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释放出抓经济、拼经济的强烈信号,大朗将对标对表、勇挑重担、全力追赶,大朗今年各项经济发展目标与市同步,并在实际工作中争取最好结果。”1月31日,东莞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开幕,市人大代表、大朗镇党委书记郭怀晋受邀做客东莞报业全媒体两会会客厅并表示,2024年,大朗将坚持以经济稳增长为中心,以“四大硬举措”深入实施“投资年”突破攻坚行动,并打好“百千万工程”全域铺开整体战,全方位创建“产城人”深度融合、共荣共生的“大朗样板”。
关键词:谈感想
对标对表、勇挑重担、全力追赶
东莞日报:听完政府工作报告后,您有什么感受?接下来,大朗镇有什么样的总体发展思路?
郭怀晋:报告从六大方面总结了2023年东莞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成效,其中提到多处与大朗相关的工作,比如大朗入选省森林城镇、凤山郊野公园成为绿美广东示范点、散裂中子源二期规划建设、莞番高速三期建成通车等,让我们倍感振奋、备受鼓舞。
报告释放出抓经济、拼经济的强烈信号,大朗将对标对表、勇挑重担、全力追赶,大朗今年各项经济发展目标与市同步,并在实际工作中争取最好结果。
报告部署了新型工业化、“百千万工程”“投资年”行动等九大方面工作,明确了今年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路线图和任务书,听完后让我们有一种“坐不住、等不及、马上干”的干劲和冲劲。
接下来,大朗镇将深入贯彻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和省委十三届四次全会精神,按照市委十五届七次全会和本次大会的部署要求,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锚定全年经济增长5%的目标,坚持以经济稳增长为中心,以“百千万工程”为统领,以“投资年”行动为突破,以高水平安全为保障,加快推动大朗高质量发展,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东莞实践作出应有贡献。

关键词:百千万
创建“产城人”深度融合、共荣共生的“大朗样板”
东莞日报:“百千万工程”是广东高质量发展的“头号工程”,接下来,大朗镇将如何紧紧锚定城乡融合发展的重点方向,推动“百千万工程”走深走实,加快构建镇强村兴的生动格局?
郭怀晋:上周,大朗镇举办了第二期“百千万工程”擂台赛,通过打擂比武、赛龙夺锦,激发镇村两级推进头号工程的热情、激情和豪情。
2024年,大朗镇将打好“百千万工程”全域铺开整体战,全力绘就“智造产业+绿美生态+潮流文化”三张锦绣画卷,全面打造“世界毛织之都、中国荔枝之乡、全国篮球名镇”三大金字招牌,全方位创建“产城人”深度融合、共荣共生的“大朗样板”。
一是擦亮绿美大朗生态名片。重点打造“一河一路四园”绿美生态示范带,推进大陂海“一河两岸”景观提升工程,提升“一主路、三出入口、四支线”的城市门户道路沿线环境,高水平规划建设凤山郊野公园二期项目,完成大朗中心公园一期建设。
二是建设活力潮流文旅城市。深化大朗优选“文化+”计划,精心策划“凤山游玩季”系列品牌。实施文化设施扩面提质工程,加快新大朗图书馆的选址规划工作,打造石厦村最潮“村BA”篮球夜市、蔡边村麒麟武术主题商业街区等网红打卡点,创建1个特色精品文化示范村。积极备战各项篮球赛事,全力冲击2024年“村BA”全国总冠军。
三是打造洁净宜居品质大朗。久久为功提升农村人居环境,着力打造镇级美丽圩镇“七个一”升级版。加快打通5条与松山湖的断头路,巩固中子源路等交通廊道周边环境整治,为香港城市大学(东莞)开学提供干净有序的环境。引进市属国企参与,强力推进屏山社区城中村改造项目超700亩,打造松山湖科学城高端人才服务配套区。
四是建成一批惠民便民工程。办好2024年“十件民生实事”,完成第一小学、宏育学校2所学校扩建工程,加快大朗医院改扩建项目建设,谋划大朗敬老院升级改造。坚持“一村一停车场”建设,每年新增不少于3200个停车位。率先开展毛织片区电动三轮车村级自治管理试点,探索在莞樟路等主要路段打造非机动车道管理试点。
五是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重点培育“创先”“进位”“美丽乡村”三类共6个典型村(社区),推动巷头社区入选全省第二批典型村,以点带面推动28个村(社区)协调发展、共同发展,力争2024年全镇村集体总资产超160亿元,经营纯收入超10亿元。
