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量经济不是造假经济
南方日报 2024-03-22 11:36:40

编造父母双亡、以“贫苦女孩”人设走红,继而开始直播卖假货的百万粉丝网红“凉山孟阳”,日前因虚假广告罪被判刑11个月、处罚金8万元,揭开了虚假摆拍短视频的一角。

有媒体进一步调查发现,毫无下限摆拍短视频博眼球的案件不在少数,最近爆火的“女子挺5个月孕肚征婚”“211毕业男子被裁瞒着妻子送外卖”“商场保安徒手接住坠楼婴儿”等热门短视频,都是通过摆拍、演绎的手法制作的。此外,虚假摆拍短视频的文案大多是转载抄袭的,用网友的话说“都是熟悉的味道、熟悉的配方”,目的是吸引流量然后变现。

所谓“流量经济”,本就是通过引流直接或间接获利,生活记录等真实内容也好、微短剧等虚构内容也罢,皆是引流方式的一种,本身无所谓对错。可恶的是,有些人不提前声明视频内容是假的,以婆媳斗争、性别对立、贫富差距、乡村困境等热点痛点为话题,用戏剧化的情节展示、真实化的拍摄手法炮制热点、制造争议,肆意撩拨人们的情绪,以骗取流量和关注。

此等低劣行径不仅导致谣言盛行,还会造成恶劣社会影响:“凉山孟阳”恶意消费公众善心,“狼来了”的故事上演多了,真正需要帮助的声音就会被遮蔽;“女子挺5个月孕肚征婚”挑拨两性关系,制造男女对立;“江西萍乡1888万天价彩礼”强化刻板印象,更给地方形象抹黑。中央网信办去年7月发布的《关于加强“自媒体”管理的通知》格外注重信息真实性管理,要求“‘自媒体’发布信息不得无中生有,不得断章取义、歪曲事实,不得以拼凑剪辑、合成伪造等方式,影响信息真实性”“‘自媒体’发布含有虚构情节、剧情演绎的内容,网站平台应当要求其以显著方式标记虚构或演绎标签”,诸多案例表明,这样的规定十分必要。

然而,有些人竟以为,标记虚构或演绎标签相当于给自己限流,以假乱真、混淆视听反而能够实现风险和收益的平衡。与此同时,近年来针对虚假摆拍短视频的处罚多为账号封禁和行政拘留,违法成本较低,相关乱象屡禁不绝。

从中央网信办“清朗·整治短视频信息内容导向不良问题”专项行动,到“凉山孟阳”等多名网红获刑,破除了对虚假摆拍短视频“只能进行道德惩罚”的印象,也传达了监管部门“严”的态度。从百万粉丝网红到身陷囹圄,不良“自媒体”最好引以为戒,免得聪明反被聪明误。

尤其值得警惕的是,凉山系列网红直播带货案件中,不良MCN机构(网红经纪机构)物色“网红苗子”孵化,设计剧本收割流量变现,或将本来的素人引向犯罪的深渊,或放大了一些人的不良影响。近期因使用库存视频引发质疑的点读机女孩事件背后,同样有MCN机构操作的影子。对于这样的网络推手,同样应该加以规制。

文字:维 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