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是户外踏青的好时节,也是虫类活跃的季节,广东省疾控中心提醒,清明扫墓或出游时,一定要提防蜱虫和恙虫!
案例一:祭扫时被恙虫咬成重症
近日,佛山南海区的黄女士上山祭扫回来后,反复发热,体温最高达39.5℃,全身出现红色的皮疹。住院后,黄女士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呼吸衰竭、肝损伤等多脏器损伤,最终确诊为重症恙虫病,所幸处理及时,黄女士逃过一劫。
案例二:上山被蜱虫咬伤
家住浙江绍兴的吴奶奶今年70多岁,有时会去山上干农活。前两天,吴奶奶突然感觉自己的耳朵很痛。邻居帮忙查看后,发现吴奶奶的耳朵背部有一个黑色的“小圆粒”。有邻居猜测是蜱虫。于是,吴奶奶去了当地卫生院就诊。经检查,诊断其为蜱虫叮咬,而且蜱虫头部已经钻进皮肤。经治疗,吴奶奶已无大碍。
如何预防恙虫?
恙虫病是由恙虫携带的东方立克次体感染人体所致的急性自然疫源性传染病。
恙虫的个头很小,易被人忽视;再加上被它咬了后,往往不痛也不痒,所以许多人在不知不觉间中招。被恙虫咬伤部位,可出现一无痛的发红丘疹,约0.3-1.0厘米大小,继之形成水泡,中央部位发生坏死、出血,形成圆形或椭圆形黑色痂皮,即为焦痂。
▲恙虫咬后的焦痂
该病起病急,临床表现多样复杂,有高热、毒血症、皮疹、焦痂和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等症状,严重者可因脏器衰竭而危及生命。如何防恙虫?请记住五招:
1.进树林草丛要穿长袖衣服,扎紧裤腿或把裤腿塞进袜子或鞋子里。裸露的皮肤涂抹驱避剂,如含有避蚊胺的市售驱避剂或花露水。
2.不要长时间坐卧草地。
3.野外活动结束后,仔细检查自己或相互检查身体和衣物是否有虫子叮入或爬上。如带宠物去草丛之类的地方活动过后,也需要及时检查宠物身上是否有虫子附着。
4.去野外后出现发热、皮疹,特别是焦痂(恙虫后咬一特征)疑似症状等务必及时就医,并告知医生自己的野外活动史。
如何预防蜱虫?
蜱虫吸血之前的体型只有一个芝麻粒那么大,但吸完血之后能增长几十倍甚至上百倍。
它常出没在草丛、灌木丛、森林等植物茂密的地方,以及动物体表,在户外遛狗、露营、园艺、采茶、耕种都可能会与蜱亲密接触,也有人在院子或社区里感染蜱虫。
蜱虫一般寄生在动物皮肤较薄、不易被搔到的部位,例如人体的头皮、腰部、腋窝、腹股沟及脚踝下方等。
被蜱虫叮咬后,蜱虫的唾液会引起周围血管炎局部充血、
水肿、出血及角质层变厚,可能还会出现高热、头痛、呕吐、腹泻等症状。
如何预防蜱虫?首先,在野外尽量穿长衣长裤,将裤腿塞进袜子,防止蜱虫接触皮肤。其次,避免进入有高草和落叶的植被茂盛区域。再者,户外活动后检查皮肤、装备和宠物,及时发现有无蜱虫。最后,进入室内后2小时内洗澡以帮助洗掉爬行的蜱虫,用烘烤或暴晒的方法除掉衣物上可能存在的虫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