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文化源远流长,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传承和推广中医药文化,养成健康生活的观念,打造中医文化的育人氛围,近日,大朗镇中心小学的学生们开展了一场有趣的“小小中药师”综合实践活动,大家在亲手制作中药泡脚包的实践中,体验中医药文化的独特魅力。
对于同学们来说,虽然学校的劳动基地里种植了数十种中草药材,但大家对不同中草药材的药效和制作中草药泡脚包,仍然心存疑惑。因此,刘伟娴老师在课堂上制作了精彩的课件,准备了丰富的中草药材,为同学们展示中草药的功效,激发大家的探究兴趣。随后,同学们通过近距离观察、小组合作等方式,给对应的中草药包装贴上相应的标签,详细了解中药泡脚包里的中草药及其功效。
那么,如何自己制作中药泡脚包呢?带着问题,同学们又进行了探究。大家小组探讨,积极发言,在刘老师的指导下,提炼出中药泡脚包制作的四步骤,分别是判断体质、搭配中药、称量配方、装袋封口。
根据体质自测表,同学们对自己的体质进行初步的判断,很多同学也懂得爸爸和妈妈日常的操劳,提前调查了爸爸与妈妈的体质,打算为他们制作一个专属的泡脚包。此时,同学们兴致勃勃地拿起戥称,根据用药指南,称取中药材,“沉浸式”地制作暖心泡脚包,他们的认真劲儿,真像一个个小小“中药师”,课堂也变成了香味四溢的中药材大药房。
在“小小中药师”的一番操作下,一个个各有其效的中药泡脚包问世啦!同学们展示药包,并分享制作的小技巧和配方,征求其他同学的建议,并进行不断改良。
“妈妈平时睡眠不好,冬天还特别怕冷,我给她配置了一个专属的泡脚包,里面有花椒、生姜、艾叶,其中艾叶可以暖身驱寒、安神助眠,生姜也有驱寒的功效。”刘温轩同学说,通过这节实践课堂了解到身边这些常见中草药有自身独特的功效,真是太神奇,太有趣了!
“以前一提到中草药,我就会想到一碗碗苦涩的中药,没想到中草药的学问这么大。”余佳洋同学说,红花具有疏通经络功效,生姜能够驱寒祛湿、缓解疲劳,因此他以这两种中草药材为主为爸爸制作了中草药泡脚包,希望缓解爸爸的疲劳。
“中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学生们利用中草药材制作泡脚包,希望他们能够从中感受中华传统医药文化的博大精深,加深对中草药文化的兴趣。”一堂课下来,看着孩子们收获满满,刘伟娴老师开心地说,同学们从观察中草药、认识中草药到运用中草药制药包,近距离地感受了中医药文化的乐趣,领略中医药文化的魅力,与此同时,也在学生心里种下健康生活理念的种子,让中医药文化在新的时代里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据了解,为了促进中医药文化传承与发展,大朗镇中心小学劳动教育课程在“和美教育”理念的引领下,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幸福和全面发展,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导向,充分利用学校“躬耕园”实践基地,积极探索中医药文化课程的建设,开展了解中医药知识、认识中草药、种植中草药、加工中草药、药食同源等一系列实践活动,进一步激发学生对中医药文化的兴趣,增进对中医药文化的认同与理解,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并让中医药文化与语文、数学、美术、科学、体育、综合实践活动等学科课程的融合教学,让基地成为五育融合的重要平台,让中医药文化植入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推动中医药文化在校园生根发芽,助力新时代育人理念的落地和新时代人才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