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东莞两会|市政协委员魏宇翔:高标准规划东南临深片区,建设莞深前沿经济带
东莞+ 2024-01-29 23:11:29

2023年12月,广东省政府印发广州、深圳、珠江口西岸、汕潮揭、湛茂五大都市圈发展规划。其中,东莞市全域纳入深圳都市圈。东莞应该如何把握机遇、发挥专长,促进莞深一体化,当好深圳都市圈的副中心?东莞市政协委员魏宇翔在提案《关于建设莞深前沿经济带 促进莞深一体化先行的建议》中指出,要积极建设莞深前沿经济带,促进莞深一体化先行。

高标准规划建设东南临深片区

深圳都市圈是全国人口和经济要素高度聚集、城镇体系和功能较为完善的城镇密集区。深圳都市圈中,深圳作为主中心,需要促进都市核心区扩容提质,提升城市综合承载力,强化资源要素配置能力,引领带动都市圈一体化发展。

东莞作为副中心,需要立足“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的城市定位,持续增强高质量发展动能,全面提升综合实力,增强经济发展活力和韧性。东莞如何加速融入深圳都市圈?魏宇翔在提案中指出:“东莞要高水平、高起点、高标准规划建设东南临深片区。”

魏宇翔进一步建议,可以按照松山湖、滨海湾新区行政管理模式和运作方式,由市领导统筹挂帅,把东南临深片区各镇组织起来,下狠心、使狠招、用狠劲打破各镇区划分割、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力争将其建设成为莞深融合发展的前沿经济带、协作发展区、创新共同体,共享深圳产业、科技、金融和高层次人才,进一步促进莞深在各层面深度联动融合。

“具体而言,东莞应积极牵手深圳,尤其是光明新区、龙华新区、龙岗区、坪山新区等与东莞市东南部接壤地区。以经济统筹先行,共同规划各类上规模、体量大的产业承载平台,并发挥莞深各自优势,大力引入先进制造、新经济、未来产业等特色重点领域及技术人才、科研协作平台。”魏宇翔表示。

在产业布局方面,魏宇翔建议,东南临深片区应着眼于未来产业,着眼于构建莞深创新共同体,大力建设概念验证、中试验证和成果转化基地,发展未来产业、新兴经济。

同时,魏宇翔建议,东南临深片区应加速转移和淘汰夕阳产业,以及在本土没有发展优势和潜力,却仍零散分布的产业,重点规划新产业空间,合理布局新经济新平台。

加速交通一体化 营造良好环境

加入融入深圳都市圈,牵扯到城市发展的方方面面。在魏宇翔看来,莞深融合不仅要做到城市定位、产业政策、战略发展上的相互补充,更要消除日常不必要的阻碍。

“尤其是交通方面,应全面打通链接莞深两地的各个交通死角和障碍,优化东南临深片区各个交通节点的景点设计和文化植入,全面促进莞深两地交通一体化通行。”魏宇翔表示。

另外,对于临深东南片区的轨道交通等基建,魏宇翔认为,可以采取合作投资的方式,莞深共享效益,提高跨莞深工作生活的两地人员通勤效率,让两座城市之间交流更加密切。

体制机制的改革和融合发展也是魏宇翔关注的重点内容。

“要构建适合跨区域、职住分离、有利于莞深两地互利共赢的利益分配机制。”魏宇翔在提案中写道,东莞应重点针对交通、教育、医疗、养老和租房保障等一系列涉及跨区域的公共事业,构建专项合作机制,进而提升东莞公共服务层次和水平,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加深莞深一体化程度。

文字:杨梓跃 编辑:张东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