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东莞市鸦片战争博物馆参与录制的大型实景式移动思政节目《为时代育新人》国防公开课《钢铁长城》在全网播出,迅速引起广泛关注。为拍摄录制该节目,湖南省委宣传部、湖南教育电视台与我市联动,首站走进东莞鸦片战争博物馆沙角炮台,从一尊大炮的诉说,带你寻找“钢铁长城”恒久永固的密码。
长城,是中国古代最大的军事防御工程,自古以来就是中国国防的象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通过巩固国防和建设一支强大人民军队,打造了守卫祖国的钢铁长城。

《钢铁长城》由青年师生组成的游学团,围绕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代背景下全民参与、共同建设巩固国防和强大人民军队这一课题,展开一段难忘的游学探访,寻找“钢铁长城”恒久永固的密码,筑牢为新时代国防和人民军队建设事业贡献青春力量的思想基础。
在中国近代史的开篇地东莞虎门,游学团走进了沙角炮台旧址,寻迹“近代史开篇地”,感受“觉醒之门,英雄之地”。沙角炮台被誉为“中国南方海上长城”的虎门炮台群的第一道防线,是鸦片战争时期的历史见证之一。游学团从这座“海上长城”开始,一同探寻“钢铁长城”胜战密码。

通过鸦片战争博物馆讲解员王敏琪的讲解,游学团了解到“中国南方海上长城”的历史变迁以及林则徐、关天培等有识之士积极加强国家的海防、边防建设,抵制列强入侵作出的努力,也聆听了爱国将领陈连陞与忠义节马的悲壮故事。游学团们回溯近代以来的国防历史,从一尊尊大炮等武器装备的无声诉说中,感受祖国国防从无到有、从弱向强的发展历程。

游学团通过虎门沙角炮台大炮了解了近代中国“有国无防、有兵不强”的屈辱历史,看到了晚清与世界强国之间存在的巨大科技代差,也看到了中华民族赓续绵延的忠勇卫国、舍生忘死的抗争精神。
为更好地提升全社会对铸就钢铁长城、建设巩固国防的价值与意义的认识,近年来,东莞市加强鸦片战争博物馆、广东东江纵队纪念馆等各类纪念设施、遗址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管理、活化和运用,切实发挥资政育人的作用,通过文化交流、红色研学、短视频征集、主题活动等,助推全社会从历史文化中不断汲取前进的力量,共同铸造起强大的“钢铁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