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众期待
“永生——千古奇迹马王堆汉墓文物特展”
将于“五·一”期间在东莞市博物馆开幕
自从展览预告和海报推出以来
深受广大观众的关注
引发全城讨论热潮!
马王堆汉墓考古发掘及其出土文物
意义重大
2000多年前,西汉初期
政治、经济、科学、军事、文化、艺术
贵族生活的各个方面得以重现于世
关于马王堆汉墓的研究
涉及人文社科和自然科学的多个领域
跨度广,专业强
今天我们就最“热”的问题
给大家科普靠谱“冷”知识
现在请拿出小本本
记下观展攻略吧!
提 问
&
解 答
Answers
“马王堆”为什么叫“马王堆”?
“马王堆”相传为五代时期定都长沙的楚王马殷及其家族的墓地,清嘉庆《长沙县志》中有此记载。
另外,因两个土冢形似马鞍,也称“马鞍堆”;北宋《太平寰宇记》中提到此地埋葬的是西汉景帝两个妃子,故又称“双女坟”。

(马王堆外景图)
长沙国的丞相为何叫“轪侯”?
马王堆出土的三枚印章,明确2号墓主正是长沙国丞相、第一代轪侯利苍。

(“利苍”玉印、“轪侯之印”铜印、
“长沙丞相”铜印)
他早年参加秦末农民起义、楚汉之争。《史记》《汉书》均载,惠帝二年(前193),他因功封轪侯,因封邑在轪县(在今河南光山县西北),故称“轪侯”。利苍不但统率长沙国文武官员,而且控制王国军队,实为王国的最高行政长官。
“辛追夫人”是谁?
从马王堆三座汉墓的形制、随葬器物、出土印章及纪年木牍等,确认为马王堆为利苍家族墓地。1、2号墓为汉代流行的夫妻异穴合葬形制,故1号墓所葬为2号墓墓主利苍之妻。从墓中出土“妾辛追”印,目前主流观点认为其名为“辛追”。


(“妾辛追”印)
“辛追夫人”的尸体千年不腐之谜?
目前研究成果可以将尸体不腐原因概括为“深埋、密封、缺氧、无菌”。深埋使棺椁处于基本恒温的环境;层层夯土、白膏泥很大程度上减少水分渗透,形成椁室内的密闭空间;椁室内因缺氧环境而使有机物腐败趋向中止;具有抑菌、杀菌的棺液抑制尸体的自溶和腐烂。

辛追墓墓坑纵剖面图
T形帛画是用来干什么的?
T形帛画又称为“非衣”,为出殡时引作前导、入葬时覆盖在内棺上的“铭旌”,是墓主人灵魂升天的媒介。
整幅帛画用浪漫手法表现了古人对天国的想象和永生的追求,用笔墨和重彩绘制天上、人间和地下三部分。天上部分描绘日月、升龙和神人等;人间部分描绘墓主升天和家人祭祀场景;地下部分描绘地府场景。

马王堆汉墓等级那么高,为什么没见几件金银珠宝?
轪侯家族生活在汉初“文景之治”的时代,高官厚禄,食邑七百户,家境富裕。因汉文帝薄葬的倡导,作为一种人间财富向冥世的延续,墓中所藏之物不见金银铜器,铜钱、金币及象牙、犀角之类均用泥质、木质明器替代。
(陶金饼、陶”半两“钱)
为什么现代科技没法完全复原素纱单衣?
这种论调已经过时了。经过30年的不懈努力, 2016年,中国社科院与湖南省博物馆合作已经成功复织48.6克的素纱单衣。
此前的复织难点在于原材料:汉代时蚕体重仅有1克多,蚕丝纤维长,强力大,织出的布料透光性好且轻巧。现代的蚕经过培育,体重达3、4克,蚕丝变得粗重,布料厚重,故较难实现复织。

漆器上为什么有那么多小猫咪?
猫在马王堆漆器中充当了物质财富的卫士和求神纳福的媒介。一是祛鼠以满足贮存蓄积的需求,表达对生前死后丰裕充足的愿望及向往;二是汉代人继承先秦的思想,赋予诸多动物以祥瑞寓意,猫在祭祀礼典有较高地位,在世俗生活中也成为人的良伴益友。

相信大家阅读“攻略”之后,对马王堆汉墓有了更多认识。“五一”期间,欢迎大家走进东莞市博物馆,真切地体验更全面丰富的“马王堆”吧!
观众互动
对马王堆汉墓,大家还有什么想知道的“冷”知识?
欢迎在本条推文评论区下留言。被我们下期“Q&A”推文收录的问题,将获得展览相关的“大惊喜”!点赞数前十的观众可以获得本展览精美文创!
(留言及点赞统计时间为5月17日中午12:00)
参考文献:
① 陈建明主编:《马王堆汉墓研究》,长沙:岳麓书社,2013年。
② 湖南博物院编著:《全国博物馆通识系列·湖南博物院》,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24年。
③ 王继胜、赵娜:《马王堆一号汉墓素纱襌衣研究与复织》,《南方文物》 2021年第4期。
④ 杨慧婷:《马王堆汉墓漆器所见狸猫纹初探》,收入《湖南省博物馆馆刊》第十三辑,长沙:岳麓书社,201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