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点名!万江两个省级乡村治理示范村的背后
魅力万江 2024-03-18 15:26:06
图片

 

3月15日,南方+客户端推出《全省点名!万江两个省级乡村治理示范村的背后》报道,聚焦万江新谷涌社区、流涌尾社区,探索两个省级乡村治理示范村背后的成功奥秘。

全文如下

图片

近日,省委农办、省委组织部、省委宣传部、省委政法委、省农业农村厅、省民族宗教委、省司法厅发布《关于公布2023年广东省乡村治理示范村镇创建单位名单及历届示范村镇动态监测结果的通知》,全省89个镇(乡)、846个村入选2023年广东省乡村治理示范镇、村名单。

其中,万江新谷涌社区、流涌尾社区等33个村(社区)获评广东省乡村治理示范村。获评省级荣誉,是对万江街道乘“百千万工程”东风、推动乡村振兴工作向前的成效与证明,更将为万江全域推动乡村治理向前提供先进典型和示范样板。

 

图片
图片
图片

流涌尾社区

集体经济大发展 凝聚乡村治理大合力

图片
图片
图片

微风轻拂,阳光正暖。从万江流涌尾社区振兴长廊出发,沿江而行,可以先后“打卡”南坊公园、中心灯光球场、彩绘长廊、“七宝一丁”码头、龙舟观景平台等近30个节点。踏入社区乡道,村容整洁、环境优美、民风淳朴的和谐文明新景象,随处可见。

 

图片

 

近年来,乘着“百千万工程”的东风,流涌尾社区以建设特色精品村和推进各项乡村振兴工作为契机,以建设特色精品村,全力加快补短板强弱项,打造城乡融合发展的“样板”,绘好“乡村振兴地图”,力促万江全域高质量发展。

 

“以特色产业为火车头,我们希望通过‘基层治理提质增效+聚焦集体经济发展’的两步走战略,推动社区乡村振兴与时代同行。”流涌尾社区党委书记何淦滔表示。

 

图片

 

龙舟码头、南坊公园、胡氏宗祠、东面涌路品质提升、振兴长廊、环村6.8公里彩跑碧道……近年来,流涌尾社区通过雨污分流、“三线”整治、创建特色精品村,打造一大批绿美乡村项目;聚焦辖内河道治理工作,社区严查各类偷排直排行为和侵害河道的违法违规行为,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做到不留死角全覆盖,并加大宣传力度,不断增强村民的环保意识。

 

图片

 

以建设美丽乡村为导向,流涌尾社区持续完善基础设施,一系列贴近民生的举措落地成效,推动村容村貌大变样,切实增强村民居住幸福感——

 

升级改造东面涌路项目中规划停车位100个,在沿河路和中心路路边增设车位近300个,解决村民停车难问题;全面升级人行道,铺设3800米长的沥青路和3500米大理石路,解决村民出行难问题;加固6000米长河堤,提升河堤防洪能力,增强群众安全感;改造13000米长的下水道,有效解决内涝问题……

 

图片

 

产业兴则农民富、乡村活。流涌尾社区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将打造 280 亩观光农业园,促进发展水乡都市文旅业态“造血”功能,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有效助推农业产业与乡村振兴繁荣发展;释放就业创业活力因子,吸引青年返乡创业,实现从单一打工收入到多元创业的模式转变。

 

盘活闲置资源,集体家底“厚”起来。集体经济发展方面,流涌尾社区已完成衡立泰动漫产业园、“七宝一丁”现代园区建设。2024年,社区计划加快推进60亩“工改工”、“三旧”改造项目,打造水乡新型智造工业基地,预计将实现集体经济增收、群众分红翻倍。

 

图片
图片
图片

新谷涌社区

盘活闲置土地添彩和美乡村

图片
图片
图片

 

麟狮贺岁,迎祥纳福。随着锣鼓声响起,莞壹麟狮团队员舞动麒麟、醒狮,为村民献演《凳青》《猪笼入水》《麒麟送福》等精彩节目。今年春节期间,万江新谷涌社区邀请莞壹麟狮团现场表演,赢得了村民的阵阵掌声。

 

图片

 

俯瞰新谷涌社区,新建的公园、绿化带、停车场等公共设施一应俱全,泰新路片、顺联路片等一批闲置用地得到盘活利用,老旧低效厂房焕发新生机……去年以来,万江新谷涌社区紧扣实施“百千万工程”的目标要求,全力抓项目、拓空间、提品质,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生动实践。

 

图片

 

新谷涌社区党委书记陈冠勤表示,当前,社区正持续深度挖掘整合优势资源,加速推进项目落地建设,并通过“三线”整治、污水管网建设等工作,实现社区环境整洁有序,以创先争优、苦干实干的劲头推动“百千万工程”工作落地见效。

 

人居环境整治方面,社区聚焦“扫干净、摆整齐、治违建、除黑臭”,坚持每月10日开展“城市洁净日暨河湖保洁日”、“爱国卫生”活动,努力让社区水更清、天更蓝、村更美;重点推进“三线”整治工程和雨污分流工程,结合实际情况适当“见缝插绿”,对村中道路旁边土地和华美新村土地进行复耕种植,加强病虫害防治和种植管理,使社区绿化景观保持亮丽。

 

图片

 

乡村美,产业兴。近期,总投资约1.7亿、建筑面积约6万平方米的新谷涌智能制造产业中心一期建设项目建设持续加快,建成后将成为集工业、商贸于一体的大型综合体,预计今年上半年全面建成投产,每年增加集体收益约1000万元。

 

图片

 

为进一步促进社区产业结构的转型,社区已计划,将重点谋划推进泰新路片、顺联路片实施“工改工”,盘活一批闲置用地、老旧低效厂房,并通过东莞市轨道交通R1线交通优势和周边项目带动,继续挖掘特色,探索产业带动、物业租赁等多元化发展模式,不断壮大集体经济。

 

来源: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