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2日下午,道滘镇举行公交站品质提升项目——公交站亭启用仪式,道滘公交站亭进入了一个提档升级的全新阶段。
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公交站亭华丽转身的背后,是道滘镇全力创建全国文明镇,致力城市品质提升,深入推进民生实事落地落实,打造“现代化和美道滘”而做出的不懈努力。
近些年,生活在道滘的人们于细微处都切身感受到了城市的变化:“蜘蛛网”不见了,停车位多了,乡村变美变干净了,家门口也能享受到各类优质服务……城市不但“面子”美化了,“里子”也夯实了。
一街一巷,一草一木之间,彰显了“现代化和美道滘”的应有之义。
当前,道滘正全力创建“全国文明镇”,以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为导向,持续深化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强基础、补短板、抓重点、促提升、惠民生,完善城市功能、美化城市环境、做细城市管理,让城市留得住人、留得住心,真正让“文明指数”转化成群众“幸福指数”。

从“一处美”变“一片美”
立夏过后,天气渐热。漫步在大岭丫村,道路干净整洁,村居错落有致。中午阳光洒下,村口榕树下乘凉的人们,悠然自得地闲话家常,说着今日的喜事,明日的打算,还有村里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几年,村里进行环境整治,路修得又宽又平,还很干净,出门就能见花草。门前又有一片大草地,孙子孙女周末也愿意回乡下来玩。”村民芳姨说起村里的变化,高兴得合不拢嘴。
相隔四公里外的永庆村。白墙黛瓦,小桥流水,是道滘自己的“小江南”。
“现在的永庆村,环境更美更宜居了,还吸引了很多游客过来玩,永庆未来可期!”提及村里的变化,村民们都看在眼里、乐在心头。

高空俯瞰,以道滘圩市为核心,以水为脉,由东向西,从昌平、大岭丫,到永庆,再到大罗沙,总长18公里,总面积31.1平方公里的区域为道滘镇“和美水乡”乡村振兴示范带。沿线八村,皆有惊喜。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第一场硬仗,也是全面促进乡村振兴的综合性战略举措。近年来,道滘积极倾斜资金,开展农房管控、城中村改造、“三线”整治、道路升级改造等各项工作,提升辖区农村人居环境。
在此过程中,各村依托本村实际,因地制宜,实现宜居与产业协同发展。
在大岭丫村,沿着细氹河打造了水岸枫林景观,修缮原有绿道,补种绿化,建设枫林拱桥,提升了河岸景观。环境改善后,大岭丫村相继建成村史文化公园、花茶湾项目等一批特色文旅项目,目前已成为东莞研学游、亲子游的文化创意产业全域旅游示范基地。

在永庆村,该村积极清拆沿河违建,打造一河两岸,秉持“修旧如旧、活化利用、文旅融合”的理念,建设一带两“路”四区,唤醒老街古巷的记忆与活力 。近两年,永庆已成为远近闻名的水乡特色村落,吸引众多游客前来游玩。
目前,示范带沿线的大岭丫、永庆、厚德、南城4个村已成功打造为东莞市特色精品村,大岭丫、永庆、南城3个村打造成为水乡特色示范村,辖区13个村全部达到美丽宜居村标准。
这种“一处美”变“一片美”的城乡同治模式,让道滘镇近年来多次荣获我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优秀镇街。今年初,道滘镇“和美水乡”乡村振兴示范带获评广东省十大乡村振兴示范带。
如今的道滘乡村,“美颜”模式全面开启,不但村容整洁,绿树成荫,风景优美,而且村民们的精气神儿也越来越好,一幅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和美画卷正铺展在济川大地上。
以“绣花功夫”狠抓精细管理
一座现代化的城市,不仅仅体现在城乡的高标准、高质量建设上,更体现在城市现代化治理水平上。
全省首批“百千万工程”典型村、全市首批特色精品示范村……近年来,大岭丫村荣获省市多项殊荣,干净整洁的村容村貌与该村实施的环卫保洁自聘模式分不开。村自行聘用保洁员,即组建以本地村民优先的保洁队伍,既调动了村民保洁积极性,又解决民生难题,缓解就业压力,从源头上解决以往环境卫生老大难问题,实现了乡村旧貌换新颜。

