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党和政府的慰问,让我们在东莞也能感受年的味道。”“东莞是个好地方,我们就在东莞过年。”“春节之后,我们还回东莞上班。”……春节前夕,东莞开展2024年市领导春节慰问活动。连日来,东莞市、镇街(园区)、村(社区)的慰问人员走进企业、深入工厂车间,看望慰问异地务工人员,推动千万人口与城市深度融合、共生共荣。
▲在东莞工作的异地务工人员周桂官收到新春慰问品和慰问金
在东莞务工,也能体味家的温馨,感受年的味道。
2月4日,在万江街道莫屋社区,杨富文家里来了慰问人员,收到丰富的年货和春节慰问金,35岁的杨富文眼睛都湿了,不停地说“谢谢”。
杨富文是广东兴宁市罗岗镇人,现在万江一家公司上班,妻子在医院做护理工作,家庭月收入8000多元。但上要照顾父母,下要照料两个小孩,日子并不宽裕。特别是2岁多的大儿子,出生时因难产、缺氧,经过医院抢救后仍然有四肢发紫、无力的情况,出生后就时常住院,加上康复理疗费用,医疗费用是一笔大开销。夫妻两人齐心,日子虽然拮据,但也和睦温馨。
慰问人员嘘寒问暖,让杨富文感到很温暖,“春节回家,年后还回东莞上班。有党和政府的关心关爱,我们一定会战胜困难。”杨富文说:“东莞是个有人情味的好地方。感谢大家的关照,我们一定努力工作,把老人照顾好,把小孩培养好。”
东莞宜居宜业,让人感到特别温暖。对此,扎根东莞20多年的周桂官深有感触。
周桂官是浙江台州市人,今年45岁,目前在东莞莞城经营一家眼镜店,育有2名子女,父母和孩子均在家乡,由妻子照顾。
近年来,周桂官虽然工作繁忙,但一直热心投身于公益活动,空余时间加入义警维持秩序,每年自发组织探访独居老人和困难人员,疫情期间更多次积极参加各种志愿活动等等,为有需要的群众提供帮助。周桂官不仅不计得失、慷慨解囊,还热心为社区、街坊邻里解决生活中的矛盾,是大家公认的“和事佬”。他尽自己所能支持着北隅社区的工作,用实际行动回馈社会,诠释着时代担当与奉献精神,充满正能量。
▲周桂官和志愿服务团队一起看望慰问社区老人
周桂官在东莞创新创业,并积极参与志愿服务活动,正是千万人口深度融入城市的缩影。慰问人员新春慰问品和慰问金交到他手上,纷纷点赞他的志愿服务和爱心行为。
“东莞是一座有爱的城市,我也深受感染。”周桂官说:“我在东莞租房开眼镜店,方方面面都得到当地社区的关照,我们平时牵头开展志愿服务和公益活动,就是以实际行动回馈社会,做一点力所能及的实事,与城市一起成长。”最令他欣慰的是,“我们以前只有2个人,现在志愿服务队里有100多个人,大家经常开展公益活动,切实解决了周边群众的一些烦心事。”
延伸阅读
东莞多措并举促进异地务工人员就业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东莞制造业的蓬勃发展,离不开大量稳定的员工队伍。近年来,东莞始终把关爱异地务工人员作为支撑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多措并举维护好员工权益,让务工人员的获得感、幸福感看得见摸得着。
——稳定和扩大异地务工人员就业创业。东莞坚持就业优先,完善政策指引,精准落实社保减负、就业创业补助等惠企政策,稳定市场主体岗位供给能力。围绕扩大容量、提升质量、青年就业、民生兜底、效能提升,提出5方面16项政策措施。进一步强化对异地务工人员等重点扶持对象的支持力度,优化贷款经办和管理制度,促进异地务工人员等各类群体在莞创业。2023年以来累计发放各项就业创业补贴(已含贷款贴息)2.82亿元、惠及20.87万人次、1.32万家次企业。
——提升异地务工人员能力素质。东莞开展“技能人才之都”质量提升年行动,加强技能人才平台建设,依托企业等培育主体新增设立技能大师工作室50个,新增设立3家高技能实训分基地。提供889项公益性技能培训项目,新增完成劳动力学历技能素质提升36.78万人次、历年累计246万人次。2023年为12754人核发技能提升补贴1693.575万元。
——维护异地务工人员劳动保障权益。东莞持续开展企业薪酬调查工作和企业人工成本监测工作,引导企业合理调整人工成本。强化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责任落实,常态化开展“莞薪无忧”专项行动,落实劳动关系领域问题线索“6小时、12小时”即办机制。打造社保卡居民服务“一卡通”东莞样本,承办全省推进社保卡居民服务“一卡通”工作现场会,东莞经验在会上向全省推广。目前,全市社保卡持卡1103万人、电子社保卡签发量1100万,电子社保卡人口覆盖率全省第一。
——优化异地务工人员就业用工服务保障。持续开展“东莞云聘”“周四直播间”等直播带岗服务活动,引导用工资源向重点企业、重大项目优先倾斜。常态化开展“春风行动”“南粤春暖”“莞铜云聘会”等专项服务行动。2023年集中为未就业群体、异地务工人员开展1328场就业服务活动,提供9.28万个岗位,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提供20.35万次公共就业服务,有效促进供求对接,推动一大批异地务工人员在东莞找到心仪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