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深江铁路珠江口隧道迎来新进展。由虎门入地穿海的“深江1号”盾构机已掘进至海平面下100米深处,这是中国大直径盾构隧道施工中首次掘进至海面100米以下深度。

5月16日,记者来到位于虎门沙角社区的中铁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深江铁路SJSG-1标项目部,先从竖井乘升降机下到隧道,再坐通勤车行驶,实地探访这条世界最深海底高铁隧道。已成型隧道坡度平缓,行驶中几乎感觉不到在往下走,只有手表上的海拔高度数字在不断地下降。
珠江口隧道全长13.69公里,是深江铁路重点控制工程。隧道工程水文、地质极其复杂,下穿多条主航道,隧道最大埋深106米,最大水压相当于指甲盖大小的面积上承受10.6公斤的压力,为我国最大埋深、最大水压的水下隧道,也是世界最深海底高铁隧道。
隧道最前方便是为掘进这条隧道量身定制的“深江1号”盾构机。这台全长130米的钢铁“巨兽”于2021年12月从虎门始发,全线长距离下坡掘进。两年多来,“深江1号”昼夜不停地在地下奋力掘进,穿越多条断裂带,力图打通珠江口天堑。
据介绍,为精准安全高效穿越断裂带,深江铁路项目部完善了专项施工方案,对断裂带施工进行风险源辨识并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应急措施,合理控制掘进参数,加密超前地质预报,精准研判地层,确保掘进安全稳定。

中铁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深江铁路珠江口隧道站前工程SJSG-1标段项目部盾构工区经理陈兴格表示,深江铁路珠江口隧道具有埋深大、直径大、压强大、腐蚀性强等特征,对盾构机掘进提出很大挑战。项目部采用国内最先进技术,加强检修保养,目前已掘进至海面下100米深处,创下国内高铁海底隧道掘进最深纪录。该标段盾构施工总长3590米,目前已掘进3320米,剩余270米,预计近期完成掘进。
珠江口隧道施工难度世界罕见
作为深江铁路先行段及控制性工程,珠江口隧道全长13.69公里,为单洞双线高速铁路,设计行车速度200公里/小时。珠江口隧道采用“两端盾构+中间矿山”的组合工法施工,工程水文、地质极其复杂,下穿多条主航道,周边环境水腐蚀性较为严重,海水水压最大达10.6巴,盾构段最大水压力为世界之最。
珠江口隧道穿越13种地层、5种复合地质、17条断裂带,全断面硬岩掘进长达2.75公里,花岗岩强度最高达124.6兆帕,断裂带影响范围长达490米,施工难度极大。高水压施工区域约110米,是中国最大水压的海底隧道,也是世界最深海底高铁隧道。海域段地质、水文条件复杂多变,施工难度在全世界范围内也是罕见的。

“深江1号”盾构机全力掘进
珠江口隧道工程于2020年7月开始施工,从珠江口东侧的东莞市虎门镇(1标段,使用“深江1号”盾构机)和西侧的广州市南沙区(2标段,使用“深江2号”盾构机)相向掘进。
“深江1号”盾构机总重3800吨,总长130米,如同一列火车,由刀盘、盾体、配套拖车等组成,开挖直径达13.42米。“深江1号”盾构机采用双盾壳设计,设置4道加强型盾尾刷,整机最大耐压能力达12巴,在国内尚属首次,大大提高了盾构施工在海底超高水压下的适应能力,为盾构顺利掘进保驾护航。
深江铁路滨海湾站计划6月开工
新建深圳至江门铁路(含先期开工段珠江口隧道)为双线高速铁路,西丽至南沙段设计速度200公里/小时,南沙至江门段250公里/小时。新建正线全长116.309公里,其中桥梁69.295公里,隧道45.200公里(含地下站长度),新建线路桥隧比例98.4%。
全线共设西丽(不含)、深圳机场东、滨海湾、南沙、中山北、横栏、江门(含)共7座车站,其中西丽、深圳机场东为地下站,滨海湾、南沙、中山北、横栏为高架站,江门站为地面站,西丽站纳入西丽至光明城项目建设。本线在深圳枢纽西丽站与赣深客专贯通,在深圳机场东站通过深圳北至深圳机场东联络线衔接厦深铁路、广深港客专,在中山站通过联络线沟通珠海至深圳方向径路,在江门站与深茂铁路江门至茂名段正线贯通。

滨海湾站位于虎门镇路东社区,是继虎门站之后,虎门镇内又一座高铁站。相关招标文件显示,滨海湾站工期1086日历天,计划2024年6月10日开工,2027年5月31日竣工。
滨海湾站站房建筑面积为17998平方米,铁路停车场面积10000平方米,为地上一层、局部二层夹层的中型铁路旅客车站。此外,滨海湾站与东莞地铁2号线地下共构,是本项目的控制性工程之一。
滨海湾站至深圳机场东站约21.5公里,以200公里/小时的速度计,深江铁路建成后列车行驶时间仅需约7分钟。而当前穗深城际铁路虎门东站到深圳机场站,列车运行需37分钟。滨海湾站至江门站不足80公里,不计中间停站时间,列车运行时间在半小时以内。而当前虎门站到中山、江门的列车需先北行至广州南站,换向后再南行,用时都超过1个小时。
深江铁路与江湛铁路贯通运营后,从虎门出发往粤西阳江、茂名、湛江等地的时间也将缩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