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4日,正月十五,传统佳节元宵。从上午9点开始,这场名为“庙”趣满堂·2024可园元宵文化庙会的活动就在东莞市可园博物馆北门广场与“东莞记忆”样板段拉开帷幕。穿越红色喜庆、充满设计感的“龙门”,市民踏着红地毯走进庙会主会场,便如水珠入海,流连、沉浸在各个文化区位之中,不知不觉中成为这场文化庙会的表演者。
作为第二届可园文化庙会活动,今年的庙会以“时尚的古典风,凝固的烟火味”为活动主题,内容上突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琴棋书画诗酒花茶”,倡导历史悠久的古典文化生活美学;形式上,选择展示有个性能吸睛、自带网红流量广受年轻人青睐、又利于拍摄传播的商品、展览、表演等,在传统庙会热闹喜庆的基础上,更加突出文化趣味和时代风尚。

一场深挖传统文化的“全民雅集”
本次庙会在可园北广场主会场的基础上,新增了“东莞记忆”样板段分会场,二者各具特色又互相勾连,相得益彰,为广大市民提供沉浸式的文化观赏体验和购物体验。其中,单可园北广场主会场上,就有40个摊位,分为古文化精品展销摊位、文创产品DIY活动区(网红摊位)、雅集及文化微讲座活动区、文化体验操作区,以及车尾箱摊位等,集展、销、体验、互动为一体,将吃喝玩乐购融于一隅,打造成一场既高大上又不失接地气的全民“雅集”。
据可园博物馆副馆长秦文萍介绍,此次文化庙会侧重于深挖中国传统文化,在摊位和商品选择上精益求精,不仅有茶促会组织茶艺师大赛的获奖选手表演宋代点茶,潮汕工夫茶21式等,游客可以现场品味老茶,还引入缮锔专业陶瓷修复机构,以“锔”复“瓷”,和茶艺瓷器花器摊位一起,组成一条古典文化美学视觉动线。“就是大家熟悉的糖果点心,主办方也赋予它美学文化内涵,邀请东莞首位推行唐菓子文化的制菓师,依照可园博物馆珍藏的二居画作创作唐菓点心。此次文化庙会还要求所有摊主都着传统服装出场,打造一场穿越170多年的传统古风文化市集。”


庙会的分会场则有文化周末室内乐演奏、非遗及美食13个摊位的互动以及莞城摄协钟致颖会长摄影作品展等。其中汉服摄影和万江龙舟模型等摊位更是特色,体现了东莞的传统文化与现代审美的结合。同时,来自“潮流东莞·火柴盒”城市time的乐队在分会场驻唱,为庙会增添了一份现潮流与现代的气息。市民们在这里不仅可以欣赏到精彩的表演和展示,还可以参与到各种互动游戏中,感受到浓厚的节日氛围。
分会场与主会场活动主旨统一,即传承中式生活方式的体验分享、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动内容互为补充又各具特色,沿着“琴棋书画诗酒茶花”动线,在元宵佳节将带给参与市集的人们浓浓的新春喜悦,提供具有浓郁传统节日氛围的沉浸式观赏和特色购物体验。

用市集精美呈现“琴棋书画诗酒花茶”
活动策划人周惠介绍,庙会的本质就是一场全民参与的市集,传承着人间烟火,传递着地方文化特性和文化根脉,不仅有强大的传播力和广泛的参与度,也是激活经济能量,促进消费的有效形式,更是年轻人最喜爱和乐于接受的娱乐、消费、社交形式,对于扩大年轻人对可园的认知度、参与度和互联网流量特别有效。
为了更好地展示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有个性能吸睛又利于观众拍摄传播的产品,确保每一个摊位有动态展示、有表演内容、有参与机会,将传统文化市集的“琴棋书画诗酒花茶”品性完美呈现出来,为游客提供沉浸式的观赏、购物体验,策划团队围绕“琴棋书画诗酒花茶”,花了大量的时间在全市精选摊位参与,并作出了大量的沟通工作,力保所有的摊位能充分地展示出各自领域和产品所附加的传统文化内涵。