赖基柱是该村环卫保洁人员,他告诉记者,他就是大岭丫村的村民,也是村自聘的环卫保洁人员,主要负责清洗村道,村道每天上午和下午各清洗一遍,“我和家人都住在村里,工作当然是尽百分百的努力,保质保量,确保不留‘黑点’。虽然辛苦一点、累一点,但每当看到被冲洗得干干净净的路面,村民在路上边散步边聊天,我心里就特别高兴。”工作之余,赖基柱也会和家人到河涌边散步。
在大岭丫村,像赖基柱这样的本村村民在村里做保洁的不在少数。大岭丫村在招聘村保洁员时,会首选本村村民,在解决村民就业的同时,让村民也能为本村精细化管理贡献自己的力量。
环卫保洁是城市管理的基础性工作。近年来,道滘镇不断完善“1+8”环卫保洁改革制度。“1”即镇中心区、主干道和内河道统筹保洁养护项目。镇主干道、中心区、全镇河道保洁工作由镇统筹组织实施,强化管理治理抓手,塑造干净整洁的城市门户形象。“8”即全镇8个村推行自聘人员保洁模式。自聘村结合市镇环卫保洁工作要求,制订保洁计划、保洁工人工作制度和日常作业的监督、考核、管理机制等,自行招聘保洁人员,充实人员架构,合理安排保洁力量,落实监督管理,督促人员落实好保洁工作,确保达到干净整洁效果。
为消除保洁黑点,2023年,道滘镇持续优化“1+8”环卫保洁模式改革,建立健全《环卫保洁面积核增核减评估工作机制》,进一步明晰环卫保洁边界。
城市管理,在于精细。“1+8”环卫保洁模式只是该镇推行城市精细化管理的一个缩影。近年来,道滘聚焦群众关心的城市管理堵点、痛点、难点问题,用心、用情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
一组数据是很好的说明。2023年,道滘拆除违建64.25万平方米,控停、拆除别墅类新增违建115宗,清退再生资源回收场所60家;积极建设首批8个垃圾分类精品示范点,60个生活垃圾分类投放亭、20个可回收物便民交售点等前端设施;对保洁效果较差、问题反复的相关企业和单位累计扣款14.4万元。
精细“绣花”,久久为功。2024年,道滘镇还将按照“一年开局起步、三年初见成效、五年根本变化、十年质的飞跃”的工作部署,结合省住建厅关于美丽圩镇建设“1+4+7+N”的工作思路,以生活垃圾收运处理、公厕建设管理、“六乱”整治等攻坚任务为抓手,进一步推进美丽圩镇“七个一”建设,全面打造“干干净净、整整齐齐、漂漂亮亮、长长久久”的美丽圩镇,进一步彰显道滘历史、人文、自然等特色优势,实现由干净整洁向美丽宜居的蝶变。

文明建设提质,服务供给有力
村居院落,宣讲活动丰富多彩,邻里和睦喜笑颜开;斑马线前,自觉礼让人人参与;街道车站,象征着道滘志愿者的“绿马甲”是最美的风景……走在道滘的大街小巷,你总能与文明不期而遇。
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点工作,是党的群众工作落地落实、打通“最后一公里”的重要探索。

道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于2020年10月启用,通过文化、理论、教育、体育、科技等五大平台以及通过整合+分类、菜单+点单、引进+输出、活动+品牌四种实践形式,举办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互动性强的实践活动。
围绕“1+14+N”的工作目标,道滘已建起了纵向涵盖村、社区、横向辐射党政群的文明实践矩阵,包括1个镇级中心、14个村、社区实践站和58个实践点,实现了村、社区全覆盖。

依托文明实践矩阵,近年来,道滘相继开展了“济川新语”莞邑百姓宣讲、“乡村文化学堂”等精品活动。其中,“乡村文化学堂”是道滘镇自2021年7月起打造的志愿服务品牌,被评为2021年东莞市精神文明建设十大亮点之一。
道滘文化小分队亦是道滘镇加大文化供给的另一有利探索。自2022年道滘文化小分队成立以来,到田间、上街头,已经开展进乡村、进工地、进企业、进校园等近百场文艺演出,常态化把精彩的文艺节目送到群众身边,送到群众心坎上。现如今,走出家门,就能看到精彩的文艺演出,现在已经是道滘群众的日常。
此外,近两年,道滘还举办了粽子节、龙舟节、读书节、美食节、元宵节等多元节目,通过塑造一幕幕生动的城市场景,不断提高群众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也让群众真切地感受到归属感和幸福感,也从而有效促进了消费的持续增长。

