还有饭堂……”
5月27日上午,沙田镇第二幼儿园活动室内,晨晨正和小伙伴们密切合作,用乐高积木搭建“梦想中的小学”。只见一块块积木在他的手中仿佛被赋予了生命,短短一小时不到,一座美丽精巧的校园就“诞生”了。
“他总是给我带来惊喜!”看着晨晨的喜人变化,莫小芬老师的脸上露出灿烂的笑容,这也让她回想起晨晨刚入园时的情景:第一次进入班级,就给人一种孤僻冷傲的感觉,喜欢独来独往,从不与人交流,上课突然大叫或者毫无征兆地跑出教室,甚至故意破坏班级物品、攻击他人,因为害怕,没有人愿意和他玩。“班里其他孩子总是投去好奇的眼光,有小孩问他怎么了。”莫小芬说。
莫小芬至今仍清晰地记得,有一次开展趣味活动,其他孩子在积极探究时,晨晨总是愣神、发呆,抑或是低头看绘本,不时地用无处安放的小手挠头,突然跑出去,老师们赶紧一起找。最后,发现他一个人躲在滑梯里面,静静地坐在那里。为了避免吓着他,莫小芬慢慢地靠近他,告诉他小伙伴们都非常想和他一起游戏,终于把他带回教室。
面对这个特殊的孩子,莫小芬提醒自己多花一点时间、多花一点精力、多花一点心思。每天,无论课内课外,莫小芬就像是晨晨的“影子”一样,观察并规范他每一个细小的问题行为,安抚随时可能爆发的情绪,耐心引导他逐步融入这个看似“格格不入”的学习生活。
直到一天放学时,晨晨突然找到莫小芬主动说“莫老师,再见!”那一刻,莫小芬的心里暖融融的。
“完全没想到,晨晨能发生如此大的改变,大大超出我们的预期。”最兴奋的,莫过于妈妈郑女士。原来,两岁时晨晨还很少讲话,也很少哭闹。起初,只是觉得孩子内向,直到一年后,晨晨被权威机构确诊为孤独症,“天塌了!”
根据需求和特点,量身制定个性化教育方案
孤独症也称“自闭症”,是一种较为严重的发育障碍性疾病,通常伴有社会交往障碍、交流障碍、情绪及行为异常等表现。因为孤独症儿童受困在自己的心智里,独自闪烁,常常被称为“星星的孩子”。
于是,郑女士赶紧带着晨晨进行干预,两个月后,效果特别明显。来不及高兴,郑女士又矛盾与焦虑中:“这种情况能否上幼儿园?人家愿不愿意接收?其他孩子能接受他吗?”
令郑女士没想到的是,她的问题很快就得到了解决。2021年,东莞启动学前融合教育工作,每个镇街(园区)试点一所融合教育推广幼儿园。作为东莞首批融合教育推广幼儿园,沙田镇第二幼儿园当年9月就招收3名特殊儿童,晨晨就是其中之一。
每个学期开学前,莫小芬都会根据晨晨的实际情况制定针对性的干预计划,做到目标明确、步骤清晰、措施有效,“只有给予他个性化的帮助,才能更好地帮助真正融入集体、融入教育。”
除了每天互动外,莫小芬更注重晨晨的“社交活动”,每天组织小天使轮流带他参与喜欢的活动,比如手绢、斗鸡等。游游戏过程中,普通儿童还会给晨晨鼓掌:“晨晨真听话”“晨晨好厉害”“我来和你一起玩吧”……有晨晨在的地方,总是充满着欢声笑语。
平日里,莫小芬一走进班级,晨晨都会像看见好朋友一样,第一个热情地和她打招呼、拥抱。他想做游戏时,也是“一呼百应”。“像晨晨这样的孩子,从一个人玩到可以享受群体游戏,甚至看不出与普通孩子的差别。”莫小芬说。
上个月,沙田镇第二幼儿园组织大班幼儿前往沙田镇第二小学开展衔接活动,晨晨开心坏了,熟悉小学校园的一切,与小学生安安静静地同上一节课,还踊跃举手发言。于是,回来后,就迫不及待地建设“梦想中的小学”。“这段时间我一直担心晨晨能否适应小学,现在我很有信心,相信他会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上取得更大的突破。”妈妈郑女士说。
深耕学前融合教育,确保每一名特殊儿童得到进步
张文秀介绍,沙田镇第二幼儿园作为东莞市首批学前融合教育推广园,一直秉承每位幼儿都享有公平优质的学前融合教育宗旨,使党和政府发展特殊教育的政策红利真正惠及每位幼儿和家庭。三年来该园共招收了14名融合生,目前在园的融合生有6名。
在推进学前融合教育工作中,沙田镇第二幼儿园构建“三级”(幼儿园管理→班级管理→家长学校管理)融合教育管理网络,将融合教育工作纳入幼儿园整体发展规划。在市、镇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培养了一批有一定专业素养的学前融合教育教师。目前,已有21人次完成学前融合教育种子教师培训,其中8人次完成初级培训,7人次完成中级培训,6人次完成高级培训。
“我们始终坚持以特殊幼儿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将游戏作为基本活动形式,重视激发他们的自主学习、探索与合作精神。”张文秀介绍,该园为每一位有特殊需求的幼儿量身打造个别化的教育计划(IEP),从“入园——教育诊断与评估——草拟个别化教育计划——召开个别化教育计划会议——执行个别化教育计划——成效评估——总结与调整”7步骤实施,结合多元化教学,精心设计适合融合生的教学计划和课程内容,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为每位融合生提供最适合的教育课程。
同时,注重游戏化教学、情境教学等多元化教学手段的运用,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通过开展丰富多样的主题活动、社会实践和节日庆典等活动,为特殊幼儿提供了展示自我、锻炼能力的平台。
“学前融合教育要注重‘接纳、尊重、支持、赏识’,让特殊儿童都能在幼儿园‘达到自己的优秀’,为进入普通小学和未来成长做好准备。”张文秀表示,接下来,将继续探索和深耕,通过培养教师的多元策略,提高教师在融合教育领域的专业水平;根据特殊儿童特点和需求差异大的特点,让个别化教育计划的制定和实施需要更加精细化;继续加强与家长、特教的沟通与合作,确保每一名特殊儿童在融合教育环境中都能得到全面发展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