此外,在会场设计上也独具匠心,处处融入了“龙”“可园”的元素。“我们要求设计一定是要原创,突出中国传统文化和东莞本土文化本色,不仅要融入到可园170多年的历史中,更要让庙会成为一条流淌的河流,让市民如《清明上河图》中的人物一样,在参与的过程中成为整个庙会画面的主角。”周惠表示,庙会不同区域的摊位各自连城一条条的龙,让整个现场群龙齐舞。同时,摊位之间设计了舞龙的卡通人物,市民沿摊驻足,宛如参与舞龙。此外,现场的龙门、打卡点设计,以及所有摊位上融入可园亭台楼阁元素的设计,摊位全员汉服着装要求等诸多细节,让整个庙会的更加时尚,更加具有文化内涵。

本次文化庙会由可园博物馆、莞城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主办,莞城宣传教育文体旅游办公室、莞城文化服务中心、莞城文联、莞城西隅社区、莞城西隅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协办。秦文萍表示,可园是东莞重要的历史文化地标,当年园主张敬修在这里广邀文化名流雅集,使可园成为岭南文化盛地,如今可园博物馆同样是打卡东莞的必到之处。在元宵节这个热闹喜庆的传统节日,以市集的形式为市民朋友们呈现一个既传统又潮流、既有文化韵味又充满烟火气息的“文化庙会”,是可园博物馆从群众文化需求出发,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融合的积极尝试。“在当前大力发展文旅经济的背景下,我们希望在元宵节,营造一个既有中国传统文化韵味,又有现代生活情趣的市集空间,为广大市民提供沉浸式的文化观赏体验和购物体验。”

现场特写
游客慕名而来,现场人头攒动
本次文化庙会不仅只有可园附近的居民纷纷前来共襄盛举,也有东莞其他镇街的市民也慕名而来,甚至还有从广州增城远道而来的游客自驾而来,只为亲自体验这场非遗美食与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盛宴。
庙会以传统文化为核心,展现了东莞深厚的历史底蕴。其中,非遗唐菓子文创食品成为了亮点之一。这些以豆沙为主要原料的唐菓子,不仅口感细腻,更在形状上别出心裁,承载着唐代的文化韵味,让人们仿佛穿越时空,感受到了古代的精致与雅致。尤其是以龙为造型的唐菓子,寓意着龙年吉祥,为节日增添了浓厚的喜庆氛围。因此,唐菓子摊位前人头攒动,市民们纷纷赞叹:“太美了,根本下不了嘴!”

本土非遗美食冼沙鱼丸,则以其独特的制作工艺和口感赢得了众多市民的喜爱。现场制作的冼沙鱼丸摊位前围满了观众与食客,大家纷纷品尝这一非遗美食,感受其中的传统韵味。“寮步三娘”的手工川贝枇杷膏和东莞经典的红糖米浆钵仔糕也备受瞩目……这些传统手工艺品和美食不仅展示了东莞各镇街的文化特色,也为市民们带来了别样的体验。
除了美食,福木源的榫卯结构智力玩具、云韵小茶坊的手作红茶冲泡、虫虫翡翠的翡翠串珠活动等文创产品DIY,以及汉服及周边配饰,龙狮(微缩)闹春,彩绘龙年新春古风彩绘妆容表演表现活动也吸引了大量的亲子游客参与其中。比如,在会和堂的摊位上,那些用陈皮制作的玫瑰花束,让许多游客为之驻足,感叹东莞果然是名副其实的“藏茶之都”和潮流城市,“很会玩”。

火烧泥摊位上,许多小朋友则聚精会神地在茶杯上绘画创作,家长则围在身边拍照晒圈。“给自己一个机会,在历经72道工序的景德瓷坯上作画,制作一个属于自己的茶器。这句话同样可以用在我们参加可园庙会的感受,对我们来说,参加这样的文化活动同样是一个尝试和机会。”摊主邓女士表示,他们是第一次来参加可园庙会,感觉整个环境和氛围特别好,现场人流也非常大,特别是一些文化体验类的摊位特别受家长和孩子欢迎。

“在网上看到东莞可园文化庙会,羡慕已久,抓住春节的尾巴,赶紧来一趟。”慕名而来的增城游客李先生一家三代齐聚庙会现场。他表示,来到现场才深深体会到东莞元宵的热闹和喜庆,整个庙会内容很丰富,文化气息十足,也很新潮,真的把传统文化和时尚潮流融合在一起,展现了这里深厚的文化底蕴。“这里不仅满足了我们的吃喝玩乐购,逛完庙会后还能到可园这座广东四大名园踏春,一下子整个春节就完满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