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仙山村:村美人和产业兴 朱子文化代代传
东莞+-横沥视窗 2024-04-15 11:21:11

■近年来,半仙山村紧扣乡村特色文化和历史人文资源,全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半仙山村打造本土“朱子传承 宜居半仙山”特色品牌■“工改”后的第三工业区逐步打造生态型、开放式的高端制造园区

苍劲耸立的荔枝古树下,三五成群的半仙山人或围成一圈玩棋牌,或舞动身体运动健身;古朴庄重的朱氏宗祠门口,老人们在细品香茗,回忆过往,一派怡然自得的和谐画面。

去年以来,横沥镇半仙山村以实施“百千万工程”为总抓手,聚力经济产业、环境提升、社会治理等方面协调发展,打造本土“朱子传承 宜居半仙山”特色品牌,努力建设经济强、环境美、社会稳、民生优、融合度高的和美乡村。

朱子文化代代传

位于横沥镇中心区的半仙山村,据载是朱熹后人开村立业之地,至今已有600余年历史。但无论岁月变迁,这块土地上的朱氏后人,对朱熹家训的传承与创新,从未止步。“朱氏家训不仅内涵丰富,而且很有教育意义。”半仙山村党委书记朱立根说。

近年来,半仙山村紧扣乡村特色文化和历史人文资源,围绕朱子文化,积极整合各类优势资源,全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走进半仙山村,朱氏宗祠、叶祯公祠、子琅公祠、景林公祠、酉山公祠、景辉公祠等明清特色建筑,与村道旁的荔枝古树相映生辉,构成一幅古朴悠闲的乡村美景图。

为留住乡愁与家族印记,半仙山村积极推进朱氏宗祠等建筑修缮工作,按照“保持原貌、修旧如旧”的原则,对古建筑的地面、台阶、墙体、柱子、屋面、门窗、壁画等进行修复,最大限度地保存文物历史信息,让古建筑群再现昔日光彩,让传统文化在传承中增添发展动力。

朱子文化公园内,成片的荔枝古树格外引人注目,这里共有44株荔枝,其中登记在册的荔枝古树4株。它们形态各异、风格各具特色,或清奇俊逸,或孤高古朴,却都有着岁月磨砺的沧桑感,极具审美价值。

对于土生土长的半仙山人来说,这些荔枝古树是儿时回忆,是“舌尖上的乡愁”,而在实施“百千万工程”中,荔枝古树是美丽乡村建设精华的浓缩。改造后的朱子文化公园景色宜人,荔枝林立,水木清华,勾勒出一幅美“荔”图谱。

人们来到这里,一方面休闲娱乐、欣赏荔枝古树,另一方面当地朱氏后人时时刻刻铭记祖辈祖训,外来游客则更加深入了解和感受朱子文化的精髓。

修路换景展新颜

朱氏宗祠内,朱子文化年复一年地传承着。宗祠外村庄中,“翻天覆地”的乡村建设一刻不停。

“村内的变化似乎就在一瞬间,破旧的公园变得平整干净,杂物乱堆的角落种上了小花小草,漆黑难行的巷道变得明亮平坦,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幸福。”村民朱叔从小在村中长大,在他眼中,村内的点滴变化都值得开心,每天的生活都有美好的盼头。

朱氏宗祠前的“围面前塘”,是半仙山村践行“百千万工程”、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提升的重要举措。对池塘水进行清洁治理及周边步行道升级、升级朱氏宗祠前300米水泥路、增设特色景观照明路灯以及休闲坐凳……一个个小改造提升“大环境”,为村民群众提供亲近自然、娱乐休憩的好场所。

然而,“围面前塘”周边环境的改造只是半仙山村向美丽乡村建设迈进的其中一步,村委会想方设法从群众关注度高、获得感强的事务入手,例如增加停车位缓解停车难问题,建成“四小园”打造美丽一角,增加景观路灯便利群众出行,完成旧村巷道升级改造顺民心……村内的变化让村民看在眼中,喜在心中,更是行动起来。

