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剧是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亦是岭南文化宝库中的璀璨明珠。在广东,“过年睇大戏”成为一种传统文化习俗。2月11日,由东莞市可园博物馆主办的“粤韵贺新春”实景演出在可园古建筑区举行,一天两场精彩的粤剧粤曲表演,为粤剧爱好者们送上了一份丰盛的文化大餐。
粤韵贺新春 “粤”唱“粤”精彩
据了解,本次的实景演出共有两场,演出时间分别为10:30-11:30、14:30-15:30。
上午10时,记者来到演出后台,数名表演者坐在化妆台前,作上台前的最后准备,而观众们则是早早地就围着湖边,他们在微凉的春风中翘首以盼,等待一场大戏开锣。
上午10时30分,演出正式开始,享有“东莞三大平喉”之称的表演者祁雪贞,登上可湖中的小船,为观众献上贺岁小曲独唱《醉春光》《欢欣鼓舞贺新春》,其唱腔婉转流畅,音色甜美动人,引得观众纷纷拍手叫好;其后,两位擅长高胡与扬琴的艺术家林发文、麦旭,在可亭里为观众们演奏脍炙人口的广东音乐《步步高》《青梅竹马》,优美动人的旋律、活泼明快的节奏以及精湛的演奏技巧,让现场观众尽享经典的魅力。
随后,富有年味的贺岁小曲《恭喜你》《唱支新歌贺新年》《迎春花》《欢乐年年》《平湖秋月》《新春颂献》轮番登场,受到了观众的热情追捧;粤曲《状元回朝》《游园惊梦》、粤剧折子戏《情醉华清池》等歌曲,演员们精致的妆扮和纯正的唱腔,让粤剧爱好者们一饱眼福,现场掌声不断。
“沉浸式”演出 惊喜嗨不停
此次“粤韵贺新春”实景演出,以可湖及临湖建筑为实景舞台,让表演者或乘船、或静坐、或行走于其中,打造“沉浸式”演出。
观众跟随着演员的演出,一边聆听悠扬的曲声,一边欣赏可园的园林景观,还会在置景和曲艺中“一秒入戏”,全身心感受曲中人物的情感变化,感受粤剧的魅力。市民王女士说:“以前看粤剧的演出,演员都只是在舞台上,这次演出他们(表演者)在船上、亭子里,甚至还会在回廊上移动,感觉和他们的距离很近,仿佛身临其境。”
当表演者邓焕欢在表演曲目《平湖秋月》时,她站在船头,手提篮子,将带有“大吉”寓意的桔子抛向湖边的观众,不少观众纷纷伸出双手来接。这种有趣的互动形式,让观众惊喜连连的同时,又感受到了春节浓厚的氛围。一位接到桔子的张女士说:“我一直都喜欢广东的戏曲音乐,今天特地来到现场,没想到还接到了带有‘大吉大利’寓意的桔子,意头特别好。”
让更多人喜欢粤剧 焕发粤剧新活力
“我们非常重视这次的活动,为了能给群众一个完美的演出,演出人员多次在可亭和小船上排练、走位、背词。”为了保证演出能成功举行,莞城曲艺协会艺术家们多次在可亭和小船上排练粤剧、练习走位、背词。东莞市戏剧曲艺协会莞城分会会长祁雪贞表示,希望这次的演出,能丰富游客的视觉盛宴,让他们感受到广东地道的粤剧文化魅力,也希望能弘扬、传承、创新粤剧粤曲艺术,让更多的人喜欢上粤剧。
“举办本次活动,希望能传承和弘扬新春习俗文化,焕发粤剧戏曲新活力。”活动主办方可园博物馆相关负责人表示,粤剧是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过年睇大戏”是广府地区独具特色的民俗。希望通过此次的实景演出,打造“传统与创意”相结合的游园景观环境,将粤剧粤曲融入优美环境,给游客带来沉浸式畅游体验,焕发粤剧新活力,营造浓厚的节日氛围,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