莞商这一年②|莞民投黄为国:立足东莞、扎根东莞、投资东莞
东莞+ 2024-01-24 14:01:01

编者按:日月其迈,时盛岁新。我们走过不平凡的2023年,迎来充满希望的2024年。回首2023,莞商乘风破浪、笃行不怠,迈向新的一年,莞商必将走向更加广阔的舞台。新年伊始,《东莞日报》联合东莞世界莞商联合会推出《莞商这一年》专题报道,共同盘点过去、谋划发展、展望未来。敬请垂注!

“如果要用一个词形容这一年,我觉得是‘奋斗’。”东莞世界莞商联合会常务副会长、东莞民营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总裁·副董事长黄为国说。2023,对于广大民营企业而言是“极不容易”的一年,对于莞民投而言更是“奋力求存”的一年。

这一年来,莞民投不仅在重重困境中突围而出谋生存,也在不利形势下创新思维谋发展,更在不断变化中积极探索谋变革,展现了莞民投入的拼搏精神和坚韧品格。

一年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内外部环境,莞民投始终坚定“产业优先,金融赋能”的战略,坚持“立足东莞,聚焦产业,深度融入湾区发展”的思路,着力收拢聚焦、稳中求进、困中求变,在产业聚集、资本赋能等领域持续发力。

东莞市第十五次党代会报告提出,要求莞商会、莞民投发挥平台作用,助力东莞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莞民投积极探索一个“产业+资本+创新”的大平台发展路径,不忘聚合民营资本发展的初心,奋勇前行。

在产业集聚方面,莞民投努力打造“莞民投”产业标杆。这一年,莞民投·常平云谷产业园持续发力,一期引进电子连接器、新能源PACK、机器人核心零部件产业企业30多家,其中上市后备企业2家,专精特新企业2家、国家高新企业20家,二期列入常平镇2023年重大项目已动工;莞民投·松湖信息产业园(一期)精耕细作,已签约将近40家企业,包括3家上市后备企业、4家省专精特新企业、9家国家高新企业。两个园区初步形成产业集聚发展,为地方经济注入新活力。

在资源整合方面,莞民投积极实践莞商抱团多方联动机制。这一年,在东莞两级法院的正确指导下,在市委统战部、市工商联的关心和推动下,莞民投联合莞商企业组建投资人,通过司法重整方式挽救了濒临倒闭的东莞光华医院,有效纾解了企业经营风险,成就省市两级首例综合性民营医院预重整转重整的成功案件,是东莞法院通过破产审判救治市场主体、东莞工商界通过“法院+商会+民间资本”联动机制优化营商环境,是政商两界协同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维护了社会稳定、增进民生福祉,极大鼓舞和提振了本土民营企业参与实体经济的信心。

在创新模式方面,莞民投在城市核心区树立民营资本旗帜。这一年,肩负着股东殷切期望和社会高度关注的东莞民营资本总部“莞商汇”亮相,项目位于东莞CBD首开区,莞民投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提出为来自各地各领域的青年企业家和青年创新群体搭建成长平台的工作要求,明确了莞商汇以“青创会+青创馆+青创基金”三个平台为抓手的青年创业发展战略,明确了莞商汇以“1+6金融潮奢品牌”为抓手的青年创意新经济战略,明确了莞商汇以“家族财富管理”为抓手的青年能力拓展优化战略,努力为青企发展、青创事业提供更多更好的交流、发展空间,拓展更多的产业商机。

“展望2024年,我对莞民投的未来充满信心与期待。抢抓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新机遇,依托深圳都市圈一体布局的格局优势,我们相信东莞仍是最好的营商热土,将继续为我们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与机遇。莞民投会继续立足东莞、扎根东莞、投资东莞。”黄为国表示。

2024年,莞民投将紧抓“百千万工程”高质量发展的机遇,扎实推进常平云谷、松湖信息产业园等项目的产业招商和运营服务,构建园区“产业生态社区”,为中小企业成长助力赋能,为地方经济发展添砖加瓦;2024年,莞民投将融入中心城区“一心两轴三片区”建设发展,加快推进南城车站改造项目转化落地,争取该项目于上半年动工建设;2024年,莞民投还将全面落实“莞商汇”项目工程建设任务,同时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鼓励青年企业家、青创人才扎根东莞创业发展的号召,充分发挥莞民投资源聚合的平台优势,以“莞商汇”项目为载体,引领莞商新锐青年抱团互促,在东莞高质量发展机遇中发现商机、发展事业。

文字:首席记者 曹丽娟 图片:受访者供图 编辑:李世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