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繁花》,粤菜征服“上海滩”!
大湾区之声 2024-01-09 11:27:03

正在总台热播的

电视剧《繁花》

今晚将迎大结局

剧中宝总在至真园

豪掷2000多块点的

干炒牛河

一夜火爆出圈

 

 

 

“宝总最爱”:干炒牛河

 

干炒牛河,即干炒牛肉河粉。平凡处见真章,作为一道经典粤菜,干炒牛河是衡量粤菜厨师水平的“试金石”。电影《金玉满堂》中,满汉楼的老板也曾说:厨房里有两样“克星”,其中之一便是干炒牛河。

 

做干炒牛河,油多就腻,油少会焦,牛肉要断生,又不能老,出锅后还要保留“镬气”。宝总舍弃包间,直接跑去厨房,只为吃一口刚出锅的干炒牛河。

 

图片

 

在剧外,干炒牛河也火了起来。除了打卡之外,还有网友发起话题“复刻繁花干炒牛河”。此外,不少商家也紧跟热点,在平台菜单上进行更新,将“干炒牛河”更名为“宝总最爱”。

 

“黄河路保卫战”

香港“厨神”技惊全场

在《繁花》的“黄河路保卫战”中,中国香港演员钟镇涛饰演的金厨为至真园救场,带来了船王炒饭、仙鹤神针等令众人赞不绝口的港式粤菜。
《繁花》文史资料顾问/《繁花食谱》设计李舒介绍,设计船王炒饭的灵感来自导演王家卫。而仙鹤神针,又名鸽吞翅,这道充满神秘感的手工名菜,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出现于粤港地区。将乳鸽去骨填肉,酿入鱼翅或素翅之后再炖,用料考究、做工复杂。

 

图片

粤港沪文化交融之花绽放

《繁花》里,一家家饭店、一张张餐桌背后,连接着不同人物的生意经,也体现着随时代大潮应运而生的新潮流。

电视剧的核心故事发生于上海的1992—1994年,正是中国市场经济改革风云际会、大开大合的岁月。以粤菜为代表的饮食文化,不仅是粤港沪三地文化交流的见证,更是连接三地文化的天然纽带。

 

图片

 

上海著名作家、上海作家协会理事马尚龙介绍,在黄河路最火的时候,一条街上的饭店都以粤菜风格为主。在他看来,黄河路的走红和当时上海流行的文化有密切关系。上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港台文化风靡,上海人热衷于吃粤菜,“当时香港明星来上海也喜欢去黄河路,因为那里的广东菜最正宗。”

剧集里的种种细节,展现了一种“时代腔调”,唤起一代人的文化记忆,也织就了粤港沪三地文化交融的一树繁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