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作为全省首批“百千万工程”典型镇,当前,东坑镇拿出“头号工程”的势头和力度,按照“1139”工作思路,奋力推进“百千万工程”走深走实,努力构建经济强、环境美、民生优、融合度高的镇村发展新格局。为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东坑融媒体中心策划推出“‘百千万工程’东坑实践‘一把手’访谈”系列报道,深入挖掘各村(社区)、单位(部门)“百千万工程”的进展、成效,展现东坑深入推进“百千万工程”的新思路、新举措、新亮点。敬请垂注!
从无人愿意踏入的卫生死角到群众赞不绝口的“打卡”胜地,再到文艺爱好者的采风创作点,丁屋村将历史文化与自然风光串联成一幅乡村振兴动态图,穿梭其中,历史的脉络清晰可见,当下人们的幸福洋溢脸上。
丁屋村位于“丁彭黄”片区的中部,旧村宽阔的风水塘、整洁的围面前与阶梯式的砖瓦房形成典型的农村风貌。辖区内有古围墙、丁屋祠堂、将军柱等文物,前期已成功创建文化建设达标村,目前以创建“广东省文化和旅游特色村”为抓手,将定位为民俗文化体验区。近日,丁屋村党委书记丁小毅在接受专访时表示,“丁彭黄”片区被选树为省市“双料”典型村,这是丁屋村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机遇,坚决肩负起“百千万工程”典型村培育的政治责任,积极融入“丁彭黄”片区发展,重点做好提升集体经济、发展文旅产业、人居环境整治等工作,推动“百千万工程”在基层落地落实。
文化元素串联成珠
探索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新模式
在丁屋村,丁氏祠堂、古围墙、魁星楼、丁屋戏台、棋亭、屠宰场遗址、丁濂墓华表(将军柱)……一连串本土文化元素串联成珠,为丁屋的乡村之魂注入了新的能量,昔日的古村落又重新焕发新活力。
“乡土文化是乡村的‘魂’”,我们在大力推进‘百千万工程’的同时,从未忘记传统文化对一个地方历史沉淀的重要意义。”丁小毅表示,丁屋村计划优先推动围面前共8间共1600平方的旧物业打造文化风貌、非遗体验馆、曲艺文化馆的试点,吸引更多的文化工作室进驻,营造更加浓厚的文化氛围,同时统筹全镇文化活动,活用“高步棋楼”、丁屋戏台等场地设施,持续开展文化活动,吸引人流驻足体验民俗文化。



“我们系统挖掘、整理丁屋的历史故事、重要人物,丰富文化内涵,不断擦亮‘人文丁屋’名片,全力探索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新模式。”丁小毅说,接下来丁屋村将加强镇村联动,切实盘活旧饭堂、旧学校、旧队部等旧村资源,发展“服务+田园+文化+产业+消费”的“五合一”新业态,促进“丁彭黄”片区提质升级,打造成有乡村韵味的“桃花源”。
文旅向“活”,城市向“优”。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离不开良好的环境,完善区域配套设施和改善旧村环境方面至关重要。丁屋村计划开展“旧村范围主巷道明渠改暗渠及周边路面修复工程”,对旧村500多米的渠道实施“明改暗”,切实解决下水道口堵塞、黑臭、老鼠横行等现象。开展“丁屋黄冚岭周边道路整治提升工程”,在岭边建挡土墙约1.5米,路面修复,明渠改暗渠,种植草皮绿化带等。
紧盯人居环境整治
围绕“小庭院”做“大文章”
杂草丛生的闲置荒地、垃圾乱扔的卫生死角、房前屋后的空闲土地……在丁屋村,这些地方都摇身一变,成了绿意盎然、五彩缤纷的“小庭院”,全村面貌焕然一新。
