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22日,拓斯达发布2023年年度报告及2024年一季度报告。据其2023年年度报告披露,拓斯达实现营业收入45.53亿元,净利润1.06亿元,整体毛利率为18.47%,整体呈现出三大产品出货量快速发展、毛利率显著提高,产品业务发展势头迅猛的特点。
“2023年,是拓斯达产品布局的第四年,也是调整业务结构的第二年。公司项目类业务持续主动收缩、提质增效,机器人、数控机床、注塑机三大产品业务聚焦度进一步提高。”拓斯达主动回应道。
直面“规模陷阱”
质量为王追求长期主义
拓斯达的业务主要分为机器人、数控机床、注塑机三个产品类业务以及自动化应用系统、智能能源及环境管理系统两个项目类业务。相较需要技术沉淀、市场认证、长期投入的产品类业务而言,项目类业务壁垒较低。
大客户模式是拓斯达项目类业务的普遍采取办法,最明显的特点是订单金额高、容易形成较大规模,但标准化程度不高,毛利率水平较低。且项目越多、规模越大,所需投入的人力、物力、精力也越大,方案实施以及交付周期也会越长。因此,拓斯达对于项目类业务定位主要是“贡献利润+业务导流”。
2021年底,拓斯达直面项目类业务的“规模陷阱”,不盲目追求项目“量”,而是更加注重项目“质量”。2022年,拓斯达开始主动舍弃低毛利项目,接单规模有所减少。
从拓斯达长期发展角度而言,未来将聚焦三大核心产品、增强标准化及规模效应,项目类业务控量提质增效、承担好为产品“输血”及导流的功能。后续,随着产品的持续放量以及规模效应带来的盈利增长,可逐步覆盖项目规模控制带来的阶段性影响,公司整体的盈利能力会逐步修复。
聚焦三大产品
出货量持续提升
聚焦在3C行业的使用场景,依托“机器人+”模式,拓斯达为行业多家企业提供工业机器人产品及服务。拓斯达2023年多关节机器人出货约1700台,自产多关节工业机器人收入同比增长48.55%、毛利率同比增加5.76个百分点,新增4款SCARA机器人及5款六轴机器人。截至目前,拓斯达品牌机器人已累计出货超6000台。2024年一季度,多关节机器人订单量同比增长超45%,出货量同比增长超25%。
在数控机床领域,拓斯达2023年五轴联动数控机床签单量超260台,同比增长60%,出货量超260台,同比增长100%;数控机床业务营业收入同比增长56.34%、毛利率同比增加6.54个百分点。截至目前,拓斯达五轴联动数控机床累计出货超500台,处于国产排名靠前地位。
拓斯达于去年新推出两款五轴联动数控机床打开更广阔应用市场。下游方面,拓斯达五轴联动数控机床产品主要应用于民用航空、汽车、高端模具、精密零件等先进制造领域,其中多款新产品重点突破新能源汽车相关加工领域。目前,拓斯达数控机床在手订单饱满,增长势头强劲。
此外,随着TE系列电动注塑机年内成功亮相,拓斯达在航空连接器、精密医疗、汽车电子、车灯等领域均实现了突破,开始进行批量交付。2023年,拓斯达注塑机收入同比增长16.32%、毛利率同比增加1.30个百分点,出货量实现28%同比增长。
把握技术趋势
助力构建AI工业生态
“以智能化为方向,结合三大核心产品,公司在控制技术、伺服驱动技术、视觉应用技术等领域实现多项新突破,实现底层技术和产品相互驱动的良性循环。”关于企业未来发展方向,拓斯达对外回应道。
对于传统的工业机器人,控制器相当于机器人的“大脑”,伺服系统相当于关节,视觉系统则相当于眼睛。在AI工业生态中,控制器则成为和AI外端接入的必备端口。AI大模型可以驱使工业设备构建新的人机交互模式,降低设备使用门槛,增加制造设备的普及性。
基于对未来趋势的判断,拓斯达研发出新一代运动控制器平台,采用基于虚拟化技术的实时操作系统、工业中间件和运动控制解决方案,应用软件平台采用云边端架构,与AI大模型深度集成,支持智能编程和图像循迹等高端应用。
拓斯达全面的产品线及技术储备是现阶段AI大模型公司在工业领域实现落地所需的重要硬件载体。秉承开放原则,拓斯达正与国内各头部大模型公司进行合作探索,助力AI工业生态的构建。
抢抓增量机遇
加快企业出海步伐
紧抓海外市场增量机遇,拓斯达相继成立越南北宁分公司、墨西哥办事处、印尼的首个技术中心,确保全面高效的服务及产品保障,并于多国成功交付样板工厂,海外市场竞争力逐步提高。
低成本、产业链转移、新兴市场拓展、关键领域的国际贸易壁垒及竞争等多因素驱使下,制造业出海成为大势所趋。海外市场将是拓斯达重点突破的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