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中外运石龙物流基地内,一种组合港新模式正蓬勃发展。近日,一批陶瓷绝缘子、陶瓷餐具、电饭锅等货物在东莞石龙码头办结海关通关手续后,装上驳船“华海238”通过“组合港”模式运抵深圳蛇口港,直接搭上国际班轮出口海外。
▲东莞海关关员在石龙铁路国际物基地监管组合港货物
以往东莞石龙港的出口货物需运输至深圳港口,在一线港口办结通关手续后,才能搭上国际货运船舶出口,物流整体时间较长。2022年5月,“深圳蛇口-东莞石龙”组合港正式开通,为企业大大节省物流时间。
据介绍,“深圳蛇口-东莞石龙”组合港模式通过内河支线码头与国际港口共用港口代码,支持企业在东莞石龙码头“一站式”完成申报验放等通关手续以及集装箱提箱、还箱等物流手续,并叠加“作业无纸化”“抵港直装”等措施,能有效压缩物流时间约24小时,平均每个柜节约成本400-600元。
“我们公司主要生产家具产品,厂区距离石龙码头较近,受水深的限制,大型国际班轮无法停靠在石龙码头。以前每次出口,我们需要先将货物运输到深圳蛇口港,办理货物申报查验放行等通关手续后,再从蛇口港装载上国际班轮出海,而且提取空箱和归还重箱等物流手续也需到蛇口港办理,异地办理通关和物流业务既影响了通关效率,也增加了经营的成本。”惠州诚业家具制造有限公司关务负责人曹作林说。
黄埔海关所属东莞海关在调研了解情况后,指导该企业通过应用“深圳蛇口—东莞石龙”组合港模式,直接在东莞石龙码头办理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等通关手续以及提箱、还箱等物流手续,货物即可通过驳船载运至到蛇口港直接装上国际班轮出口,无需再在蛇口办理验放手续。组合港模式相当于把深圳的枢纽港口服务搬到了企业“家门口”,为企业节约了时间和经济成本,给企业带来真金白银的改革红利。
不仅如此,为助力更多企业搭上组合港便捷通关的“快车”,东莞海关大力推广“7×24小时”预约通关、优先查验等便利化措施,在监管作业场所内设立出口监管仓,解决企业仓储、拼货等难题。同时,该关大力发展多式联运,开通“组合港+水铁联运”精品路线,长沙、武汉、镇江等内地企业货物由铁路运输至石龙码头后直接办结通关手续,再从蛇口港出口,实现铁路江海运输无缝衔接。2023年,企业通过该模式出口货物1.28亿元。
此外,东莞海关借助区块链调拨平台,精准掌握集装箱从启运地装载到班轮离境全物流链节点,开展全时段视频监控,防止出现偏离预定航线、非监管点停靠等异常情况。该关还建立了“视频监控+数据分析+实地巡查”日常监控模式,提前向企业获取集装箱货物、航行计划等物流信息,通过泊位监控核对柜数、柜号,有效提升“组合港”驳船监管效率。
“我们组建了机动小分队和专家队伍,组织实施场所巡查、机动检查、复查复验等工作,利用海关舱单系统和码头信息化平台,实时跟踪舱单结关状态,将企业端与海关端的集装箱柜号、数量、进出堆场时间等数据项进行比对核查,严防货物伪瞒报风险,保障‘组合港’模式管得住、通得快。”东莞海关监管二科副科长安树强说。
据统计,自2020年组合港开通以来,东莞海关监管出口货物31831吨,货值4亿元。今年1-4月,监管出口货物5490吨,同比增长112%。
东莞海关表示,下一步将继续立足粤港澳大湾区“产业+物流”优势,发挥枢纽港、支线港海关协同监管优势,着力构建低干预、高效能的海关监管模式,拓展“深圳蛇口-东莞石龙”进口水运线路,提升中心物流集聚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