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千万 见新福④丨茂霞村:百年荔枝别样“红”
东莞+ 2024-01-20 08:43:03

福建省永春县岵山镇茂霞村,是“中国传统村落”首批入选者。这里不仅有历史悠久的古寨、古厝、古寺等,还有闻名全国的古味荔枝——岵山晚荔。

荔枝是茂霞村的传统产业,也是主导产业,种植历史十分悠久。目前全村大约有荔枝树三万多棵,其中百年荔枝树有六百多棵,几乎家家户户都种荔枝。近年来,茂霞村以实施产业振兴战略为抓手,以百年荔枝为媒,做优荔枝产业,做精旅游线路,激活新兴业态,带动产业融合发展,荔枝产业年产值达4000多万元,带动百姓致富,促进乡村振兴。东莞日报社全媒体采访团近日前往茂霞村,探寻这里百年古荔别样“红”的密码。

■沉睡资源变资产,古村落蝶变焕新颜。图为已经列入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的茂霞村百年古寨-福茂寨,荔枝树环绕四周

擦亮荔枝品牌,助力提质增效

茂霞村位于永春县南部,是岵山镇政府机关所在地。走进村里,随处可见的是堂前屋后都种满了荔枝树。这里的荔枝树枝繁叶茂,村子位于郁郁葱葱的荔枝林中,充满生机。

据了解,茂霞村种植荔枝的历史可追溯到宋朝,距今已有1000多年。目前,全村荔枝树约有三万多棵,其中百年荔枝树有600多棵,占据岵山镇百年荔枝树的一半以上,两棵500多年的“荔枝王夫妻树”也在茂霞村,该村是岵山镇当之无愧的荔枝主产村。

“我们村自古就有房前屋后种树的传统,其中荔枝树最为突出。目前村里有2400多人,几乎家家户户都有10棵以上的荔枝树。”茂霞村党委书记陈祖斌介绍,荔枝是村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有的家里种植多的,一年可以收入七八万元,甚至更多,全村的荔枝产业一年产值有4000多万元。

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造就了岵山荔枝皮薄、核小、肉多、清甜可口的特点,而且它与其它荔枝品种不同,上市较晚,要到每年的小暑前后才赤亮饱满、成熟上市,因此热销全国各地。“由于我们的荔枝品质好,到荔枝季节,还会出现供不应求的现象。”陈祖斌说。

“这是我们将荔枝品牌打出去之后,赢得社会的信赖,才换来的转变。”陈祖斌告诉记者,“虽然茂霞村荔枝种植历史悠久,荔枝古树也很多,但这些荔枝以前并未得到重视,产量不成规模,卖不出好价格,村民主要靠种地维持生计。”

如何扭转这一局面?曾经的茂霞村党委书记、现任岵山镇副镇长陈建华告诉记者,“荔枝是茂霞的特色更是岵山镇的特色,要让荔枝‘走出去’,首先得有专属的品牌。我们镇在2012年就将荔枝正式命名为“岵山晚荔”,并顺利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的审定,这是泉州市首个通过认定的荔枝新品种;2017年“岵山晚荔”成功申报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茂霞村人居环境优美

有了品牌还不够,还得讲好故事。茂霞村结合荔枝种植历史悠久的特点,将两棵紧紧相依在一起的500多年树龄的荔枝古树命名为“荔枝王夫妻树”,还将形态各异的荔枝树命名为“四大美女”“八仙过海”“桃园三结义”等,赋予荔枝古树特别的涵义,增加它的附加值。

茂霞村还注重保护荔枝古树。全村专门设置了32名“古树长”,这些“古树长”由党员组成,一个“古树长”负责一片区域,时刻观察荔枝古树的生长情况,协助保护荔枝古树,确保荔枝树产量稳定输出。同时,通过成立荔枝专业合作社、荔枝销售中心,与省农科院合作进行荔枝栽培技术攻关创新等举措,将荔枝名气和口碑打出去,促进品质和销量的大幅提升。

最直观的变化就是,茂霞村的荔枝均价由以前每斤3元-5元,上涨到每斤20元-30元,“荔枝王”的价格更是达到每斤60元,行情好的时候每斤能卖到100多元,而两棵“荔枝王”的产量稳定在2000斤-3000斤,普通百年荔枝树年产量也有600斤左右,每年果农可增收1200多万元。

“我们合作社现有30多个农户,收购的荔枝统一销售,价格稳定,一年产值稳定在1000万元。”该村的一家荔枝专业合作社有关负责人说。村民陈女士家有一棵年产千斤果实的荔枝树,她说,“以前价格低还没销路,现在基本不用愁了,有的时候甚至都不够卖,收入也增加了好几倍。”

荔枝酒酿

创新融合发展,提升产业附加值

走在茂霞村古朴的青石街道上,道路两旁矗立着千年历史的古厝,古厝里的荔枝酒、荔枝蜜等产品,香浓扑鼻,让人流连忘返。

近年来,茂霞村贯彻“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方针,以荔枝为题作出发展大文章,开发荔枝衍生品,延长荔枝产业链,打造以荔枝文化为名片的生态旅游,激活新兴业态,带动产业融合发展,激发乡村振兴新活力。