美丽庭院建设在半仙山村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村民结合家风家训、传统文化等特色资源,在自家庭院内种植花卉、果树等。一个小庭院,既彰显一个家庭的生活品位和生活品质,又是“百千万工程”深入群众的生动体现,营造全民参与美丽家园共建共享的氛围,实现“一户出彩”向“户户出彩”、“一处美”向“处处美”、“风景美”向“人文美”的转变,以家庭“小美”汇聚乡村多彩“大美”。

如果说美丽乡村建设提升了半仙山村的“颜值”,那么,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则是产业振兴的关键招。近年来,半仙山村规划对横东田进行连片升级改造,实现农田生产与生态环境和谐共生。一方面,加强横东田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优化农田布局,开展农田景观设计,结合当地特色文化和民俗风情,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田园风光;另一方面,拓展农业多种功能,推进农业与休闲旅游、教育文化、健康养生等深度融合,发展休闲农业、观光农业、体验农业等新业态,丰富美丽田园的文化内涵,推进农业绿色发展。

可以预见,彩色的水稻与灿烂的鲜花在横东田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大地艺术景观,吸引着游人打卡拍照;种植、施肥、采摘等农耕体验活动让游人乐享田园生活……

产兴人旺谋发展

生态环境升级,村民安居乐业,各项文娱活动也接踵而来。今年初,半仙山村开展春节“敬老日”活动,村内60周岁及以上户籍长者共聚一堂,共度新春。

一直以来,半仙山村倾力描绘“一老一小”温情画卷,托举百姓美好生活,不定期在老人活动中心为大家提供唱歌、美食制作等文化娱乐活动和义诊服务,还在重要节日前夕为老人家送上节日慰问品,切实让他们感受到组织的关怀,营造尊老敬老的氛围。

去年8月份,半仙山村创新推出首届“优才计划”行动,利用暑假假期,聚焦大学生及高中生擅长的领域和技能,成功搭建青年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平台和机会,既为青少年提供一个社会实践大平台,最大限度地盘活辖区内的新生动力,又有效调动大家对乡风文明建设的参与,提高了村民的参与感和自豪感。

那开展各类文娱活动的场所在哪里?朱立根给出了答案:对半仙山综合大楼的墙面和天花板进行修补,重新铺设二楼楼台的地板。同时还充分利用综合大楼后院空间,铺设新地板、绘制新墙画、增加儿童滑梯、趣味攀爬等游乐设施设备,打造集运动场、游乐园、宴会厅于一体的多功能场地。

综合大楼成为村中最热闹的地方之一。寻常日子里,小孩嬉闹声、老人聊天声不断传来;开展活动时,村民在互动中联系感情、凝聚发展信心;大好日子里,大家言笑晏晏,举杯畅饮。

村要振兴,投入是关键。“打铁必须自身硬。”对此,半仙山村重点推动集体经济发展。

位于横沥西环路的半仙山第三工业区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但老旧的厂房存在配套设施不完善、厂房布局不合理、集体收益低等问题。半仙山村以“破”与“立”之势,谋划推进面积约320亩旧厂房的“工改工”“工改商”项目,赋予老旧厂房新的生命力和活力,激活经济发展动能。

“破”与“立”之后,便是“新”。“工改”后的第三工业区第一期,预计将增加集体物业约10万平方米,容积率2.8,逐步打造生态型、开放式的高端制造园区。与此同时,半仙山加快整合村委会、幼儿园地块,推动实施半仙山村停车楼兼城市会客厅项目,推动集体经济发展壮大的同时,解决镇中心停车难的问题。

朱立根深知,“百千万工程”是进一步拓展发展空间、畅通经济循环的战略举措,是惠民富民、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新期待的内在要求,“接下来,半仙山村将抓住‘百千万工程’发展机遇,通过产业发展提效、空间风貌提升、配套设施提质等手段,凝心聚力推动‘百千万工程’各项工作走深走实。”

文字:记者 袁健斌 通讯员 黄晓妍 图片:横沥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