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5月12日)是母亲节,午后,雨过天晴,东莞人在路上遇见了大大的彩虹,直言“太美好了”!立夏后的第一道彩虹,你遇见了吗?没看见的朋友不要紧,记者替大家把彩虹“抓住”来啦,快看看高清大图!
夏日第一道彩虹,又美又幸运
▲5月12日,东莞雨后天晴,天空出现一道彩虹 陈栋 摄
天空中雨后的彩虹又大又清晰,听说看见彩虹会好运哦。据了解,彩虹一般会出现在雨过天晴之后,那是因为下过雨后的雨点相当于一面天然的三棱镜一样,将太阳光从不同角度进行反射以及折射,在这其中以40°~42°的反射最强烈,最终这些被强烈反射回来的光线就形成了我们日常生活中看见的彩虹,这些颜色被简单地划分为红橙黄绿蓝靛紫。
其实,彩虹跟天气还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比如“东虹日出,西虹雨”,就是通常情况下如果彩虹出现在东方,本地就容易出太阳,如果彩虹出现在西方,这个地方很可能就会下雨了。
夏日流萤飞舞,误以为山野星空
除了彩虹,进入夏季的第一场萤火虫也开始刷屏朋友圈。看!东莞市大岭山森林公园的萤火虫开始闪闪发光地在山林间“冒泡”了,密密麻麻的萤火虫在黑夜中穿梭于林间,仿若银河星空般璀璨,美得让人误以为闯入了山野星空,还被游客称为“现实版的绿野仙踪”。
▲大岭山森林公园里的萤火虫穿梭于林间,仿若山野星河般璀璨 戴国辉 摄
据东莞市大岭山森林公园相关工作人员介绍,萤火虫栖息于温暖、潮湿、多水的杂草丛,沟河边及芦苇等相对湿度高的地方,一般雨后较为炎热的天气会大量出现,日落后的1小时内数量较多。目前至6月初都是萤火虫的最佳观赏期。
▲大岭山森林公园里的萤火虫 戴国辉 摄
图中萤火虫的最佳观赏点位于大岭山森林公园内的“康体科普园”里,4号停车场附近,想前往观赏萤火虫的游客可以直接导航到“大岭山森林公园康体科普园”,公园是免门票的。
大岭山森林公园工作人员还提供了一份赏萤拍摄注意贴士和“文明观萤”注意事项,大家快收藏好啦!
赏萤拍摄注意贴士:
1.请科学观赏萤火虫,不要试图捕捉它们;
2.尽量穿长袖长裤,不要往身上喷洒驱蚊水,以免影响萤火虫出没,影响拍摄效果;
3.请不要用灯光照射萤火虫,因为灯光会导致它们无法交流,严重影响它们的繁殖;
4.每只萤火虫寿命一般只有3-7天,请好好爱护它们。
▲大岭山森林公园里的萤火虫 欧迪鹏 摄
“文明观萤”注意事项:
1.观赏拍摄时请勿打灯开灯。为了萤火虫能找到伴侣,请手动关闭相机及手机的对焦灯和闪光灯,不要使用自动模式,还不会操作关灯的游客请提前学习实操。否则现场闪光灯一闪,其他拍摄者蹲守一晚拍摄的照片瞬间成“废片”,您会被全场“嫌弃”。
2.请尽量少喷驱蚊水和其他药水,这些对萤火虫都是伤害。
3.请勿跨越围蔽栏杆进入萤火虫生活的草地。萤火虫的卵、幼虫和蛹需要松软潮湿的土壤,人类踩实了的土壤不利于萤火虫生活。
4.请勿进入观萤区的小路。萤火虫的活动范围有限,人类进入会压缩它们的生活空间、干扰它们的求偶活动。且小路上的人员走动会进入外围拍摄者的镜头中,拍摄的照片成“废片”。若进入,现场工作人员会请您出来。
5.请勿捕捉萤火虫。捕捉萤火虫是在扼杀它们弱小的生命!捕虫网等工具不得带入园,可暂存于门口,离园时取回。
6.请勿大声喧哗。人类的声音会干扰萤火虫活动,请大家保持安静。家长请看管好孩子,不要在现场追逐打闹。若孩子不愿意长时间逗留并出现哭闹情绪,现场工作人员会请家长及孩子暂时离开观萤区。
7.观萤区及周边不开路灯,请大家注意安全,如遇到问题,请求助现场工作人员及志愿者。赏萤完毕请及时离园,切勿逗留。
除了大岭山森林公园,东莞还有这些萤火虫观赏点推荐:
虎英郊野公园:可以导航到“鲤鱼湖”,车可以停在鲤鱼山停车场,把车停好后从门口处的小路走进去,走到湖边就可以看见很多萤火虫了!注意萤火虫晚上7点营业至9点多。
黄旗山城市公园(旗峰公园):在旗峰公园同样可以看到萤火虫,但位置会有点难找。
南城元美公园:萤火虫适宜观赏时间是晚上6点-8点。
“东坑农业园每年也有很多萤火虫!佛灵湖也有很多萤火虫看!”还有街坊表示:“我们小区也有看见过萤火虫!”“家门口前面也看见过。”
▲大岭山森林公园里的萤火虫 陈成基 摄
相关链接
给大家附上一份萤火虫科普帖
萤火虫是鞘翅目昆虫。依照成虫的活动规律可分为昼行性、昼夜两行性和夜行性;依照幼虫生活的环境,分为陆栖、水栖和半水栖三类。
萤火虫的一生
萤火虫属于完全变态,一生经过卵-幼虫-蛹-成虫4个阶段,陆栖萤火虫1年完成1个世代。幼虫从卵孵化到蛹要经过6次蜕皮,蛹历期因种类而不同,最长的可达40多天。成虫野外寿命一般为3-7天,但也有长达20-30天者。
萤火虫的捕食
陆栖的萤火虫幼虫主要以蜗牛为食物。在捕食过程中,萤火虫先爬上蜗牛的贝壳,用3对腹足及尾足将其紧紧抓住,然后用它针状的上颚攻击蜗牛的触角并注入麻醉液,直至蜗牛失去知觉。它分泌消化液于蜗牛肉上,再用上颚夹肉,使消化液能充分的将肉分解成流状的肉糜,然后再吸入肚子里面。萤火虫成虫多数种类只喝水或吃花粉和花蜜,或者利用幼虫期贮藏的脂肪作为食物。
萤火虫发光的奥秘
在萤火虫的体内含有萤火酶和萤火素两种化学物质。前者是具有生物活性的蛋白质,后者是生物体普遍存在的高能化合物ATP。ATP在萤火酶的作用下发生氧化,就会发出不同颜色的萤光。它们能够发出黄色、橙色、红色、黄绿色及绿色等多种颜色的荧光。萤光不含红外线和紫外线,温度在0.001℃以下,所以称之为“冷光”。除一些昼行性的种类外,萤火虫的卵、幼虫、蛹、成虫均能发光。幼虫的发光被认为具有警戒、恫吓天敌的作用。成虫利用物种特有的闪光信号来定位并吸引异性,借此完成求偶交配及繁殖的使命。
萤火虫的生态意义
萤火虫是一类环境指示生物。水生萤火虫对水质恶化和光污染非常敏感,因此萤火虫种群数量也代表着地区的环境质量。萤火虫还是捕食者,部分陆生萤火虫可以捕食非洲大蜗牛,水生萤火虫也可以捕食钉螺,对生态环境平衡起重要作用。
▲大岭山森林公园里的萤火虫 陈成基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