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松山湖交出一份亮眼成绩单:根据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松山湖全年GDP首次迈过900亿元大关,增长11.8%,增速全市第一,彰显引领东莞高质量发展核心引擎担当;2024年松山湖定下发展目标:争取突破千亿GDP——记者从2月2日召开的松山湖2023年度工作总结大会上,获悉上述消息。
2024年,松山湖将紧密围绕市委“投资年”、松山湖“企业服务年”,在产业发展、科技创新、城市建设三大领域全面发力,打造引领东莞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为东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作出松山湖贡献。
▲松山湖召开2023年度工作总结大会
2023年勇挑大梁:
GDP首次迈过900亿元大关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松山湖迎难而上、抢抓机遇,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之年。锚定引领东莞高质量发展核心引擎的奋斗目标,松山湖努力拼搏、务实担当,各项事业取得新成效。
一年来,松山湖主要经济指标快速回稳向上。根据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园区全年GDP首次迈过900亿元大关,增长11.8%,增速全市第一;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7%,规上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11.5%;固定资产投资总额298.85亿元,增长10.6%;规上服务业营收590.87亿元,增长37.6%;限上零售业销售增长129.7%。
招商引资取得新成果,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过去一年,松山湖实现内资协议引资212.77亿元,有效盘活载体面积75.5万平方米。
数字经济蓬勃发展,成为支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过去一年,松山湖实现规模以上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突破330亿元,同比增长88.3%。启用松山湖开发者村,落地腾讯云数字经济产业基地。
过去一年,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共引进产业项目133宗,为全市产业立新柱提供坚实支撑。
过去一年,松山湖稳步推进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全链条全过程全要素科技创新生态体系不断完善升级。散裂中子源二期取得初步设计批复,先进阿秒激光可行性研究报告已获批,阿秒科学中心正式运作;香港城市大学(东莞)一期项目已投入使用,大湾区大学(松山湖校区)基本建成等,松山湖科学城集中度显示度加速显现。

▲散裂中子源全景
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过去一年,松山湖企业创新主体不断壮大。园区R&D投入强度达13.4%,稳居全国第一梯队。新增市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2家。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覆盖率达87.6%。
过去一年,松山湖创新成果不断涌现。散裂中子源孵化设备BNCT产业化进程加快,放射性同位素生产项目启动预研;松山湖材料实验室一期引进25个创新样板工厂团队,在孵企业35家,累计融资9.2亿元。新增PCT专利申请142件,新增国内专利授权5095件。
人才集聚效应不断增强。松山湖累计发放人才发展专项资金超1.5亿元,集聚各类国家级人才近百名,市创新创业领军人才近百名。
科技创新氛围更加浓厚。过去一年,松山湖成功举办松山湖科学会议、首届数学论坛、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论坛等活动。国际创新创业社区引进优质项目超200个,入驻人员近4000人。
过去一年,松山湖推进城市品质跃升,“人城产”深度融合发展的城市新格局更加突显,城市配套加快完善。通湖礼廊二期、南部片区综合体育公园投入使用,科学公园首开区开园,文化艺术街区项目加快建设,华侨城(欢乐海岸)、展演中心全面启动建设。
在教育医疗方面,松山湖建成松山湖第三小学,新建4所公办幼儿园,新增1950个公办幼儿园学位、2700个公办小学学位;稳步推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迁建,中部社区卫生服务站改造完成。
▲松山湖第三小学鸟瞰图
2024年发力三大领域:
地区生产总值争取突破千亿
根据会议,2024年松山湖主要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速10%以上,力争12%,争取突破千亿大关。
围绕实现全年目标任务,2024年松山湖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二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和市委市政府工作安排,以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建设为统领,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紧密围绕市委“投资年”、松山湖“企业服务年”,在产业发展、科技创新、城市建设三大领域全面发力,全力打造引领东莞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为东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作出松山湖贡献。
松山湖将强化产业发展核心引擎地位,坚决扛起支撑赋能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政治责任,从招大商招好商,扩大有效投资,优化产业布局,抓好外资外贸,做好企业服务,优化经济运行调度机制等方面入手。
新的一年,松山湖将优化产业布局,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强人工智能、新型储能、低空经济等未来产业的前瞻布局。加快发展数字经济,推动工业数字大厦、数字产业集聚试点、松山湖开发者村、腾讯云数字经济产业基地等平台发展,服务全市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重点发展科技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进一步丰富研发设计、人才培育、检验检测等业态。
松山湖将优化产业布局,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工业数字大厦、数字产业集聚试点、松山湖开发者村、腾讯云数字经济产业基地等平台发展,服务全市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松山湖还将以建设数字贸易港为抓手,支持外贸龙头企业提升产能,打造贸易企业聚集区,力争外贸进出口总额达1000亿元以上。
松山湖把2024年定位为“企业服务年”,新的一年,松山湖将落实“倍增计划”“小升规”等扶持政策,推动各类优质企业规模效益“双倍增”,全力支持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壮大用好“莞企莞货”、展销中心等平台,帮助企业找订单拓市场。
松山湖将强化科技创新核心引擎地位,优化调整科学城总体发展规划。推动散裂中子源二期动工建设,先进阿秒激光基础设施立项建设。做好松山湖材料实验室转制工作,推动香港城市大学(东莞)正式开学,大湾区大学(松山湖校区)投入使用。
▲松山湖航拍图
根据大会,2024年要大力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支持企业建设高水平研发机构。大力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支持企业组建创新联合体,联合开展技术攻关;支持企业与创新平台共建联合工程中心、实验室。
此外,松山湖还将加快建设高效孵化体系,完善国家技术转移人才培养基地建设,推广实施科技特派员项目。大力推广松山湖国际创新创业社区经验,构建优质项目全流程孵化落地体系。开放园区各类应用场景,打造供应链企业集群,构建协同创新体系。
松山湖还将精心举办松山湖科学会议、数学论坛、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论坛等高端科技活动,争取更多高水平产业技术交流活动落户松山湖,持续营造更加浓厚的科学氛围和技术创新氛围。
松山湖将强化城市建设核心引擎地位,以重大项目带动城市面貌和城市品质再提升,以打造松山湖城市CBD的定位加快建设中心城区,建成文化艺术街区并开放运营等,加快建设科技馆、环湖慢行系统等高品质公共空间,改造升级松科苑,加快路灯改造提升,加快松月文化广场欢乐海岸展演中心建设;加快推进跨湖通道、过街天桥等一批新建工程,完善生态园、东部工业园路网。
2024年,松山湖还将从坚持办好民生实事增进民生福祉,铸造高质量发展的“硬核”铁军等方面予以推进,让更多发展成果更好惠及人民群众,切实凝聚起推动松山湖高质量发展的磅礴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