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月2日,为纪念虎门销烟185周年,加强全民禁毒教育,“‘湾区同心,知史爱国’香港学子爱国主义教育东莞行”活动来到鸦片战争博物馆展开研学,87名来自香港的师生走访鸦片战争博物馆(海战博物馆)、炮台等历史遗址,认识林则徐在历史上的杰出事迹和深远影响,感受“近代史开篇地”的历史魅力。

本次活动由东莞市委统战部主办,紫荆杂志社,东莞市教育局、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滨海湾社会事务局,虎门镇、长安镇、大岭山镇统战办承办。
活动中,香港学子们深刻体会到中国近现代史的艰辛和中华民族的奋斗历程,更深层次的激发了他们的爱国情怀,增强对国家发展、民族复兴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促进香港青少年的全面发展和身心健康。

来自仁济医院王华湘中学的李卓锋有感而发,“祖国的成功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经过不同先辈的努力和后人的不断改善与建设。我们今天的和平与富强来之不易,我们应该铭记这段历史。不能满足于现状,要努力学习,立足祖国,放眼世界,为祖国贡献力量。使国家越来越富强。”
来自香港裘锦秋中学(屯门)的吕锦建表示,“过去,我们总是通过别人的口头讲述来了解鸦片的恐怖和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今天在博物馆里,我通过展品亲眼目睹了那些人瘫在床上,贪婪地吸食着鸦片的场景。这种直观的体验,让我对鸦片的危害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通过本次活动,香港学子们不仅对虎门销烟有了更为直观和深刻的理解,也对东莞这座城市有了全新的认识。东莞不仅仅是制造业的代名词,它的文化历史同样深厚且引人入胜。
“以前,我只知道东莞是一个制造业非常发达的城市。但通过今天的参观学习,我了解到东莞不仅在制造业上有着卓越的成就,它还拥有丰富的文化历史底蕴。”吕锦建说。
李卓锋表示:“原本我以为在大湾区的格局下,东莞的繁荣是理所当然的,但实际上东莞是一个充满故事的地方。它经历了不同的历史事件,中华民族的先辈们付出了很多努力,探索世界,为人民着想,才有了今天的东莞。”

在当今教育领域,研学逐渐成为学生拓展视野、丰富知识的重要途径。然而,研学的意义远不止于此。鸦片战争博物馆馆长张建雄认为,“研学实际上是一种探究和发现的过程,不应仅仅停留在表面的游览和观光,应该深入到历史和文化的内核,去思考、去反省。”
以鸦片战争博物馆原创的年度大展《扬威中外 震铄古今——虎门销烟精神展》为例。展览活动在设计中更加注重叙事性、智慧性、体验性和互动性,策划了一系列社会教育活动,包括说、听、读、写、唱等五个系列,将历史层层剥开,将最核心的内容呈现出来,让学生深入理解历史。“希望学生能够站在历史人物的视角,深入到那个时代,去理解那个时代的社会形态、思潮和形势。”张建雄表示。

虎门销烟不仅是历史的记忆,更蕴含着宝贵的精神财富;是镌刻历史记忆的碑石,更是传承优秀中华文化的纽带;是展现民族觉醒的窗口,更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阵地。本次研学活动,香港学子们深刻体会到民族英雄林则徐的勇气和爱国精神,表达了对其的崇敬和感激之情,助力“觉醒之门 英雄之地”口号传播,进一步擦亮了东莞“近代史开篇地”的城市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