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水为脉,孕育文艺力量,以江为媒,讲好东江故事。12月28日晚,大湾区非遗主题新民乐音画《东江说》登陆石碣,用非遗音乐讲述东莞故事、广东故事、湾区故事。与此同时,历时3个多月的东莞市第四届东江文化艺术节正式闭幕。
由东莞市文广旅体局与石碣镇人民政府联袂打造的城市艺术品牌,东江文化艺术节先后举办了四届。在本届艺术节期间开展了17场精彩纷呈的文艺演出和高水平的艺术展览,为群众送上文化盛宴,展现东江文化的魅力与风采,凸显文化强市美丽图景下共生共荣的城市文化新气象。

17场文艺活动展现东江文化魅力风采
据了解,本届艺术节历时三个多月,以共享、潮流、创新为主题,先后推出了大美东江音画说、诗意东江风物说、印象东江影像说、欢乐东江潮流说四大板块,涵盖了舞台话剧、交响音乐会、群众艺术展演、影像书画展、新书发布等多种形式。“东江之珠”城市交响音乐会、“东江之夜”河畔星空音乐会、开心麻花戏剧《真实谎言》、“袁崇焕杯”全国书法大赛获奖作品展等17项精彩纷呈的文化活动绚丽绽放;成功出版了《东江风物志》,新增流行音乐和版画两大东莞市重点文艺创作基地,不断联动各方文旅资源,加强湾区艺术交流,凸显城市文化形象,展现了东莞文化繁荣发展的成果。
结合今年石碣镇十佳青年艺术家“闪亮工程”,艺术节重点推出了“锦绣东江”群众艺术展演,六场专题晚会和三场主题展览,为本土艺术家搭建了广阔的平台。数十万市民投身参与艺术节各项活动,全面激扬城市活力,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大湾区非遗主题新民乐音画《东江说》登陆石碣
“有一首旋律,从悠远的岁月深处传来,它浸着江水,闪着江上的渔火,爷爷的爷爷唱过,阿婆的阿婆听过……”当晚,随着深情的诗歌吟诵,大湾区非遗主题新民乐音画《东江说》作为第四届东江文化艺术节的压轴节目,在石碣影剧院缓缓拉开序幕。
疍家咸水歌、客家山歌、东江渔歌等各种极具特色的广东非遗音乐,搭配龙舟竞渡、麒麟制作、舞醉龙、千角灯等多种广东非遗技艺,在观众面前一一呈现。舞台上,以水墨素描、静丝绕梁绘就的一幅山水国画带来非遗音乐的创新表达;集器乐演奏、声乐、舞蹈等于一体的演出方式,以新鲜、时尚的方式呈现非遗传统特色文化,将音乐、戏剧和诗画完美融合。
整场演出由15个原创歌曲、器乐作品及朗诵作品组成,分“潮涌东江”“东江画廊”“东江在说”“湾区扬帆”四个篇章,均以东江为大背景和叙事主线,以东江流域沿线各镇(街)为着眼点,全面展现历史文化、红色文化、改革开放文化、潮流文化、体育文化、莞邑文化和生态文化等“七大文化”的特色底蕴,艺术表达东莞飞跃发展的精彩史诗,真情讴歌千万儿女在莞邑大地阔步走进新时代的生动剪影。
据了解,这部由崔臻和作曲,国内音乐名家名团联手打造的大型音画,立足大湾区丰富的非遗资源进行创新演绎,用新的思维、新的视觉,从非遗音乐中提炼精髓并加以丰富,结合传统与时尚的演绎方式,展现具有东莞特色、湾区特色的新民歌、新民乐、新视听艺术,讲述东莞故事、广东故事、湾区故事。该舞台艺术作品还入选了2023年广东省基层舞台艺术精品扶持计划、第三届粤港澳大湾区文化艺术节活动,东莞市文化发展专项基金扶持项目和东莞市重点文艺创作基地出品项目。
大美东江成为东莞文艺精品创作孵化高地
东江是东莞的母亲河,流经东莞三分之一的土地。这里人文底蕴丰厚,水乡文化、岭南文化、莞邑文化精彩交织,折射着时代光芒,成为艺术家创作的沃土。
近年来,乘着东莞文化强市的东风,依托举办东江文化艺术节的契机,石碣镇出台《文化发展专项资金》,大力扶持文艺精品创作,打造出一批主题鲜明的文艺作品。
其中,儿童文学作品《东江谣》荣获第十一届广东省鲁迅文学艺术奖;原创非遗音乐作品《龙舟说唱》被中宣部“学习强国”评为2023年夏季全国县级融媒优秀作品;以东纵第一枪为主题创作的快板《东江向东》获“中华颂”第十二届全国小戏小品曲艺大展最佳剧目奖;以佘家十八代为袁崇焕守墓为题材创作的曲艺作品《传承》获第十一届中国曲艺牡丹奖文学奖入围奖、节目奖入围奖、广东省群众文艺作品评选曲艺类一等奖;论文《浅析地方特色文化精神标识的提炼与塑造 ——以东莞市石碣镇文化品牌塑造为例》获2023年中国文化馆年会征文(研究性论文)评选一等奖。原创快板《小胖郝大鹏》获2023年全国民间文艺汇演最佳节目奖,文艺精品创作百花齐放。
与此同时,儿童剧《少年袁崇焕》、粤剧《擎天一柱》、大型原创交响音画《东江说》、大型非遗主题新民乐音画《东江说》之《遗韵写生 臻和新乐》惊艳亮相,还出版发行了原创音乐作品集《东江画廊》、文旅书刊《东江风物志》,举办“大美东江”摄影大赛等等,让东江文化绽放时代光芒,凸显“英雄故里 东江之珠”的城市文化形象,进一步凝聚了文艺人才,展现了东莞文化繁荣发展的丰厚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