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
2023年,东莞职业教育发展站在“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的城市定位,坚定不移地坚持硬软件两手都要硬、两手都要抓:致力于持续推进扩改建工程,率先完成中职学校办学条件达标任务;致力于深化产教融合,实现公办职业院校产业学院全覆盖,强化政行企校协同育人,成立产教融合共同体以及产交融合联合体,推动形成高水平技能人才供给模式等,持续探索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新模式,奋力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为“制造业当家”提供教育支撑。


推进改扩建工程,率先完成省内办学条件达标任务
红色大气的教学楼,平整舒适的蓝色跑道,崭新的多功能礼堂……在2023年9月开学之际,就读于东莞市经贸学校的高二学生小张亲眼见证了学校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在的学校比以前大了,实训和生活条件也得到了改善,在这里读书非常开心。”
东莞市经贸学校作为东莞市教育扩容提质“千日攻坚”项目,历时13个月修建后,学校改扩建项目顺利完工并正式投入使用,这标志着学校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已成功改造升级,未来能给更多的学子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为广东省高水平中职学校建设夯实基础。
教育是关乎千家万户的民生工程,教育扩容提质是东莞2023年度十件民生实事之一。“本次学校改扩建工程项目总用地面积约为96205.60平方米,为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创造了更好的平台,学校的关键办学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东莞市经济贸易学校校长黎辅明介绍。
而这样的大手笔在东莞职业院校并非个例。三年来,东莞持续推进教育扩容提质,累计新增公办学位18万个。同样在今年完成改扩建项目并投入使用的还有东莞市电子商贸学校。
走进学校,可以看到影视(直播)基地、AI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中心、团体心理活动室等40余间功能场室及60间标准教室,桌椅、新媒体设备等相关设施一应俱全。2023年8月,该校的改扩建工程如期完成,启用之后,校园新增学位1200个,进一步提高学校的办学条件和教育质量,为促进职业教育事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为了更好地推动职业教育的发展,包括东莞市信息技术学校、东莞市经济贸易学校、东莞市商业学校在内的多所中职学校通过环境改造和内涵提升实现“蝶变”,进一步加强中等职业学校基础能力建设,提升办学水平,为培养高水平技能人才提供了更优越的条件。2023年,全市中职学校办学条件达标率达80%,率先完成广东省2023年中等职业学校办学条件达标任务。

继续深化产教融合,实现产业学院全覆盖
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办好职业教育的关键所在。2022年11月21日,东莞被正式确定为广东省首批产教融合城市试点,为2023年东莞深化产教融合注入了更大力量。
产业学院作为职业院校的一种新的办学形态,对于创新校企合作办学机制、实现产教深度融合,具有重要而积极的意义。
“成立东莞市商业学校直播电商产业学院是学校服务区域产业发展的重要推手,是打造‘莞商直播特色’的一大重要战略,也是促进产教融合、校企育人的一项重大实践。”2023年12月,东莞市商业学校校长易林华在该产业学院成立大会上介绍,东莞市跨境电商职教集团的组建,将通过促进企业、学校、行业协会之间的全方位合作,以及促进资源整合与共享,实现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形成校企良性互动,推动校企共同发展。
校企合作共建产业学院,东莞市商业学校并非独家。近两年,东莞支持职业院校和合作企业共建产业学院,密切校企命运共同体,推动校企双方在人才培养、技术创新、就业创业、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等方面深度融合,增强办学活力和人才培养适用性。目前,东莞共建设了35个产业学院,实现公办职业院校产业学院全覆盖。
同时,东莞致力于推广中高企三方协同育人模式,以专业为纽带,联动高职院校、企业共同培养技能型人才也成为深化产教融合的模式之一。包括东莞理工学校、市轻工业学校、市电子科技学校等3所学校分别在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家具设计与制作专业、电梯安装与维修保养专业和现代通信技术应用专业与高职院校及相关企业开展“中高企”协同育人,共招生275人。

成立产教融合共同体、联合体,创新产教融合模式
根据东莞市委统一部署要求,“深化职业教育产教融合,为‘制造业当家’提供人才支撑”专题调研迅速开启,通过调研查找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存在的突出问题和现实短板,借鉴先进地区经验做法,结合东莞“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的城市定位,强化政行企校协同育人,推动形成高水平技能人才供给模式,提出为“制造业当家”提供人才支撑的措施,持续探索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新模式。
东莞支持院校联合上下游企业成立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汇聚产教资源,形成集产、学、研、转、创、用六位一体的校企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平台,推动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成功组建汽车、模具、SMT等3个市级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和高档数控机床、政府采购、全国医疗装备运维等3个省级立项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
“产教融合共同体不仅仅会促进职业教育的发展,还能集合全国范围内的教育、行业、企业资源助力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的无缝对接。”中招联合信息股份有限公司广东区域总经理刘强介绍,2023年11月,由中招联合信息股份有限公司联合东莞理工学院和东莞职业技术学院共同牵头,连同中职、高职、本科学校和上中下游企业及行业组织等参与单位,共建政府采购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这个共同体立足粤港澳大湾区,面向全国,利用牵头企业平台优势,整合行业上中下游优质资源,发挥学校教育优势,打通‘行业链’和‘教育链’,实现人才需求与有效供给对接,构建政府采购行业共同体。”

2023年10月,由广东创世纪智能装备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西安交通大学以及东莞市机电工程学校联合牵头的“高档数控机床专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成立。东莞市机电工程学校党总支书记江学斌认为,立足东莞数控行业,该共同体将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和企业、学校双主体作用,整合高档数控机床优质资源,组建全行业、跨区域的产教融合共同体,为行业发展提供高效的技术、人才支撑。
“产教融合共同体的成立,不仅突破了大多数传统产教融合模式存在的区域性限制,还更进一步强化了教育与产业的紧密度。”在东莞职业技术学院产教融合办主任何凤梅看来,产教融合共同体模式的开启将更大化赋能产教同步发展。
同时,产教融合联合体作为东莞产教融合模式的又一个创新,将打造出东莞产教融合的又一个样本。
2023年12月,东莞依托松山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东莞理工学院和东莞职业技术学院为牵头院校,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为牵头企业,联合18家学校和56家企业共同组建东莞松山湖(科学城)产教联合体。“联合体的区域性特征明显,便于优化统筹市域资源,通过产教共建、双师共建、人才共培、供需发布等实施专栏,实习实训、创新创业、成果转化等成果专栏,提供政策分析、数据查询、项目对接、岗位与人才匹配、合作成果分享等功能,解决产教融合发展中各类资源利用率低、各方信息不对称、合作交流成本高等问题,提高产教融合的信息化、智能化、精准化和全面化水平,构建‘数智职教’的东莞模式。”何凤梅说。
产教融,产业兴。聚焦“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的城市特色、聚焦千万常住人口对更加美好生活和更优质教育的向往,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继续推进高水平中职学校建设,推动高等教育创新发展,为东莞培养造就更多兼具家国情怀和创新精神的人才,为东莞“制造业当家”提供教育支撑,为东莞高质量发展汇聚磅礴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