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职校生逐梦记|姚炜珊:从高职生到双一流研究生,她用5年实现逆袭
东莞+ 2024-05-07 14:48:46

【编者按】

伴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一系列政策的出台,从谈职校色变、到认可接纳,再到出彩人生,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同感在逐步提升。

每年5月的第二周是全国职业教育活动周。值此活动周启幕之际,东莞日报推出特别策划,讲述四位职校生的成长故事。他们中有通过产教融合、学得过硬技能,勇闯职场或创业;有得益于职普融通,从中职、专科、本科到逆袭考研;还有得益于国家放宽考公学历政策,成功考上公务员……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职业教育前景广阔,大有可为。据统计,东莞共有职校、技校33所,每年有数以万计的学生走入职校,期待他们在不同赛道上,逐梦发光的出彩人生。

“二氧化碳转化率接近100%,氢气纯度接近100%……”近日,华南农业大学生物质工程研究院传来好消息,材料与能源资源利用与植物保护专业研二学生姚炜珊进行的垃圾填埋气化学链重整联产纯氢课题,有望在下一阶段取得更稳定的效果。

姚炜珊是东莞石龙人,从小就勤奋好学,聪明伶俐,美好的未来似乎就在前方等着她。时间拨回到2017年5月,高考前夕,几次模拟考发挥得极其不稳定,看着自己如“过山车”般的分数,姚炜珊的精神高度紧张,甚至导致严重失眠……不过,她仍乐观地认为,“只要高考时认真对待,肯定能考上一所不错的大学。”

然而,现实却是如此残酷。高考成绩出来后,摆在姚炜珊面前有三个选择,读民办院校冷门专业,读公办大专还是复读?这种从满怀期待到走向低谷的落差,令她感到无望和失落。

陷入彷徨的姚炜珊,曾经想过复读再战。冷静下来,经过跟家人们的沟通和慎重考虑后,她觉得,“高考并不是通往大学的唯一道路,高考失利并不意味着一切结束,高职同样可以上大学!”

在老师和父母的建议下,姚炜珊把目光聚焦在了家门口的东莞职业技术学院,“他们说去职校能先学一门技术,毕竟技多不压身。”

同年9月,姚炜珊顺利成为东莞职业技术学院数字媒体学院印刷媒体技术的学生。令她没想到的是,初到学校就让她大开眼界,“东莞是全国知名的印刷产业重镇,学院与知名企业共建,通过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共同培养学生,我觉得选择这里没错。”

在东莞职业技术学院的三年时间里,姚炜珊认真完成学业的同时还积极参加学生组织,通过多平台全面发展自己。在这个过程中,她变得更加自信和勇敢,眼界和认知得到提高。三年来,她学习成绩名列前茅,综合排名年级前五,多次获评三好学生、先进工作者、优秀共青团员,两次获得学校一等奖学金,思政课程总评优秀奖。

2020年是姚炜珊在东莞职业技术学院就读的最后一年,她始终没有忘记上大学的梦想。恰逢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包装工程专业首次面向专插本考试招生,虽然距考试不到3个月,姚炜珊每天早起晚睡,认真备考,凭着韧劲刻苦的精神劲儿,成功通过专插本考试,被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包装工程专业录取,成为三年前向往的本科生。

进入本科院校后,受身边浓厚的学术氛围和恩师的帮助,姚炜珊愈发对科研感兴趣。本科期间,她的研究课题是结构色防伪标签的设计,毕业论文被推选为优秀论文。2022年,姚炜珊顺利毕业,同时拿到了华南农业大学研究生录取通知书。

研究生期间,姚炜珊跟随导师研究温室气体的高值化利用课题。由于专业跨度较大,她刚进入课题组学习也是倍感吃力,很多术语和概念都看不懂。她并没有因此而失去热情,而是凭借着一股勤奋好学、刻苦钻研、勇于创新的精神克服重重困难,目前共发表中文核心期刊2篇,授权发明专利2项,还获得学校的奖学金。

“温室气体的高值化利用是一个大课题。”随着最新研究成果的不断涌现,姚炜珊对攻破其高值化转化的技术难题充满信心。

当努力是一种习惯,姚炜珊说:“越努力,越幸运,行动永远来得及。”

 

文字:记者 刘召 覃凤春 图片:记者 刘召 覃凤春 编辑:王宝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