今年初,第十一届中国(道滘)美食文化节暨2023东莞市食品产业转型升级成果展圆满闭幕。本届美食文化节国潮文化持续出圈,拉动文旅美食火爆消费,力促传统食品产业升级。据不完全统计,本届美食文化节主会场4天累计吸引人流近50万人次,活动期间直接和间接带动线上线下消费超过3亿元,持续点燃文旅市场,促消费效果显著。
元宵佳夜,道滘开展元宵花月夜活动。当晚厚德河岸,花灯璀璨,游人如织,尽显水乡意韵。活动通过新华社客户端,“魅力道滘”视频号,“和美道滘”抖音号等平台进行视频和图片直播,观看量突破30万次。当天活动现场人流合计18万人次;带动周边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2000多万元。

办好民生实事,共享“品质生活”
“多亏了‘民生微心愿’,以后再也不用担心房顶漏雨了。”家住南丫村的林叔一家经历了一件暖心事。得益于“民生微心愿”,林叔一家的屋顶漏水渗水问题得到彻底解决。
林叔今年已经76岁,妻子和两个儿子都分别患有智力残疾和视力残疾,家庭收入较少。去年八月,南丫村民政干部在入户走访中,得知林叔家房屋渗水问题严重,对生活造成影响。林叔家也无力承担修缮费用。
得知情况后,村干部立即为其申请“民生微心愿”住房保障项目政策,联系施工方进行修缮,林叔一家的屋顶漏水渗水问题也得到解决。
小改造推动大民生。林叔并不是个例,2023年,道滘36户困难群众得到了住房保障政策帮扶,家中焕然一新。
兜底线、优服务、惠民生、强治理,不断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这是道滘镇以实干实效交出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答卷的有力路径。
聚焦“老弱病幼残”等困难群众和特殊群体,道滘逐步优化基本民生保障体系,确保“兜准底”“兜住底”“兜好底”。
一组数据得以彰显。2023年,道滘投入近3625万元用于民政服务项目;投入473.15万元开展居家养老服务,投入292.05万元为220名老人开展大配餐服务,同时累计服务保障特殊困难群体受益超11万人次。
从“民生清单”到“幸福账单”,近年来,道滘每年办好十件民生实事,一件接着一件办,一年接着一年干。

以公交站品质提升为例。今年1月,道滘镇公交站台品质提升工程入选2024年道滘镇十件民生实事。
经前期走访,道滘发现全镇167座公交站不少存在老化严重、遮阳棚和候车长凳方面缺失不全、指引牌模糊不清等问题,与道滘大力建设“现代化和美道滘”的目标不符。
“公交站亭不仅是城市公共交通的停靠点,也是城市对外的形象展示窗口,更是一个地方民生工作的标志,对提升地方知名度和美誉度有着积极作用。”道滘城管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于是,在全力创建全国文明镇的背景下,为落实为民办实事的宗旨,道滘适时启动公交站品质提升项目。
据了解,本次公交站品质提升强化突出了道滘水乡特色和个性化设计,建设了102个和美共享风格站点和5个不同风格的网红站点,别具匠心的设计不仅凸显了道滘的特色文化,更融入了文明创建的核心理念,让每一位市民群众在公交站亭候车时,都能感受到道滘的魅力与文明风尚。
教育和医疗涉及千家万户,既是基本民生,也是城市发展工程,道滘积极补齐教育、医疗等民生短板,做好教育医疗这两份民生答卷。

去年9月4日,道滘济川小学正式开学,提供3240个优质公办学位,师资平均年龄28岁均为本科以上学历,其中研究生占32%,同时,市镇引进(调配)了一批市学科带头人、市教学能手等骨干教师,占总人数的33%,是道滘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一项重大成果。
事实上,近年来,道滘积极通过 新建、挖潜扩容等方式,深化教育扩容提质。2022年,道滘新增公办中小学学位3240个,2023年推动济川小学中心在2023年9月份正式开班。此外,道滘去年面向非户籍民办在校生发放学位补贴870多万元。未来,道滘还将计划新建中学和小学的形式,至2025年新增初中学位1503个、小学学位3075个。
医疗、养老资源提质扩容方面,近两年,随着道济安老院、道滘医院新住院大楼、道滘中医馆的投入使用,道滘市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优质的医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