关键词:投资年
狠抓工业投资 全力招商拓空间
东莞日报:市委市政府将今年定为“投资年”,将其作为东莞培育新动能、焕发新活力的重要突破口。大朗镇将有哪些实招和举措,全面掀起项目建设热潮,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
郭怀晋:大朗镇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以“四大硬举措”深入实施“投资年”突破攻坚行动,力争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超58亿元、增长10%,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一是狠抓工业投资“生命线”。深入实施工业投资和“大技改”三年行动计划,建立重大项目动工、建设、投产全链条闭环机制,实现项目“摘牌即动工”“完工即投产”。2024年完成工业投资超38.5亿元、工业技改投资超22.4亿元,28个市重大项目完成投资超27亿元,其中促成重大项目新开工7个、投产7个。
二是全力打好招商“主动战”。强化1000万元招商专项资金激励作用,全力抓好迈科地块、大朗中学南面地块等招商工作,近期重点洽谈跟进深圳大成装备、正强集团等优质项目。全年招引超亿元项目不少于10个、完成协议固投超53亿元,其中超10亿元项目2个,力争50亿元特大项目实现“破冰”。
三是持续拓展产业“新空间”。全力攻坚象山现代化产业园区,今年力争拆除整备不少于320亩。统筹盘活存量土地,全年完成村级土地收储不少于700亩。全面提速21宗“工改工”项目,今年将推动迈科地块等13个“工改工”项目动工,累计改造面积845亩,预计可建成近170平方米高品质产业空间。
四是提速建设基建“大工程”。加快常虎、莞深高速改扩建项目征地拆迁步伐,紧盯中心公园、大朗医院、工人文化宫等建设,新建一批5G基站、充电桩不少于180个。建立“百千万工程”项目绿色审批通道,综合运用专项债、社会资本等融资方式,有效保障立体停车场、城中村改造等项目落地,全年完成基础设施投资约8亿元。

关键词:一号文
推动传统产业升级 壮大新质生产力
东莞日报:今年,东莞市政府“一号文”聚焦新型工业化,大朗镇将如何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助力东莞高质量建设国际科创制造强市?
郭怀晋:大朗镇作为全国羊毛衫名镇、制造业强镇,将紧扣“传统产业升级和新质生产力培育”两大主线,贯彻落实市政府“一号文”要求,“两位一体”推进新型工业化,助力东莞高质量建设国际科创制造强市。
在毛织传统产业升级方面,锚定打造千亿级纺织服装产业集群,推动大朗毛织产业转型升级,打造“世界毛织之都”。突出品牌培育,打造“大朗优选”品牌2.0版本,布局“五大飞地展馆”(即浙江濮院纱线馆、广州中大大朗优选馆、绥芬河边贸展厅、大连大朗优选馆、成都大朗优选馆),探索“大朗织交会+虎门服交会”合作办展,提升大朗毛织区域品牌影响力。突出质量提升,打造“四大中心平台”(即毛织整烫中心、电商直播选品中心、毛织科创中心、设计师创意中心),争取认定为国家纺织服装创意设计试点平台,集聚一批优秀设计师和生产性服务企业,提升大朗毛织产品市场竞争力。突出文化赋能,制定《文化赋能毛织产业白皮书》,借鉴马可波罗陶瓷博物馆,筹备打造“毛织纱线博物馆”,提升大朗毛织时尚潮流吸引力。
在新质生产力培育发展方面。集聚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基富易集成电路产业园、佳华工研固体储氢产业园等战新产业平台,加快推进松山湖科学城先进材料生产项目投产,首批进驻5个新材料产业项目,推动更多“创新样板工厂”孵化项目在大朗就地产业化。壮大先进制造企业梯队,今年将推动重点企业数字化转型不少于30家,培育“小升规”企业超60家,推动高新技术企业总数突破350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超100家。持续优化人才综合环境,年内建成交付“莞香苑”三限房846套,推出阳光城、中海等安居房286套,创新人才交流机制,开展“院士专家企业行”活动,汇聚更多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