“结合古村的特色元素,利用我们本地的传统手工艺,同时引进农业龙头企业,把荔枝深加工成荔枝蜜、荔枝干、荔枝酒、荔枝醋、荔枝豆腐花等系列产品,有效延长荔枝的产业链,提高荔枝全产业链产值,让茂霞长年飘着荔枝香,也让老百姓增收致富。”陈建华说。

■茂霞村还引进熟地产业,为村民实现“错峰”增收

与此同时,茂霞村借助荔枝品牌,助推农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其中,依托百年古荔枝树众多的优势,建设荔枝公园、荔枝巷、荔枝厝等特色景观,推出“和塘荔苑”精品旅游路线。建设“八古”文化街区,围绕古街、古树、古寺、古寨、古井、古技艺、古民俗、古建筑,凸显燕尾脊、荔枝等本地特色元素,设立了荔枝文创馆,把文化融入荔枝中,让荔枝产业有故事、有文化、有体验;布置黑鸡熟地文创园、非遗展示馆,打造特色文化旅游景观街区。与各大旅行社充分合作,成功开发旅游产品和体验项目,开发出采摘荔枝等旅游体验项目,以及榜舍龟、香饼、九制熟地等伴手礼丰富乡村旅游内涵,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每逢荔枝成熟季,茂霞村荔果飘香,游人如织,热闹非凡。与此同时,一场大型活动也在茂霞村上演——茂霞村已连续举办11届中国岵山荔枝文化旅游节。活动以岵山荔枝为主题,通过开展百年荔枝采摘、荔枝美食品尝、荔枝香推介、网络直播等系列活动,让参与者零距离感受“岵山晚荔”的独特魅力,极大推动荔枝与文化旅游相融合,进一步扩大了“岵山晚荔”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

近年来,随着电商直播和研学旅游的兴起,茂霞村也紧跟步伐进行布局,其中引进10多名泉州市人才、20多所高校的70多名专家教授开展研究与讲学活动,推动乡村文旅发展。同时将村里的古厝资源充分利用起来,前期免费租给大学生创业,吸引人才回流。这些创业团队通过直播带货等“新玩法”,促进当地农产品的扩销。同时设立电子商务协会和农村服务中心,累计培训电商人才300多人次,助力乡村振兴。

熟地加工是茂霞村的主要产业之一

在茂霞村还有“一红一黑”的说法,红即是荔枝,黑则是熟地。由于荔枝是季节性的,所以茂霞村还引进熟地,形成产业,该村熟地总产值达1000多万元,为村民实现“错峰”增收。茂霞村熟地产业规模最大的黑鸡熟地文创园负责人颜志培表示,“我们有十多名工人,都是村里的妇女,一年能做几千斤,正常价格卖1000元/斤,有些价格更高。我们还向周边群众传授技艺,带动群众一起创业。”

陈祖斌告诉记者,如今茂霞村每年观光游客有近10万人次,村民直接参与乡村旅游经营的有上千人,结合荔枝、熟地产业产值,全年收入6000多万元。

当下,茂霞村以荔枝为主线,整合传统村落特色文化资源,开发多种新兴业态,激发乡村发展活力,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茂霞村晚荔加工基地

记者手记

讲好荔枝故事

融合创新发展

“岵山晚荔”在全国闻名并非一蹴而就,曾经百年荔枝资源并没有被重视起来,后经过统一规划、创立品牌、创新融合发展等系列举措,才将“岵山晚荔”的名气打出去,为乡村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东莞素有“荔枝之乡”的美誉,百年荔枝古树众多,荔枝产值日益壮大,荔枝已成为东莞的一张亮丽名片。回溯茂霞村发展“岵山晚荔”的故事,探寻其中的发展要义,可为东莞荔枝产业发展带来一定的启发。

一是注重保护。百年荔枝古树就是一个“活古董”,要注重保护才会焕发新生机,带来新发展。茂霞村在保护百年古荔枝树的做法是设置专门的“古树长”,由党员担任,明确责任分工,长年监测古树的生长情况,并且将保护信息张贴在古树上面,一目了然,为古树发展保驾护航。

二是讲好故事。百年古树本就是一篇文章,要把这篇文章写好,就得有故事、有品牌,茂霞村的“夫妻树”“四大美女”等称号,赋予荔枝新的内涵。在走访过程中,我们看到茂霞村荔枝古树下方均贴有二维码,人们只要扫一扫就能了解其中的故事,着实让人眼前一亮。当然,“果香也怕巷子深”,茂霞村结合荔枝文化节等活动,进一步讲好荔枝故事,打响荔枝品牌,提升岵山晚荔的影响力。

三是融合创新。单纯的靠荔枝销售并不能实现长久发展,需要结合乡村特色资源,打造立体化的发展模式,促进产业融合发展,带动村民增收致富。茂霞村以荔枝为主线,充分利用古村文化资源,开发了旅游线路,拓展乡村游;围绕荔枝产品开发了荔枝酒、荔枝蜜等延伸产品,丰富产业链,提升产业附加值。同时积极拓展研学活动,兴起电商直播,激活乡村业态,为乡村发展注入活力。

文字:记者 梁盘生 图片:记者 梁浚锋 视频:记者 梁浚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