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缝盘女工周湖贵扎根大朗毛织产业十余年,不断锤炼缝盘技术 受访者供图
编者按:
毛织产业作为大朗三大支柱产业之一,从业人员逾20万人,这些人每年可生产毛衣9亿件,撑起了年销售额达720亿元的产业链市场,为大朗经济繁荣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从本期开始,我们将探访大朗毛织领域各行各业典型从业人员,讲述他们的追梦故事,以及对大朗这座城的归属和认同,以此彰显大朗推进以产聚人兴城、以城留人促产的生动画像。敬请垂注!

“锁眼要均匀齐整、有弹力,不能紧……”“拆纱不可有抽筋或另起耳圈……”“精益求精是我们公司的理念,就是质量第一,而精、细、美是每件衣服的基本原则。”来自大朗印象派服装有限公司的员工周湖贵说,她是一名资深缝盘女工,自2000年来到东莞,中间十年有做汽车零配件、手机配件、超市,最后在大朗扎根,一做缝盘就是十余年,她不断以工匠精神锤炼自己的缝盘技艺,在2023年东莞市毛织缝盘职业技能竞赛获得一等奖。
扎根缝盘工作十余年
“公司对于质量要求都是很高,认真用心去做每件衣服,这个氛围督促我不断掌握缝盘技艺。刚开始有专业师傅领我进门,练习好毛衫制作技艺,久而久之就是自己要领悟缝盘操作要领。”周湖贵说。她老家湖南衡阳,户口河南洛阳,她说做缝盘工作比较适合女工,有职业的稳定性,“这岗位让我们这些80后、文化不高的人提供了一份稳定的生活来源,我也很庆幸当初自己沉下心来学一门技艺,现在人到中年,还是靠这门手艺吃饭,我感谢大朗为我们做缝盘的女工提供这个工作机遇。”周湖贵说。
精于一技,专于一业。缝盘是目前毛纺行业里不能用机器取代的一个关键环节,必须由人手工把机织出来的毛纺织品的不同部分,用手工缝制成一件完整的成衣。这既考验缝盘工的操作技艺,也磨炼了她们的耐心、毅力。10多年来,周湖贵辛勤耕耘、刻苦努力,始终坚守一线操作岗位,连续多年获得优秀员工荣誉称号,成为大朗毛织业界优秀的工匠人物。“干好一项工作,既要有过硬的技能,也要有良好的心态,把缝盘工作视作学习积累的过程,就会收获愉悦幸福。”周湖贵笑着说。“至少工资算是理想的,让我们这年龄的人可以养家糊口。”
对缝盘保持尊重和敬畏
周湖贵对缝盘工作始终抱有一种尊重和敬畏。每次坐到缝盘机前,周湖贵总是严格按照缝盘操作规程和工艺流程对待每件产品,时刻以“不合格的产品不转序,下道工序就是顾客”来警醒自己。“刚开始学缝盘,我还不熟练,啥都不知道,就去看别人如何做,每次都是拿别人的成品像抄作业一样,慢慢学习。我有时间就去学挑撞、补漏眼、看图纸。从简单的到难点的,缝盘这职业是每天都在学习,学会这款而为下一款衣服打好基础。”
在培训的过程中,有的身边员工觉得这个工作单一又枯燥。周湖贵总以积极的态度来影响他人,从最初笨拙地数眼、穿眼到熟练地完成拼接、上袖、合身,打磨缝盘技艺,精益求精,成为班组的技术能手和质量标兵。她把缝盘做到了极致,看着一片片织片通过自己的双手变成一件件精美的毛衫,她心里满是自豪。她表示,简单的事情重复做,重复的事情用心做!这才是工匠精神!“我只是一名普通的缝盘技师,希望我的经验可以帮助越来越多的毛织女性学会一门技艺,凭自己的本事生活。”周湖贵说。
夺得缝盘比赛头筹
2023年8月18日上午,2023年东莞市毛织缝盘职业技能竞赛在大朗镇毛织贸易中心举行。技能竞赛主要从速度和操作技能、完成质量等方面对选手进行考量。在比赛现场内,选手们用娴熟的动作进行着每一道工序,她们当中大部分人都有着十年以上的缝盘经验,有的甚至是三十年。选手们以娴熟的技能、追求卓越的精神,体现了工匠精神和劳动精神。经过激烈的角逐,共有16名选手获奖。其中,周湖贵脱颖而出,获得本次竞赛一等奖,并被市总工会授予“东莞市职工技术标兵”称号。
“很感谢东莞市、大朗镇给了我这么好的职业平台,虽然我是一名平凡的毛织女工,但是我相信靠努力和钻研,在平凡的岗位也可以做出很好的成绩。”手里拿着东莞市毛织缝盘职业技能竞赛一等奖的证书,周湖贵充满自豪地说。生活如歌,走在大朗镇毛织服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周湖贵的步伐越发坚定、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