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东莞本地文化,争做莞邑好少年。5月18日-19日,东莞日报小记者社会实践走进石龙,寻觅石龙非遗、学习工匠精神,感受历史人文底蕴和多彩民俗文化,在实践探索中成长,沉浸式体验莞邑非遗文化。
体验博物馆奇妙时光
实践活动第一站,小记者们来到石龙博物馆。石龙博物馆融合历史回顾、藏品保护、展览展示、学术研究、公共教育服务及文化交流等功能于一身,扮演着多重角色。该馆因其卓越的贡献荣获多项殊荣,包括“国家三级博物馆”“东莞市科普教育基地”“东莞市未成年人素质拓展基地”和“东莞市社会科学普及标兵基地”等,彰显了其在文化传承与教育方面的显著地位。
踏入博物馆,一排排醒狮头瞬间抓住了所有人的目光。小记者们在互动体验区亲手拓印醒狮脸谱、彩绘创意,每一份作品都洋溢着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尊重。在“金狮大锣鼓”的震撼中,传统与现代的交融,小记者们深切感受到文化的魅力与创新的力量。
探访百年老字号
每一个百年老字号的流传,都离不开背后的用心与坚持。
当天,小记者们来到了位于石龙镇中山中路老街的新昌鼓店。这家远近驰名的百年老店店面十分朴素,没有过多的装潢,店外挂着“新昌鼓店”的牌匾,店内陈旧的木板墙上用红色油漆简单地写着“新昌老铺”四字,摆放着各式的制鼓工具和大大小小的鼓。负责人热情地招待了小记者们,向小记者们介绍了新昌鼓的制作材料、制鼓的过程以及新昌鼓与其他鼓的异同之处。
新昌鼓的制作经历了多道精细工艺,每个环节都需要传承人们的巧手和耐心,小记者们纷纷被师傅们精湛的制鼓技艺所折服,为他们坚守的精神所佩服。
随后,小记者们还走进“李全和”麦芽糖的店铺,刚进店就闻到了甜甜的麦芽糖味道,浓郁而芬芳的麦芽糖香扑鼻而来,沁人心脾。
据悉,李全和麦芽糖柚皮制作技艺于2010年5月被评为东莞市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0年12月“李全和麦芽糖柚皮”入选东莞市首批“东莞老字号”,2014年入选第二批“广东老字号”。
深刻了解非遗文化
东莞石龙镇的红漆描花木屐工艺有着千年历史,其制作技艺高超、艳丽夺目,于岁月打磨中赋彩,2010年被认定为东莞市第二批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木屐声声,万家逢喜,东莞红漆描花木屐植根于东莞人的生活之中,有着步步高升、一帆风顺、花开富贵、吉祥长寿等好意头。在传承人梁锦泉师傅的指导下,小记者们亲手体验木屐的制作过程,不仅沉浸于它鲜艳的颜色与图案,也体会到人们在红漆木屐上的美好寄托。
“麒麟是吉祥、幸福的象征,石龙醒狮头制作技艺分别于2007年和2009年入选第一批东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第三批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深入了解有关麒麟的知识后,小记者们还向老师傅学习“麒麟扎作”工艺,DIY手绘醒狮头,感悟保护非遗文化的重要性和非遗文化传承人的匠心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