12月26日,小编走访丁屋村街头巷尾看到,玫瑰花、炮仗花、天竺葵、三角梅、彩菊、天堂鸟等各式各样的花卉和绿植争奇斗艳,美不胜收。“我们积极配合清理了房前屋后的垃圾和杂物,现在村里变干净了、变美了!”居住在附近的居民纷纷表示自参与“美丽庭院”、人居环境整治行动以来,居住体验大大提升,一有空就出门看看花、到湖边散散步,日子过得舒心惬意。
“我们围绕‘小庭院’做‘大文章’,通过党建引领,发动各家各户各企业门前种花种树种草,合理布局庭院内外花草树木、盆景盆栽,发动村民精心照料。对杂草丛生、绿植枯萎、土地裸露等突出问题,持续做好补植增绿工作。”丁小毅介绍说,紧盯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是“百千万工程”的重点,接下来继续清理农村杂物,整治铁皮棚、广告牌、“牛皮癣”等,美化农房,把“门前三包”写入村规民约,让群众主动参与到“六乱”整治和垃圾分类工作中。加快推动农房“平改坡”、“赤膊房”改造,示范带动农房风貌整体提升。对村内主要道路施行围合停车管理,提升村民群众的幸福感、安全感。
除此之外,丁屋村以“生态化、艺术化、人性化、功能化”的理念,计划建设四季可用、服务全民、设施齐全的儿童公园,既为儿童打造一个休闲、玩耍、游览、锻炼、交往的场所,也承担着城市美育的公共职能。
提升集体经济
加快推进百汇市场拆旧建新
“农贸市场是城市生活、发展的重要配套。升级版的智慧农贸市场对于城市整体提升、优化宜居环境和投资环境都有着重要的意义。”丁小毅介绍,在推进“百千万工程”工作中,丁屋村重点推进百汇市场拆旧建新,计划投入5000万元,力争建设一栋容积率为3.5的商业综合体。该项目占地约7157.5 平方米,规划建设面积为2 万平方米。项目规划3 层,每层建筑面积约为7000 平方米;其中一层为智慧农贸市场,规划建设档口80 个,社区医院一家;二层为特色餐饮,计划引入餐饮商家12—15 家;三层为大型商业超市,顶层天台为露天停车场,计划建设车位400 个。
此外,丁屋村将争取调整大圳埔地块指标,切实加强与镇规划所、投促中心、国土等职能部门的沟通联系,积极探索储能等新能源产业发展方向,争取配置新增城乡建设用地规模,力争盘活该地块。进一步盘活零散资源,计划对源景工业园旁面积约1500平方米地块进行出租;对村喜庆堂进行加层建设,满足企业发展需求;计划在丁屋排站沿河路侧地块建设新能源汽车充电桩。
小编手记
丁屋村拥有数百年的悠久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是经省政府认定的革命老区村。近来年,该村致力于将历史文化与现代科技发展相互融合发展,在人文底蕴方面,深入挖掘本村历史上出现的名人流传故事,在历史遗迹方面,将保留至今的历史遗迹串连成线,如经历了600多年历史的古围墙、东莞域内甚为罕见的将军柱、始建于明成化年间的冰泉公祠、福佑丁氏子孙的魁星楼、青砖红柱的古围门、村民看粤剧名段的戏台、树龄超过170年的长寿树、公社化时期建筑丁屋食堂、枝繁叶茂的求子树等。因此,丁屋村的亮点就在于将这些文化元素和山水、田园等自然景观有机融合,形成贯通融合,俨然一个休闲旅游“文化体验区”。
事实证明,丁屋村生态资源丰富、乡村韵味浓厚、人文底蕴厚实,全村人居环境整治、补植增绿等工作也已取得初步成效。可以相信,“人文丁屋”只要围绕“旧村味、人情味、产业味”,通过完善功能、彰显特色、旧村活化、提升环境、聚集人气五大策略,使出“绣花”功夫、激荡头脑风暴,在细微处下力气、在文化内涵上“再提升”,一定能在融入“丁彭黄”片区发展中出新出彩,助力东坑镇将“丁彭黄”片区打造成有人气、有烟火气的城市“桃花源”。