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展示东莞数字经济发展成效,近日,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委托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总结了过去一年东莞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等方面的发展情况,汇编形成了《东莞市数字经济发展报告(2023年)》(以下简称“报告”),并在东莞举办的全国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调研交流活动上首次对外发布。
记者梳理报告发现,2023年,东莞全市数字经济整体竞争力稳步提升,展现出强大的发展韧性与活力。聚焦“科技创新+先进制造”城市特色,东莞出台以制造业当家为主题的市政府一号文,深入推进产业数字化与数字产业化,营造稳支柱与立新柱并举的小气候。2023年,东莞在全国城市(包括直辖市)数字经济竞争力指数排名中位列第18名,高于2021年的22名、2022年的21名,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其中,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数字经济需求(包括数字化消费、数字化投资、数字贸易)、数字政策环境三大关键领域中,东莞均进入全国10强。
回顾:
数字化转型领跑全国
双料试点城市实力强劲
在数字化浪潮的推动下,东莞不断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去年,东莞以全国总分第二的成绩,成功入选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组织的全国第一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公示名单,并在随后的评选中成为全省唯一的国家级、省级“双料”试点城市。东莞在数字化转型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作为试点城市,东莞聚焦智能移动终端、纺织服装鞋帽和食品饮料等重点行业,推动中小企业数字转型。据统计,2023年东莞已建成81个智能工厂(车间),新增数字化转型企业1216家,累计达到6407家,这一数字位居全省第一,全市约一半的规上工业企业已经完成了数字化转型。
在支柱“硬”产业方面,东莞克服消费类电子产业周期性调整带来的压力,有力支撑工业经济实现V型反弹。2023年,东莞规上电子信息制造业产值达到9476亿元,较去年同期降幅收窄3.1个百分点。华为、OPPO、vivo“三大手机”合计产值同比增长12.7%,扭转了连续三年下滑的态势,为工业经济大盘提供了有力支撑。智能移动终端集群以第四名的成绩入选“2023中国百强产业集群”。东莞智能手机出货量2.23亿台,全球每出货5部智能手机,就有一部来自东莞,充分展现了东莞在全球智能手机产业链中的重要地位。
与此同时,“软”产业也呈现出持续高位增长的态势。2023年,东莞规模以上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企业营收突破463亿元,同比增长47.4%,增速高出全省、全国平均增速30个百分点,位居全省第一。软件企业的快速壮大,为东莞数字经济产业挺起了“新脊梁”。2023年以来,以鸿蒙生态链培养为依托,东莞新招引了30多家软件企业,国产基础软件、工业软件突围正当时。
在人工智能产业布局方面,东莞通过打造人工智能特色小镇的创新模式,推动全市人工智能产业集聚发展。报告显示,目前,东莞人工智能企业超过500家,人工智能产业及相关领域营业收入达1200多亿元。其中,智能终端产品应用相关领域发展迅速,智能消费和设备制造领域实现营收852亿元,占总营收超七成。
跨境电商的快速发展也为东莞服务贸易注入了新动力。2023年,东莞跨境电商进出口总额达到907.2亿元,同比增长10.8%,为稳定全市外贸基本盘发挥了重要作用。此外,东莞在服务外包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绩,合同金额和执行金额均实现了双位数增长。据统计,2023年1月-10月,全市承接服务外包合同金额24.4亿美元,同比增长8.7%,执行金额18.8亿美元,同比增长21.7%。
数据基础制度建设的快速推进同样为东莞数字化转型提供了有力支撑。东莞围绕数据分类分级、共享开发、数据安全等领域出台了21份管理细则和操作指南,为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制度保障。同时,东莞还积极推动工业数据资产登记东莞节点建设,为企业提供数据资产登记、数据质量评估等一系列服务,全面支撑企业数字化转型。
在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东莞也取得了显著成效。2023年,成功入选国家千兆城市,全年新建5G基站11656个,累计建成5G基站3万座。东莞市5G用户数为915.0万户,占比达到54.5%,居全省首位。此外,东莞还积极推进算力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全市共有23个在用数据中心,总设计机架12.7万个,已建机架9.11万个,为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强大的算力支撑。报告显示,目前滨海湾的OPPO全球算力能提供约764P Flops智能算力,华为在松山湖建设的东莞市人工智能大模型中心涉及100P Flops智能算力。
展望:
深入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
增强核心产业竞争力
报告显示,为加快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东莞提出了一系列举措,旨在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数字化产业生态,引领中小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首先,东莞市将扎实开展国家级、省级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工作。通过建立全面覆盖、重点辅导、综合评估的全市数字化转型诊断评估体系,加快“灯塔工厂”的培育,并打造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数字化转型典型应用场景。同时,高效运行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公共服务平台,引导数字化牵引单位开展数字化咨询诊断和赋能服务,并根据企业实际投入成本,由市财政给予一定比例的补贴,降低企业转型成本。
其次,为增强智能移动终端产业竞争力,东莞市将加快推进市级重大专项政策实施,推动“芯、屏、核”等关键零部件的核心技术攻关,形成特色优势。同时,拓展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卫星互联网、智能穿戴设备等智能移动终端新领域,推动智能移动终端硬件与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产业融合创新,开展在智慧教育、智能家电、智能汽车等领域的应用。
此外,东莞市还将提速发展工业软件。持续引进优质软信企业,支持骨干企业优先发展行业通用工业软件,并举办工业软件创新应用大赛,打造基于国产操作系统的核心软硬件自主供给体系。同时,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装备等重点行业,以应用为牵引,加快培育一批优秀行业系统解决方案商,为工业企业提供通用型服务。
在人工智能产业培育发展方面,东莞市积极争取华为算力服务器、算力芯片生产项目落地,谋划建设“东莞算力谷”,并推动东莞人工智能产业集聚发展。支持华为、OPPO、vivo等龙头企业加大前沿产品开发力度,并推动人工智能赋能制造业转型,支持华为在莞建设人工智能大模型中心,推动盘古大模型向工业领域延伸。
最后,东莞市还将探索工业数据结构化试点。在滨海湾建设全国工业数据资产登记平台东莞城市节点、大湾区(东莞)数据资产化服务中心,持续推动CDO制度建设以及DCMM贯标工作,引导企业发掘数据资产、开放数据资源、参与数据交易,为产业发展注入新动力。
未来,东莞将继续深化数字化转型,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为构建数字经济新生态贡献更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