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12-28 21:03:00
莞城又一条老街
即将整体搬迁
这次是珊洲路一带
也就是街坊们常说的“水果街”

“东莞记忆首开区”
今年6月正式开工后
莞城多条老街陆续施工改造
比如报报君此前报道过的

近日,珊洲路一带也陆续开拆
不少店铺搬迁至不远处的
泰景花园楼下商铺
继续营业
Part01.
开了近三十年的水果街
有太多不舍
每逢临近过年,珊洲路总是热热闹闹的,儿时牵着父母的手,来买年货、买零食水果,是多少东莞人的童年回忆。

“旺兴水果店”位于珊洲水果街1号,也是这条街最早的一批店铺。老板娘周姨说,她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接触水果生意的,“后来大约到九几年左右,珊洲河填了,就过来这里租铺做生意,具体时间记不清了,太久了。”

周姨说,那时附近还全是荒山野岭,并不似今天看到的繁华,最早在竹子搭的棚里卖西瓜,1992年左右才有的铁棚。“我们从小就在这条河里游泳的。”说起往事,周姨止不住笑。生于此、长于此、后来谋生亦在此,周姨一家对珊洲路的感情很深。


对于“水果街”的由来,周姨的丈夫表示,早期附近有果蔬公司,聚集起大批相关从业人员,渐渐这里的水果生意越来越旺了;后来果蔬公司搬去了下桥,但珊洲路水果街一直保留了下来。这里通常早上七点多开店,持续到晚上九点十点:“最旺的时候,人头涌涌,从街头走到街尾,不过一千米的路,要挤两个小时。”




“搬迁”对于店主们来说,并不是新鲜事。“说了很久了,去年签合同就说过会搬迁,此前通知我们元旦前要清场,但现在还没有催,新店那边路还没修好,这边暂时继续吧。”另一家店的老板娘钟姨,在这里开店二十多年。


钟姨说,以前东莞日报采访过她,搬迁在即,希望再次留照纪念。
最近熟客来店里都要打听搬去哪里,老板们闲下来也总聊:“当然舍不得啊!但也没办法,这边要拆了嘛!”


晓君是水果街的“二代”,父母的店从1999年营业至今,大约2个月前她接手。她用短视频忠实记录下这里变化的点滴:

营业至今没有招牌,老街坊、熟客靠认脸,持续帮衬;
店里一个冷库不够,后来扩张店面又加建,眨眼二十多年了;
街道现在拆了一半,卖水果的一半还在营业,按照通知是元旦前后要搬完。晓君说,大家周末有时间,欢迎来打卡,顺便找点童年回忆……



Part02.
多家商铺
搬迁到泰景花园楼下





多家商铺贴出搬迁通知
“新水果街”位于泰景花园楼下,离旧水果街不远,顺着街道往前走数百米就到了。
靠近北隅河尾巷一带的商铺大多关着门,不少上面画了“拆”字,近日将陆续拆除…


已有部分商铺搬来泰景花园楼下营业。庞先生属于水果街“第三代”,他家的老店从外公那代开始经营,卖香烛元宝;新店是三天前开始营业的。

上午时间,店里十分忙碌,不少熟客边找货,边嗔怪差点找不到他们了。庞先生介绍,老店生意最旺的时候,曾同时雇着9位工人。因为承载着熟客们的信任,对他们来说,搬迁与否,“生意还是要继续做的。”

他表示,本月26号,新店铺门口的建筑开拆;因原本通知元旦(1号)要整体搬迁,目前现场正紧张施工。




罗老板是茂名人,二十多年前,他为这里运输水果,后来看见有铺位出租,便租了安定下来。他的新店今早刚开始营业,只搬了部分货品过来,有自己晒的陈皮、还有新鲜柚子。“不知道搬过来生意如何,希望这边能方便顾客停车吧。”

也有店主选择“后退一步”,将店铺搬到原来店铺后面的居民楼下,继续经营。

Part03.
感受水岸生活
珊洲河一带即将迎来大变身

出门即见水——是很多老一辈东莞人记忆中的城市面貌。细村市场附近的珊洲河,是曾经的「脉沥洲河」,可以说是莞城城外片区的“母亲河”。
傍水而生、因水而兴的水乡记忆,如何重回?

在本次「东莞记忆」项目中,珊洲河一带将被打造成滨水文化带。

珊洲桥改造方案效果图

珊洲河岸滨水商街效果图
在这条未来的滨水商街中,过去填河筑路、驳岸生硬的距离感将逐步改变,河涌交错,水网密布的故事不再仅仅是记忆,还是真实可触摸的、好玩有趣的亲水空间。


新塘渡(上)、悬挑平台(下)方案效果图
两旁的树影投射在河面上,鱼儿在水下游动。珊洲河所凝聚的,是这座城市有关于水乡的精神。


上:珊洲河,下:人行石桥效果图
来源 |查雨霏文/图 部分资料据东莞发布、一时半刻
编辑 | 汪慧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